遺業與軌則:百年中國學術論衡

遺業與軌則:百年中國學術論衡

《遺業與軌則:百年中國學術論衡》是2015年4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戴登雲。

基本介紹

  • 書名:遺業與軌則:百年中國學術論衡
  • 作者:戴登雲
  •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年4月
  • 頁數:206 頁
  • 定價:34 元
  • 開本:32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32575480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文史哲研究叢刊·遺業與軌則:百年中國學術論衡》為作者對當代中國學界的學術史的研究與反思的文章解集。作者通過對“學術”概念的思考、指出現代中國學術典範的內在缺失,並試圖指明現代中國詩學建構的理論夜判旋基點,最終表達了對再故抹夜現代中國學術的價值訴求及其內元員在困境的關懷。

作者簡介

  戴登雲,男,1972年生,四川瀘州人。1991年畢業於四川瀘縣師範學校。2000年以同等學歷身份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2003年獲碩士學位。同年到西南民族大學文學院任教,2009年破格晉升副教授。現為西南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文藝學專業、政治學院西方哲學專業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20世紀西方哲學、現代中國學術思想史。出版學術專著《現代中國學術傳統及其問題域》(香港天馬出版有限公司2007年版),譯著《我有一個夢想》(中央編譯出版社2002年版),參編教材《西方文藝理論名篇導讀教程》(下)(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在《文藝研究》、《中國比較文學》、《文藝理論研究》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教育部和四川省社科基金項目3項、西南民族大學“中央高校科研基金”重大項目2項。

圖書目錄

引言 中國學術話語體系的創新如何盼譽朵可能
一、學術史研究的雙重使命
二、思想史研究的內在困難
三、學術史與思想史的複雜糾纏
四、學術思想的新視野與方法路徑
第一章 究竟何謂“學術”——基於當代中國學術史的反思
一、當代中國學術的多重面向與多歧走向
二、“學術”觀念的論爭及其自明性缺失
三、從學術史的內部敞現“學術”的本來屬性
四、“學術”觀念的重構與學術史反思的問題域
第二章 現代中國學術的微坑迎語境與“學無中西”論
一、“學無中西”論的歷史弔詭
二、“學無中西”論的論爭語境
三、“學無中西”論的本源性理據
四、“學無中西”論的邏輯缺失
第三章 現代中國學術典範的內在缺失
一、“學有三分”論與現代學術分科譜系
二、現代學科譜系的建立與現代學術的典範特徵
三、現代學術典範的內在缺失
第四章 現代中國詩學建構的理論基點
一、現代中國詩學建構的問題意識
二、“返本窮源”與現代中國詩學建構的方法路徑
三、現代中國詩學的理論洞見與失察
四、現代中國詩學對古典中國詩歌的重釋
第五章 現代中國學術的價值訴求及其內在困境
一、現代學術的價值本性
二、現代學術價值的生命踐履
三、學術變遷的總體歷史視野
四、“層累地造成的古史”說的生成語境
五、現代學術價值之思的歷史局限性
第六章 現代中國的學術精神與學科規訓
一、現代學術精神的個體生命維度
二、現代學術精神的文化創生維度
三、現代學術精神的歷史深度
四、現代學術精神的文明史限度
附錄
“發現東方/重釋中肯拔歸國”作為一個當代難題
一、西方為什麼要妖魔化中國?
二、中國之所以可以被妖魔化的前提
三、作為跨文化翻譯的不可能性
四、在他者的參照中理解自我的有限性
對話:關於中國文史傳統的重釋
一、關於中國文史研究的學術淚拘鍵重自省
二、中國文史傳統研究的闡釋學自覺
三、中國文史傳統重釋的經驗、方法與路徑
論文論研究的範式轉型
一、文論研究的當下語境與思想使命
二、文論研究的路徑依賴與思想制約
三、文論研究的新方法路徑和思想視野
四、文學觀念的重構與文論研究的範式轉型
後記
二、中國之所以可以被妖魔化的前提
三、作為跨文化翻譯的不可能性
四、在他者的參照中理解自我的有限性
對話:關於中國文史傳統的重釋
一、關於中國文史研究的學術自省
二、中國文史傳統研究的闡釋學自覺
三、中國文史傳統重釋的經驗、方法與路徑
論文論研究的範式轉型
一、文論研究的當下語境與思想使命
二、文論研究的路徑依賴與思想制約
三、文論研究的新方法路徑和思想視野
四、文學觀念的重構與文論研究的範式轉型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