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傳學(第4版)

遺傳學(第4版)

《遺傳學(第4版)》是由劉祖洞吳燕華喬守怡趙壽元著,高等教育出版社於2021年3月31日出版的“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

該書共19章,主要內容包括遺傳學的學科基礎、經典遺傳學、統計遺傳學、微生物遺傳、可遺傳變異、現代遺傳學、核外遺傳及群體遺傳和進化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遺傳學(第4版)
  • 作者:劉祖洞、吳燕華、喬守怡、趙壽元
  • 類別:“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1年3月31日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040556940
  • 字數:780千字
成書過程,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教學資源,教材特色,作者簡介,

成書過程

  • 修訂過程
21世紀的生命科學進展日新月異,遺傳學不斷與其他學科交叉滲透,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其關注重點從基因型和表型的對應關係,拓展至遺傳變異複雜的內在機制與多元的調控手段。第3版在現代遺傳學的知識體系和遺傳分析的技術方法等方面存在滯後。2018年,吳燕華教授、喬守怡教授、趙壽元教授承擔第4版教材的修訂任務。
  • 出版工作
2021年3月31日,《遺傳學(第4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內容簡介

《遺傳學(第4版)》主要內容包括孟德爾定律、遺傳的染色體學說、孟德爾遺傳的拓展、遺傳的分子基礎、性別決定與伴性遺傳、連鎖交換與連鎖分析、細菌和噬菌體的重組和連鎖、數量性狀遺傳、遺傳物質的改變、重組、轉座與DNA損傷修復、細胞質和遺傳、基因組、基因表達與基因表達調控、遺傳分析策略與方法、遺傳與個體發育、遺傳與腫瘤、遺傳與進化。

圖書目錄

前輔文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遺傳學發展歷史
一、遺傳學代表性研究成果
二、遺傳學具有里程碑式的發現
第二節 遺傳與變異
第三節 遺傳學研究與社會發展的緊密關係
第二章 孟德爾定律
第一節 分離定律
一、顯性和隱性
二、分離現象
三、孟德爾假設
四、基因型和表型
五、孟德爾假設的驗證
六、配子形成時發生分離的證明
七、分離比實現的條件
第二節 自由組合定律
一、兩對性狀的自由組合
二、對自由組合的解釋
三、兩對基因雜種的基因型和表型
四、多基因雜種
第三節 遺傳學數據的統計處理
一、機率
二、遺傳比例的計算
三、二項式展開
四、適合度測驗
五、用卡平方來測定適合度
第四節 孟德爾遺傳與人類疾病
一、常染色體顯性遺傳
二、常染色體隱性遺傳
三、X連鎖顯性遺傳
四、X連鎖隱性遺傳
五、人類孟德爾遺傳性狀和疾病資料庫
第三章 遺傳的染色體學說
第一節 染色體
第二節 細胞分裂
一、細菌的二分分裂
二、真核細胞的有絲分裂
三、減數分裂
第三節 染色體周期
一、動物的生活史
二、植物的生活史
三、動、植物生活史的比較
四、真菌類的生活史
第四節 遺傳的染色體學說
第四章 孟德爾遺傳的拓展
第一節 環境的影響和基因的表型效應
一、環境與基因作用的關係
二、性狀的多基因決定
三、基因的多效性
四、表現度和外顯率
五、擬表型
第二節 顯隱性關係的相對性
一、不完全顯性
二、鑲嵌顯性
三、並顯性
四、顯隱性可隨所依據的標準而更改
五、顯性與環境的影響
第三節 致死基因
第四節 復等位現象
一、瓢蟲的鞘翅色斑
二、ABO血型
三、孟買型與H抗原
四、Rh血型與母子間不相容
五、家畜的母子間的血型不相容
六、自交不親和
第五節 非等位基因間的相互作用
一、互補基因
二、修飾基因
三、上位效應
第五章 遺傳的分子基礎
第一節 遺傳物質是DNA(或RNA)
一、DNA是遺傳物質的間接證據
二、DNA是遺傳物質的直接證據
第二節 DNA的分子結構與複製
一、兩種核酸和它們的分布
二、DNA的化學結構
三、DNA的模型
四、DNA的變性和復性
五、DNA的複製
第三節 基因的本質
一、基因與DNA
二、生化突變型與一個基因一個酶假說
三、人的先天代謝缺陷
四、位置效應與順反子
五、基因概念的發展
第四節 重組DNA技術
一、限制性內切酶
二、目的基因的分離和製備
第五節 基因型分型技術
一、Southern印跡
二、聚合酶鏈式反應
三、DNA測序
第六章 性別決定與伴性遺傳
第一節 性別決定
一、性染色體
二、性染色體與性別決定
第二節 伴性遺傳
一、果蠅的伴性遺傳
二、高等植物的伴性遺傳
三、雞的伴性遺傳
第三節 遺傳的染色體學說的直接證明
第四節 其他類型的性別決定
一、蜂的性別決定
二、後螠的性別決定
三、高等植物的性別決定
四、環境對性別分化的影響
第五節 人類的性別決定
一、幾種性別畸形
二、遺傳變異與人類性別決定
第六節 基因與性指數
一、果蠅的性指數
二、人類的睪丸決定因子
第七章 連鎖交換與連鎖分析
第一節 連鎖與交換
一、連鎖
二、交換
三、雌雄的連鎖不同
四、連鎖群
五、三點試驗與基因直線排列
六、連鎖圖
七、重組率與交換率
八、孟德爾研究過的7對基因位於7對不同染色體上嗎
第二節 真菌類的連鎖分析
一、著絲粒作圖
二、粗糙鏈孢霉的連鎖
三、染色單體干涉
第三節 人類孟德爾遺傳病的連鎖分析
一、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性
二、連鎖分析與孟德爾遺傳病的間接遺傳測試
第四節 染色體遺傳機制在理論和實踐上的意義
第八章 細菌和噬菌體的重組和連鎖
第一節 細菌和病毒在遺傳學研究中的地位
第二節 細菌的遺傳分析
一、細菌的雜交
二、F因子與接合
三、高頻重組與中斷雜交技術
四、F因子整合到細菌染色體的過程
五、細菌基因的交換過程
六、重組作圖
七、性導
第三節 噬菌體的遺傳分析
一、烈性噬菌體
二、噬菌體的基因重組
三、溶原性細菌
四、轉導
第九章 數量性狀遺傳
第一節 數量性狀的遺傳學分析
一、數量性狀的多基因假說
二、數量性狀與質量性狀的關係
三、數量性狀和選擇
第二節 分析數量性狀的基本統計方法
一、平均數
二、方差
三、標準誤
第三節 遺傳變異和遺傳率
一、遺傳率
二、對遺傳率的幾點說明
第四節 近親繁殖和雜種優勢
一、近交和近交係數
二、近交係數的計算
三、近交的遺傳效應
四、雜種優勢及其遺傳理論
五、雜種優勢的實踐利用
第十章 遺傳物質的改變(一)——染色體畸變
第一節 染色體結構的改變
一、染色體畸變的研究材料和研究方法
二、缺失
三、重複
四、易位
五、倒位
六、平衡致死系
七、染色體結構變異的發生機制
八、染色體結構變異在育種上的套用
第二節 染色體數目的改變
一、染色體數目變異的分類
二、單倍體
三、同源多倍體
四、異源多倍體
五、多倍體的誘發與實踐套用
六、非整倍體
七、人類的非整倍體
八、三體在配製一代雜種中的套用
九、人非整倍體細胞系與細胞學作圖
第十一章 遺傳物質的改變(二)——基因突變
第一節 基因突變概述
一、突變體的表型特性
二、突變率
三、突變的性質
第二節 突變的檢出
一、果蠅突變的檢出
二、粗糙鏈孢霉突變的檢出
三、人突變的檢出
第三節 自發突變與誘發突變
一、自發突變
二、輻射和紫外線照射誘變
三、化學誘變
四、誘變在育種上的套用
第四節 突變的分子基礎與遺傳效應
一、鹼基類似物的誘發突變
二、改變DNA化學結構的誘變劑
三、結合到DNA分子上的誘變劑
四、基因突變與胺基酸順序
五、基因突變與血紅蛋白病
第十二章 重組、轉座與DNA損傷修復
第一節 重組的分子基礎
一、基因重組的可能機制
二、基因轉變
三、遺傳重組的分子基礎
第二節 轉座與轉座因子
一、原核生物中的轉座因子
二、真核生物中的轉座因子
三、反轉錄轉座和反轉錄轉座子
四、轉座的遺傳效應和進化意義
第三節 DNA損傷的修復
一、紫外線照射對細菌DNA的損傷
二、光復活
三、切除修復
四、錯配修復
五、同源重組修復
六、其他DNA修復途徑
七、DNA損傷修復缺陷與人類疾病
第十三章 細胞質和遺傳
第一節 母性影響
一、短暫的母性影響
二、持久的母性影響
第二節 細胞質遺傳
一、高等植物葉綠體的遺傳
二、葉綠體遺傳的分子基礎
三、真菌類線粒體的遺傳
四、線粒體遺傳的分子基礎
五、人類線粒體遺傳與機制
六、草履蟲放毒型的遺傳
第三節 核質互作與禾穀類作物的雄性不育
第十四章 基因組
第一節 基因組概述
一、基因組
二、病毒基因組
三、原核生物基因組
四、真核生物的線粒體基因組和葉綠體基因組
五、模式真核生物核基因組測序的完成情況
第二節 真核生物基因組的結構和組成特點
一、真核生物染色體包裝方式
二、割裂基因
三、基因家族與基因超家族
四、真核生物基因組中的非編碼序列
第三節 人類基因組計畫和人類基因組
一、人類基因組計畫
二、人類基因組的組成和特點
三、人類基因組常見的遺傳變異
第四節 基因組作圖和測序
一、遺傳圖譜和分子遺傳標記
二、物理圖譜
三、基因測序與測序策略
第五節 後基因組時代
第十五章 基因表達與基因表達調控
第一節 從DNA到蛋白質
一、中心法則
二、性狀與蛋白質
三、蛋白質的結構和組成
第二節 原核生物的基因轉錄與翻譯
一、RNA轉錄和RNA聚合酶
二、σ因子與啟動子
三、轉錄終止
四、信使RNA與密碼子
五、轉運RNA與反密碼子
六、核糖體與核糖體RNA
七、蛋白質的生物合成
第三節 原核生物的基因表達調控
一、操縱子模型
二、大腸桿菌乳糖操縱子
三、大腸桿菌色氨酸操縱子
四、大腸桿菌代謝抑制
五、大腸桿菌色氨酸衰減作用
第四節 真核生物的基因轉錄與翻譯
一、基因轉錄起始
二、mRNA的轉錄後加工
三、蛋白質翻譯與修飾
四、蛋白質降解
第五節 真核生物的基因表達調控
一、順式調控元件
二、反式調控元件
三、管家基因與奢侈基因
四、可變剪接
第六節 表觀遺傳調控
一、染色質結構與組蛋白修飾
二、DNA甲基化與基因組印記
三、RNA干擾
四、lncRNA與基因表達調控
第十六章 遺傳分析策略與方法
第一節 正向遺傳學與反向遺傳學
一、海德堡篩選
二、正向遺傳學的優點與局限
三、反向遺傳學
四、反向遺傳學的改進
第二節 人類單基因性狀的基因克隆
一、功能克隆
二、家系連鎖分析
三、優勢對數記分法
四、定位克隆
第三節 複雜疾病易感基因的篩選
一、複雜疾病
二、關聯分析
三、關聯分析中的遺傳標記
四、關聯分析的基本方法
五、全基因組關聯分析
六、連鎖與關聯的區別與聯繫
第十七章 遺傳與個體發育
第一節 個體發育的一般模式
一、受精
二、卵裂
三、圖式形成
四、形態發生
五、細胞分化
六、細胞生長和細胞凋亡
第二節 基因在胚胎髮育中的作用分析
一、果蠅胚胎的發育過程
二、果蠅胚胎早期發育的關鍵調控基因
三、發育相關基因的調控作用
第三節 幾個發育現象的遺傳學分析
一、基因重排與細胞分化
二、發育突變體分析與基因功能預測
三、植物花器官的發育與ABC模型
第四節 噬菌體和原生生物的分化
一、噬菌體的自發裝配
二、細菌的孢子形成
三、傘藻的再生和嫁接實驗
第十八章 遺傳與腫瘤
第一節 腫瘤的特徵
一、腫瘤的遺傳性
二、腫瘤的細胞學特徵
三、腫瘤的流行情況及主要病因
第二節 腫瘤發生是一系列基因連續變異的累積結果
一、癌基因
二、腫瘤抑制基因
三、病毒感染與腫瘤
四、表觀遺傳與腫瘤
第三節 利用腫瘤遺傳變異特徵改進腫瘤治療策略
一、靶向治療
二、免疫治療
第十九章 遺傳與進化
第一節 進化概述
一、蛋白質進化
二、核酸進化
三、遺傳體系的進化
四、分子進化
第二節 進化理論
一、拉馬克的獲得性狀遺傳學說
二、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
三、突變為進化提供原材料
四、新基因的起源
五、群體中的遺傳平衡
六、突變與群體的基因頻率
七、選擇與群體的基因頻率
八、突變和選擇共同作用下的群體平衡
九、遺傳漂變
十、選擇的創造性作用
十一、定向選擇與不定向變異
第三節 新種形成
一、物種的定義
二、隔離的幾種方式
三、新種形成的兩種形式
第四節 育種實踐中的人工選擇與遠緣雜交
一、環境條件的作用
二、遺傳變異的作用
三、遠緣雜交
參考文獻
索引
(註:目錄排版順序為從左列至右列)

教學資源

  • 數字資源
《遺傳學(第4版)》的數字課程與紙質教材一體化設計,數字課程包括彩圖、動畫、講解音頻、課件、拓展學習材料、問答題等內容。
作品名稱
出版時間
出版社
內容提供者
策劃編輯
技術編輯
《遺傳學》(第4版)數字課程(基礎版)
2021年3月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電子音像出版社
吳燕華
王莉
李翠玲

教材特色

一、拓展專業視角,進行橫向延伸,增加“遺傳分析策略與方法”和“遺傳與腫瘤”兩章,梳理遺傳學研究的新策略、新技術以及腫瘤遺傳學領域的新思想與新進展。
二、結合學術進展進行縱向深入,對原有章節內容(如遺傳的分子基礎、染色體畸變、基因突變、基因表達調控等)進行修改、最佳化與補充,使得遺傳學核心概念與理論能夠與時俱進,充分體現科學研究的新成果。
三、更新或補充各章的插圖、表格與習題等相關材料。
四、教材中以二維碼資源的形式對多處知識重難點進行視頻講解,在配套數字課程網站上提供了各章自測題和習題答案。

作者簡介

劉祖洞(1917-1998),復旦大學生物系教授,生前從事遺傳學的科研和教學工作。
吳燕華,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正高級講師、碩士生導師。主要學術研究方向:卵巢早衰的遺傳學病因分析和機制探索。
喬守怡,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發育遺傳學,主要研究腫瘤抑制基因的表達與調控;高等生物性別發育有關基因的時空表達;ADAM基因家族得結構與功能研究等工作。
趙壽元(1931-2021),復旦大學首席教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