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太鋼峨口鐵礦於1958 年9 月開始建設, 1970年復建, 後於1977年投產。礦床為大型鞍山式沉積變質鐵礦床。礦區礦石平均TFe品位30.27%, MFe品位19.69%。礦石自然類型可分為石英型、閃石型、綠泥石型。
峨口鐵礦自投產以來, 完成了一系列重大的工藝技術和設備改造, 使公司的鐵精礦質量和產量得到了顯著的提高。峨口鐵礦選礦廠的工藝流程為四段一閉路破碎-兩階段磨礦弱磁選-中間精礦篩分分級-細粒級再選-粗粒中礦閉路再磨再選, 最終精礦品位在66.4% ±0.4%之間。生產實踐表明:當原礦中磁性鐵占有率在64% ~ 66%時, 選礦比為3.5~ 3.6;但當磁性鐵占有率在60% ~ 61%時, 選礦比將顯著上升至3.9 ~ 4.0。
選礦比的表示方法
選礦比常用K表示。
R=Q(原) /Q(精)
式中Q(原)、Q(精)分別為原、精礦重量;或
R=(β-δ)/(α-δ)α、β、δ
鐵礦石如果含量是50%,然後在減去5%的尾礦含量,最後用要選出來的品位除以它即可。
舉例說明:
我想用30%含量的鐵礦石選出來含鐵66%的鐵精粉那么計算方式如下:
30%-5%=25% 鐵礦石含量減去尾礦含量=可用含量;
(66%-5%)÷25%=2.44 用目標品位除去可用含量=需用鐵礦石噸數;
那么用含鐵30%的鐵礦石要選出來66%的鐵精粉一噸需要2.44噸的鐵礦石。
降低選礦比的措施與實踐
1 提高入磨原礦品位、穩定磁性鐵占有率
(1)根據生產地質勘查資料, 最佳化采場爆破設計, 合理配礦, 控制采場出礦品位, 減少出礦品位和磁性鐵占有率波動。加強出礦質量管理後, 2009年采場出礦質量得到了顯著改善, 日均原礦TFe品位穩定在28.5%以上, MFe品位19%以上, 磁性鐵占有率不低於64%。
(2)最佳化破碎工序乾選作業, 提前拋出采場混入的圍岩和部分品位低、磁性鐵占有率低的原礦, 提高入磨礦石全鐵品位和磁性鐵占有率, 為有效降低選礦比、減少無功磨選消耗創造條件。2007年末對永磁乾式磁選機電機進行了變頻改造, 2008年在采場出礦品位下降的情況下, 入磨原礦全鐵品位提高了0.15個百分點。
入磨原礦品位的提高、磁性鐵占有率的穩定, 有力地保證了選礦比的下降。
2 穩定精礦品位
(1)精礦品位的快速、準確、可靠的檢測, 對現場生產的指導起著重要作用。2007 年丹東東方測控對2003年安裝的鐵礦漿線上品位分析儀進行了調整完善, 檢測效果有所改善, 現場安排專人進行檢查、調整參數, 基本能確保對精礦品位進行及時、有效的檢測。
(2)進行原礦質量與原礦性質跟蹤, 在採礦後、磨選前再次進行配礦, 對難以調整的難選礦或易選礦, 磨選作業做到提前調整, 避免精礦質量大幅波動。
2008年鐵精礦品位的穩定性大幅度提高, 穩定在正常範圍內的幾率從2007 年72.7%提高至75.63%。精礦質量的穩定一方面為降低選礦比措施的落實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過高的精礦品位會直接導致選礦比上升, 上述措施的落實有利於實現選礦比下降。
3 降低尾礦品位
(1)現場原二三段球磨機的碎棒球透過絞籠進入選別作業, 確保碎棒球通過就要求磁選機槽體有足夠的空間, 遠離筒體的磁性顆粒在礦漿流的作用下很容易逃脫磁力的作用而進入尾礦, 從而造成金屬損失、尾礦品位偏高。現場更換了耐磨絞籠, 並加強了絞籠的維護管理及碎球清理工作, 有效控制了碎棒球透過絞籠進入磁選機槽體。
(2)在生產中加大了對磁選機磁偏角的關注,每周進行抽查, 確保磁偏角在要求範圍內, 保證選別效果和卸礦效果。
(3)對磁選機滾筒要求進行磁場強度測量, 保證滾筒的場強達到要求, 並通過實測確保磁選機的正常工作間隙。
(4)及時修補磨損的槽體, 減少槽體漏礦。通過以上措施, 磁選機的通過能力有了較大改善、尾礦磁性鐵品位從3%降到了1.2%以下, 磁性鐵損失的減少, 將直接導致選礦比下降。
太鋼峨口鐵礦選礦廠逐項落實提高原礦品位並穩定其磁性鐵占有率、在不顯著高于波動幅度下限水平情況下穩定精礦品位、減少磁性鐵流失, 從而降低尾礦品位, 磨選系統的選礦比從2007年的3.5 ~3.6降至2008年的3.5以下。
總結
(1)改善磁選機的用水水質, 減少回水雜質, 使磁選機箱體的上升水、精礦卸礦水工作更有效, 從而提高磁選機的工作狀況。
(2)將不易安裝和密封的磁選機沖洗底箱偏蓋改造成合頁狀小門, 方便沖洗底箱又能及時快速密封底箱。
(3)由於礦漿品位線上檢測系統檢測值參考指導性不夠高, 因此配礦工作仍需加強。
(4)增加尾礦磁性鐵回收系統, 進一步減少尾礦磁性鐵損失。
(5)進一步強化乾式磁選作業, 減少廢石和超低品位礦石混入, 提高入磨品位、降低選礦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