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的力量:人生只要做對1%的事

選擇的力量:人生只要做對1%的事

寫給不想一直忙碌付出卻收穫寥寥的你方向不對,只會越努力越尷尬用最實用的90條國際通用商務技巧武裝自己只要做對,不用多做,開啟100分人生好感覺不要再把自己缺乏自信的樣子展現在人前不要再為自己製造逆境不再浪費很多寶貴的時間和精力做對1%的事,收穫100分人生聯絡、會議、郵件、公文寫作、交流、時間管理、團隊合作,如果你的工作每日都被這些事情所包圍,並且會因為其中的一些事情感到吃力和鬱悶,那么本書將是你不可錯過的智囊寶典。作者從自己多年累積的世界精英級工作經驗中,總結歸納了90條世界通用的職場制勝法則,既可以幫助職場新人迅速打開局面建立自身的職場優勢,更可以幫助一直苦惱付出與收穫不成正比的職場中人找到自己的癥結所在,及時更換“職場裝備”,獲得職業與個人能力的雙重提升。

基本介紹

  • 書名:選擇的力量:人生只要做對1%的事
  • 譯者:郭勇
  • 出版日期:2013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50219403
  • 作者:河野英太郎
  •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 頁數:216頁
  • 開本:32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1.日本前IBM董事助理12年經驗精粹,2012日本年度最暢銷經管書,上市三個月即突破30萬冊
2.90條國際通用商務技巧,即學即用的職場脫困實用手冊,是新人的入門全書,是老人的迷途智囊。日本職場人士人手一冊。
3.精讀這本書,讀者的職場競爭力將會有很大的提升,職場發展空間也會更加寬廣。

作者簡介

河野英太郎
1973年出生於日本岐阜縣。前日本IBM株式會社全球商務服務事業董事助理,現任日本Deloitte(德勤)顧問公司高級經理。作者曾經對大企業集團以及眾多公司提供人事制度改革方面的顧問諮詢服務,作為巨大項目的項目經理也有比較豐富的經驗。目前,作者正在為推進企業的組織變革、溝通改革、人才培養方面貢獻自己的力量。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報告、聯繫、商談的技巧
01.即使沒有自信,也要裝作有自信的樣子/003
02.說明要儘量流暢/005
03.回答問題時要抓住重點/007
04.及時報告,儘早確認/009
05.把“請給我3分鐘”當作口頭禪/011
06.將“電梯簡報”付諸實施/013
07.在語言上與對方保持一致/015
08.與對方保持同等的信息水平/017
09.不要說“暫且”,而應該說“首先”/019
10.優先順序應該是面談→電話→電子郵件/021
11.把已經完成的工作,請上司批示/023
第二章 會議的技巧
01.會議的1/8法則/027
02.事先讓與會者共享“目標”與“目的”/029
03.明確會議的宗旨/031
04.會議前做好時間劃分/033
05.進行“修根”/035
06.坐席的位置也需要考慮/037
07.先說要點/039
08.使用黑板/041
09.控制會議/043
10.當場決定會議後應該採取的行動/045
11.會議記錄要當天提交/047


第三章 寫電子郵件的技巧
01.要在郵件標題上下功夫/051
02.收件人要明確/053
03.有效活用暗抄送(BCC,Blind Carbon Copy)/055
04.第一人稱用“我”,不要用“卑職”等/057
05.結論寫在最前面/059
06.將內容分成條目/061
07.不能讓收信人產生視覺疲勞/063
08.郵件內容要“向前邁一步”/065
09.收到郵件馬上回復/067
10.多使用即時聊天軟體進行溝通/069


第四章 製作文書的技巧
01.讓頭腦中積累更多的“抽屜”/073
02.心中牢記“KISS”竅門/075
03.首先確定“整體劇本”/077
04.用三個要點對整篇文書加以概括/079
05.文書中的用語,要做到前後一致/081
06.英語、數字要用半角/083
07.格式居中,對應的字型保持一致/085
08.“空白”與“文字”的比例應該在3∶7左右/087
09.留意讀者的視線移動路線/089
10.不同的情況使用不同的方框/093
11.使用顏色的戰略/095
12.紙質資料無須保存/097
第五章 交流溝通的技巧
01.記住別人的名字/101
02.關於對方的各種信息,都要感興趣/103
03.偶爾一起去小酌幾杯/105
04.在公司里,走路要走正中間/107
05.不要打斷別人說話/109
06.使用積極的語言/111
07.沒有必要過於恐懼人與人之間的摩擦/113


第六章 時間管理的技巧
01.不能浪費別人的時間/117
02.決定優先順序/119
03.立刻行動起來/121
04.讓一個行動具有兩個以上的目的/123
05.請嘗試早起工作/125
第七章 團隊合作的技巧
01.工作要“拜託”別人做/129
02.了解同伴們各自珍惜的事情/131
03.信息要經過整理之後再傳達給對方/133
04.理解團隊的發展過程——“4個H”/135
05.要擁有將工作交給別人的勇氣/137
06.能接到的球,就自己去接/139
07.積極的反饋別忘了添加具體的理由/141
08.為了自己,培養別人/143
09.說“那傢伙真不中用”等於是自己的“敗北宣言”/145
10.牢騷和意見要區別對待/147
11.具有多重人格/149
12.存在難以相處的人也沒關係/151
13.看透自己的領導/153
14.失敗,應該是團隊領導者的責任/155
第八章 目標達成的技巧
01.不要給自己設定界限/159
02.對規矩抱持懷疑的態度/161
03.現在開始也來得及/163
04.不要和別人進行比較/165
05.了解自己思維模式中的“不良習慣”/167
06.從簡單的事情做起,並使之成為習慣/169
07.找到自己的精神導師/171
08.課題要始終放在頭腦中的“桌面”上/173
09.要記筆記,就記與行動有關的關鍵字/175
10.要將課題與懸念事項區分開來/177
11.不要讓自己陷入恐慌狀態/179
12.準備一些消除精神緊張的方法/181
13.遇到危機的時候,更應該想起教科書/183
14.戰略性地藉助“外力”/185
15.在考慮“工作生活平衡”的基礎上進行工作/187
16.最後要想“我只能做成自己做得來的事情”/189
17.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191




後記/193

文摘

第一章
報告、聯繫、商談的技巧



01

即使沒有自信,也要裝作有自信的樣子


在一個組織中工作,報告、聯繫、商談是不可缺少的活動。而在這些活動中,存在很多技巧能讓工作進展得更加順利。
在進行報告、聯繫、商談之前,先說一句“不好意思,我的準備還不是很充分”或者“也許我表達得不太清楚”,請您回想一下,您會不會有這樣的情況呢?
實際上,這將起到反作用。如果您已經下意識地習慣了使用這種缺乏自信的表達方式,希望您立刻放棄這種方式。
以前,我曾進行過一個有趣的實驗。
我將A“我總結得還不太充分”和B“我認為自己總結得很好”兩句話分別作為郵件(郵件內容是完全一樣的)的開頭髮送給很多公司。結果,我得到的回覆差別巨大。
以A為開頭的郵件,得到的回覆大多是:“你再考慮考慮,然後再重新發給我!”“這裡不對,那裡需要修改。”基本上都是負面的回覆。
而以B為開頭的郵件,得到的回覆則大多是積極的、正面的,比如:“嗯,不錯!”“很好!”“那就這樣定下來吧!”(儘管郵件的內容是完全相同的。)
為什麼會出現如此巨大的差別呢?這是由人類所具有的“先入為主”的觀念所造成的。
在心理學上,這種現象被稱為“啟動效應(Priming Effect)”。
在心理學上關於“啟動效應”有非常著名的實驗,即讓患者服藥時,告知他這種藥非常有效,或者不告訴患者他們服用的是藥物,結果治療效果有顯著的差別,前者效果更好。在商務工作中也是同樣的道理,如果一開始就暗示對方自己很有自信,結果大多會得到對方積極、正面的回應。
所以,即使我們缺乏自信,也要裝出一副自信滿滿的樣子,讓對方對我們做出積極的回應,以更有助於工作的開展。反過來說,不要再把自己缺乏自信的樣子展現在人前,不要再為自己製造逆境,那樣將浪費很多寶貴的時間和精力。



02

說明要儘量流暢


即使做同樣的報告,有的人就能順利通過,而您卻被上司反覆地提出質疑……您有過類似的經歷嗎?
這種結果,大多是因為磕磕絆絆、不夠流暢的說明所導致的。
結結巴巴、不夠流暢的表達,和上一節所講的一樣,會給對方留下不自信的印象,因此使對方陷入不安。對方要消解心中的不安,就會不停提問,直到把事情搞清楚。結果,就變成了與報告內容完全沒有關係的追問。事情演變到這種地步,不僅我們報告的目的難以實現,甚至還會讓對方對我們失去信任。
要做到流暢地說明,其實也不難,關鍵是掌握以下兩個竅門:

(1)按照“森林”——“樹木”——“枝葉”的順序進行說明
“森林”:整體;“樹木”:要點;“枝葉”:詳細內容。
我們想表達的內容,不能從具體的“枝葉”開始,而應該先把整體(森林)概括出來,讓對方的頭腦中形成一個整體印象和方向。然後再講清楚事情的要點(樹木),接下來才進行詳細說明(枝葉)。如果能做到這樣,那么不管報告、聯繫還是商談,都會變得順利很多。

(2)事先想好“開場白”和“說明與說明之間的台詞”
所謂“說明與說明之間的台詞”,就是連線森林與樹木、樹木與枝葉的連線詞。是用“但是”呢,還是用“具體地說……”呢?只要事先想好這些連線詞,那么不管是站在上司面前,還是客戶面前,都可以有理有據地展開說明,毫不緊張地進行報告、聯繫和商談。
也許您會覺得這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正是把握好小細節,不斷地積累,才能塑造出自己的幹練形象。



03

回答問題時要抓住重點


當我們在進行報告、聯繫或商談時,對方偶爾會向我們提出疑問。
例如,上司問:“你和××君辦理交接了嗎?”如果是您的話,您會如何回答?
相信很多人會回答:“××君好像已經出差了。”不正面回答上司的問題,而只把理由或背景告訴上司。還有的人會繞一個更大的圈子,說:“××君啊,剛才我遇見他了,但他好像特別忙,我想和他說話可一直沒找到機會。他好像正在急著處理一樁客戶投訴。”
聽到這樣的回答,提問的上司心中會怎么想呢?他一定生氣地想:“到底是交接了,還是沒交接?如果沒交接的話,推遲到哪天交接,快點給我個痛快的答覆!”
所以,遇到類似的情況,我們在回答問題時應該抓住重點,首先正面回答對方的問題,然後根據需要再將圍繞這個問題的周邊信息告訴對方。
以前面的案例來說,我們應該先回答:
“是的,已經交接了”或者“不,還沒有交接”。
有些情況下,當對方聽到我們回答“不,還沒交接”的時候,就必須做出下一步判斷,比如對方說:“那我直接去和××君說。”當對方必須根據我們的回答,做出下一步判斷的時候,如果我們不能給出準確的答覆,而只說一些周邊信息的話,那這些周邊信息在對方聽來,只是多餘的雜音。
另外,對於上司“你想說什麼”“怎么遲到了”之類帶有質問語氣的問題,很多人不會正面回答,而只說一句:“對不起!”然後就保持沉默聽憑處治。其實,根據我的經驗,這種做法無異於火上澆油。
不管是5W1H(what、where、when、who、why、how)的特殊疑問句,還是用Yes或No回答的一般疑問句,都要最先回答對方最想弄清楚的事情。




04

及時報告,儘早確認


在工作中,最令人頭痛的恐怕莫過於上司或客戶突然改變方向。
如果在工作即將結束的時候,上司或客戶突然改變工作方向,那簡直是令人絕望的一件事。最後的一切結果都要自己承擔。
為了避免發生這種情況,那就要及時報告、儘早確認。
在工作中要給自己設定檢查的點,隨時和上司或客戶保持聯繫,有問題儘早確認,讓自己和上司或客戶之間始終保持統一的思維步調。做到這一點,就可以避免大悲劇的發生。
舉例來說,您收到上司委託,要製作一個項目的計畫書。當計畫書的目錄完成後,就要向上司匯報,請其確認:“您看按照這個流程進行可以嗎?”“具體時間表,近日內和您確認可以嗎?”
這樣一來,上司就會當場給出指示“可以,就按照這個流程進行”“這個地方可以省略”等。頻繁地進行小的確認和修正,就可以防止日後出現突然的、大方向的改變。有的時候,從上司的指示中還可能得到減輕作業負荷的有用信息,比如“這個事情按照去年的流程辦就可以了,你可以找××君商量一下,去年就是他安排的”。
當發生問題的時候,同樣要及時報告、儘早確認。
當問題發生時,對是否報告猶豫不決,等問題已經超出自己能夠處理的範圍再向上司匯報的話,已經使問題嚴重化,並且錯失了處理問題的最佳時機。所以,及時匯報是非常重要的。所謂工作中的“能者”,就是勤於早報告的人。
問題發生的同時,第一時間向上司匯報,接到報告的人可以在最短時間內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並對我們做出應對方法的指示。
曾經有一位外國經營者說:“不好的報告我想昨天聽到,而好的報告,下星期告訴我也沒關係。”他的意思就是及早掌握不好的信息,就可以避免問題的發生或阻止問題的進一步發展。



05

把“請給我3分鐘”當作口頭禪


當我們想向上司報告或商談的時候,看到上司正在伏案工作,貌似很忙的樣子,我們應該退縮嗎?如果換作您的話,您會怎么對上司開口?
我見過的大多數人都會對上司說:“您現在方便嗎?”“您有時間嗎?”
而上司的答覆很可能是“啊,不好意思,你過一會兒再來吧”或者“現在不行”等拒絕的話語。原本只需要幾分鐘就可以解決的問題,結果被延後了,造成了工作上的停滯不前。
而實際上,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我有一個非常不錯的方法。
那就是對忙碌的上司說:“請給我1分鐘(或者3分鐘)好嗎?”
這樣對上司說明後,上司了解了我們所需的時間,心中就有數了,往往容易接受我們的請求。
“上司那么忙,我現在打擾他的話,會給他造成困擾吧。”“他是不是在做會議準備?如果我現在打斷他的話,可能要影響工作吧。”如此地替別人著想叫作“人情”,但在工作中人情味太濃的話,會影響正常工作,錯過了報告的時機,這才是給上司添麻煩。
只要不是浪費上司時間的無價值的報告或商談,又充分考慮了上司的時間問題,絕對不會有不好的結果。
而且,首先讓上司感覺“只需要3分鐘時間,聽取部下的匯報,是理所應當的工作”,他便會比較容易地接受。
當然,為了更好地匯報,我們應該事先將報告的內容加以認真考慮。首先必須是重要的事情,然後要抓住重點,以最簡明的語言報告給上司。如果不是重要的事情,又拖沓冗長地占用上司時間,那就不符合工作的基本禮儀了。
一旦給上司留下“那傢伙總來匯報些無用的事情”的印象,以後上司就不會再花時間聽我們匯報了,而且也會失去上司的信任。
在工作中,信任就是一切。信任感,在職場中會給人帶來很大的差異。



06

將“電梯簡報”付諸實施


前面一節講的“1分鐘(3分鐘)報告”,有一個非常好的練習機會。
那就是“電梯簡報”。
對於忙碌得難以抽出時間聽我們做報告的上司來說,乘坐電梯的移動時間是他們難得的“自由時間”。而在上司等電梯的時候“抓住”他們,並在一同乘電梯上下樓的1分鐘(3分鐘)時間裡,向他們做簡要的報告,獲得他們的認可,得到他們負責任的判斷,就是所謂的“電梯簡報”。
“電梯簡報”的說法源自美國麥肯錫(McKinsey)公司。當陷入核戰爭的危險時,美國總統就會乘坐電梯降到地下庇護所指揮全國。而乘坐電梯下降的過程為3分鐘左右。有人就提出如何高效地利用這3分鐘的問題,而策略諮詢公司麥肯錫公司給出的回答就是“電梯簡報”這種方法。
3分鐘“電梯簡報”的基本構成為:
·傳達主旨;
·給出選項;
·表達判斷要點;
·傳達結論;
·意見確認與行動確認。
在做簡要報告的過程中,如果上司“嗯、嗯”地點頭稱是,就是最理想的狀態了。
做報告最重要的是在必要的時間說必要的事。如果一味顧慮對方的時間,太過客氣的話,就失去了達到目的的機會。
利用上司的閒散、自由時間,為自己的工作做一個請示、匯報,說到底還是為了上司能夠更好地指揮整體工作,所以沒有必要顧慮太多。


07


在語言上與對方保持一致



當換了新上司或新客戶時,向他們報告,與他們聯繫、商談時,有一點要特別注意,就是“在語言上要與對方保持一致”。
以前,我們已經習慣了和老上司、老客戶交流,其中肯定有些彼此都能理解的“共通語言”,但若把這些共通語言用在新上司、新客戶身上,則可能產生歧義。
比如,有一次我和一家新的廣告代理公司的業務員洽談合作的事宜,我談到了一個項目管理中的基本用語W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任務分解結構),但對方卻把WBS理解為World Business Satellite(東京電視台的一檔新聞節目)。
由此可見,在和不熟悉的人進行報告、聯繫、商談的時候,為了防止發生上述誤會,在語言上與對方保持一致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另外,彼此之間在語言上存在差異,有的時候也能成為一種可利用資源,可以讓交流更加順暢,還能贏得對方的信任。方法就是首先使用自己常用的語言,然後再根據對方的語言習慣,放棄自己的說法,改用對方的說法。在對方眼中,這是對他們的一種尊重。
別看這種改變不起眼,但只是將自己的習慣用語,改為對方習慣使用的語言,就可以讓交流變得異常順暢。
使用對方習慣的語言,可以消除他們對我們的警惕心理,把我們當成同伴,因此贏得對方的信任。
舉個日常生活中的例子,當您去飯店吃飯時,如果服務員問您:“主食您吃稀飯還是麵條?”您回答:“粥。”而服務員接著跟您確認道:“稀飯,是吧?”您會不會稍微有點彆扭呢?雖然“稀飯”和“粥”指的是同一種主食,但如果對方堅持用他自己的說法,您就會覺得不太舒服了。由此可見,在交流的過程中,讓自己的語言與對方保持一致是多么重要。
雖然一種事物有不同的說法,但雙方使用相同的說法,彼此之間能夠產生一體感。
所以,報告、聯繫、商談的前提就是首先根據對方的習慣統一語言,這一點您做到了嗎?

後記

日本的總人口大約為12600萬人。其中,工作的人不到7000萬。而這7000萬勞動者中隸屬於某個組織(與打零工、自由職業者等相對而言)的有5000萬人。
這5000萬在組織中工作的勞動者如果提升1%的生產能力,那么就相當於製造出50萬人的勞動力。
本書著眼於個人能夠馬上付諸實施的工作小技巧,但我在編寫這本書的時候卻立足於巨大的危機意識,從整個國家的高度不停追問自己:“現在,我能為這個國家做些什麼?”而這本書的內容就是我不停追問自己的一個結果。
竹中平藏先生曾說過,作為“沉默的大多數”的5000萬在組織中的勞動者,如果能夠把思想意識提高到“我們一起來改變國家”的高度,並用本書中介紹的1%的工作技巧來武裝自己,那么,這個國家還是有希望的。我就是懷著如此熱切的希望。
我從高中時代開始,人生中第一次有了目標,並朝著目標不斷努力至今。在這個過程中,我的祖先、父母、恩師、朋友等給了我莫大的幫助,讓我不斷產一生新的領悟和靈感。我在電通株式會社沒有做出任何成績就提交了辭職信,感謝電通株式會社的上司、同事對我的寬容;在埃森哲(Accenture)諮詢公司的日子,讓我牢牢地掌握了工作的基礎能力;IBM的同僚讓我自由地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還有我的客戶,有時和藹有時嚴厲,但對我都有莫大的幫助。我要借用一點篇幅,對所有幫助過我的人和公司表示衷心的感謝!
為幫我實現寫書的夢想,我尊敬的游泳夥伴、經營者同時又是運動員(漢城奧運會水上芭蕾銅牌獲得者)的MJComtesse株式會社的創始人田中京女士幫我介紹了Disccover21出版社,在此我要對田中京女士表示誠摯的感謝!一併感謝的還有MJComtesse株式會社的中川準子女士、吉崎達郎先生。
Discover、21出版社的編輯石塜理惠子女士,為我這本“處女作”的問世提供了全方位的幫助。我的本業是公司職員,所以只有周末抽時間寫作,在時間上給石塜女士帶來了相當大的負擔。而石塜女士不惜把自詡是28歲的生日搭進去支持我寫書,我真的非常感動!希望明年您重新過一次28歲生日,到時您一定要好好休息一下!
最後,想要寫書出版,是我的一個任性的心愿,而包容我的任性,默默給我支持的妻子也是我的大恩人之一。還有,現在正把熟睡的臉展現在我面前的兩個孩子,我也要對你們說一聲謝謝!你們是我前進的動力。下周我一定帶你們出去玩!
追述:在我寫到這一頁的時候,我的祖父河野英一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享年97歲。他為自己的祖國和家鄉貢獻了全部力量。此時,我想起了一個月前我見祖父最後一面時他對我說的話。他訴說了自己的關於2011年3月11日地震海嘯之後的日本復興計畫,然後問我:“你去替我實現這個計畫!你乾不乾?YES還是NO?回答我?你乾不乾!”

序言

公司中常見的情景

情景(1)——上司與部下的對話
部下:“部長,現在您有時間嗎?”
上司:“不好意思,現在稍微有點兒忙……你一會兒再來好嗎?”
部下:“嗯,好吧。”
——一小時之後——
部下:“部長……嗯?部長外出了?他什麼時候回來呢?”
秘書:“部長已經回家了。從明天開始,部長要去歐洲出差一個星期,然後再休假一個星期……你有什麼事嗎?方便的話,可以跟我說。”
部下:“有些事我必須和部長當面說,只需要兩分鐘就足夠了,可……”
秘書:“那你等兩個星期之後再說吧。”

情景(2)——會議
這是一個沉悶而冗長的會議。雖然有超過20名的與會者,但說話的只有一個人。偶爾還會出現很長一段時間的沉默,然後接著說話的還是那個人。那個人是所有與會人員中的“最高職位者”。
原本預定時間為一小時的會議,已經開了一個半小時。途中不少人趁“最高職位者”沒看見的空當,偷偷看錶。也有人假裝在用筆記本電腦做會議記錄,但實際上是在瀏覽其他資料或乾脆玩遊戲。
兩小時過去了,會議終於結束了。
就像漫畫中畫的一樣,每位與會者的腦袋上都有一個圈,其中的文字是:“這次會議做了什麼決定嗎?”“太長了……”“誰來阻止那個囉唆的傢伙呀!”當然,這些話是不能說出來的。但令人不可思議的是,“最高職位者”頭上那個圈中的台詞竟然和大多數與會者是一樣的。他在想:“怎么沒有人出來阻止我?為什麼大家都不發言?”


日本人真的“很認真”嗎

我想,在一個組織中工作的人,多多少少都遇到過上面的情景吧。
上述情景中,存在著剝奪與被剝奪的關係。很多人的時間、成本、從事其他工作的機會、提高工作質量的機會都被剝奪了。真是“太浪費了”!
那么,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浪費”的行為呢?
我認為,發生“浪費”行為背後的原因在於日本的傳統美德,即禮儀、謙恭,以及在感情層面為別人著想的想法。
在情景(1)中,表面看上去似乎很忙的上司,部下出於為上司著想的考慮,禮數周到地詢問:“您現在有時間嗎?”沒想到,結果卻被一下子推到了兩個星期之後。
在情景(2)中,原本希望大家積極發言,推動討論進行下去的“最高職位者”,由於某種矜持,而浪費了20人份的兩小時。
簡單地說,這些都是由於太過“認真”而造成的。
在運動心理學界,有一個“倒U字形假說”(請參照上圖)。
根據圖中所示,不管多么認真,能力也不可能一味提升。想要保持“能力峰值”,就必須把以前對“認真”的態度,加以修正。
曾經有人說了一句令我至今印象深刻的話,他說:“‘認真’與‘悲慘’之間只隔一張紙。”這句話並沒有揶揄“認真”的意思,只是用一種強烈的方式表現出,如果“認真”用錯了方向,則可能招致與認真的人本意相反的“悲慘”結果。


現在,有讓任何人都可以立刻付諸實踐的工作技巧!

要想高效率地工作,切實地實現目標,其實不一定非要具有特殊的能力,或經過漫長而艱苦的訓練。這本書就將為您介紹任何人只要稍下一點兒功夫,就可以立刻做出成果的工作技巧。
也許您讀了我介紹的這些所謂的技巧、竅門之後,感覺那無非是一些理所當然的事情,或者感覺太過瑣碎,但令人意外的是,在現實中願意去做這些事的人卻少之又少。也許可以說,99%的人都不會去做這些事。
另外,看看那些願意做這些事情的“極少數人”,他們在工作中能力確實比周圍的人高出一等,也就是人們眼中的“能者”。為了成為“能者”,在我看來,與絞盡腦汁去做一些特別的事情相比,扎紮實實地把本書介紹的基本工作做好,耐心地積累才是通向成功的捷徑。
不過,有一道障礙是我們必須逾越的,那就是我們以前所重視的,對“認真”的看法,現在有必要加以改變了。對於這種改變,我的表達方式是“1%的竅門”。
這本書由八章構成。基本上來說,從頭開始按順序讀下去是比較常規的方法。但是,我在寫作過程中特意做了一下加工,每個小節都只用兩頁紙就講完了,所以,您也可以從中間挑選自己喜歡的章節,或者您認為最適合自己的章節開始讀起。
最後,我有一個小小的請求,請您將讀書中獲得的靈感馬上套用到工作中。您應該能發現,工作會出現突然的、飛躍性的改變。

河野英太郎
2012年3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