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西水下長城

遷西水下長城

潘家口水庫地處燕山山脈東段,灤河中游,河北省寬城縣和遷西縣交界處。從1975年起,歷時六年,利用山形地勢修建了潘家口水庫。庫區最大面積達72平方公里,最深處80米,總容量達29.3億立方米,水面達105,000畝。潘家口水庫橫切長城,喜峰口、潘家口兩座雄關鑲入一潭碧波,從而形成萬里長城一處絕景——水下長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遷西水下長城
  • 地理位置潘家口水庫地處燕山山脈東段
  • 最大面積:達72平方公里
  • 最深處:80米
  • 總容量:達29.3億立方米
歷史溯源,水下長城由來,北國罕見風光,地圖信息,

歷史溯源

潘家口,古稱盧龍寨。東漢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曹操北征烏桓曾從此出寨。潘家口新關建於明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這裡的長城由喜峰口盤山而至,過潘家口關門,躍上挺拔險俊的高山,歷來與喜峰口互為唇齒,被歷代設防所重視。喜峰口在宋、遼時稱松亭關。明永樂年間重建關門並改稱喜峰口。
文化背景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曾有“三更撫枕急大叫,夢中奪得松亭關”的詩句,可見其軍事地位之重要。1933年3月9日,年侵華日軍望圖從喜峰口入關,將領宋哲元率部迎敵,五百志士手持大刀,在這裡夜襲日寇,斃敵千人,五百壯士僅二十餘生還的壯舉,激發了作曲家麥新的創作靈感,譜寫了著名的《大刀進行曲》。當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大軍挺進華北解放平金,也由此進關。

水下長城由來

潘家口水庫修建後,喜峰口、潘家口城堡淹沒於水中,萬里長城從湖中穿過,形成世上獨一無二的水下長城奇觀。雄偉的長城,依山順勢,沿著湖區的山峰跳越飛騰,特別是當長城穿越潘家口、喜峰口兩處庫區時,從高山上蜿蜒盤旋而下,直人湖底,萬里長城,恰似一條巨龍,頭扎在湖裡飲水,身子還在山上盤漩。其壯麗景色,舉世無雙。

北國罕見風光

由於水庫位於燕山山脈沉降地帶東南構造帶與華夏構造帶的複合部位,地質構造複雜,四周的石灰岩、白雲岩及少部分頁岩岩體,由於流水侵蝕與褶皺斷裂作用,塑造出一系列千奇百怪、絢麗多姿的奇峰怪石與陡崖懸壁,是北國極為罕見的第一流山水風光。
在潘家口水庫內,一年四季的攝影創作各有特色:春天可以領略到“江水綠如藍”的秀美,盛夏可以感受“雨後彩鏈貫蛟龍”的神韻,深秋可以體會“湖藍雲涌盛春朝”的壯美,隆冬你可以盡享“山舞銀蛇”的蕭瑟。

地圖信息

地址:河北省唐山市遷西縣潘家口水庫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