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徙之辭》是張偉鋒創作的詩集,首次出版於2016年9月。
該書顯示出著年輕一代對“故鄉”的理解,展現了詩人掙扎中的“遷徙”和循環往復的矛盾心理。該書中的詩歌接地氣,不故弄玄虛,用普通大眾看得懂、能回味的語言,在有聲有色的敘述中凸顯藝術張力與生活的質感:“此刻燈火輝煌/眾人狂歡/一個黑頭髮黑皮膚的佤族姑娘/經歷了打苞的年齡/微笑地嫁給隔壁的佤族小伙兒/愛情這個美好的果實/被舌尖舔舐之後/整個吞進肚腹……”讀這樣的詩句,讀者感受到了愛情的新美如畫,感受到了忠於愛情的力量。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遷徙之辭
- 作者:張偉鋒
- 文學體裁:詩集
- 字數:224千字
- 首版時間 :2016年9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鑑賞,作品影響,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分4個部分,由《滄源崖畫前,冥想》《舞蹈中的佤族少女》《葬我的土地今年綠油油》《需要一條河流來闡釋》《慢慢熱起來的耿馬城》《河流經過的夜晚》等詩歌組成。這些詩歌寫民族的、寫熟悉的、寫故土家園、寫理想情懷、寫鄉愁離緒、寫現實與歷史與夢想的碰撞,顯示出著年輕一代對“故鄉”的理解,展現了詩人掙扎中的“遷徙”和循環往復的矛盾心理。
作品目錄
第一輯 生活場 | 第二輯 塵世間 | 第三輯 漫遊者 | 第四輯 內心書 |
---|---|---|---|
百年木鼓 冰雹天氣 細小的山路 播種舞 安海村 三個人 小村莊 滄源崖畫前,冥想 打盹 途中即景 月亮只有一個 崖畫 林中記憶 二月春風 叫魂經 岩丙村 意義問題 在佤山 想起的歷史 陷入一場生活 在岩帥鎮,飲酒 外物 落日下的叫魂 老家的天空 來自枝幹上的黃草 虛空 遠方 生活場 拉木鼓 行走的河流 犬吠聲 佤山的雲海 恍惚 拜訪 在東來大坡往左看 悼念舞 繼續 司崗里 魂歸來兮 佤山的吟誦 勐董河的石頭 | 佤山帖 看來的故事 祭祀 紀念辭 黑色的十二月 梳妝檯 亡靈前的即興 岩帥鎮的風群 鋩鑼 塵世間 舞蹈中的佤族少女 餘光 喚魂錄 臼棒舞 返回 落日之歌 棺材舞 母親 這場被命名為無助的宴席 離別辭 夜雨書 命運 祈求 悲情錄 孤兒舞 斬水帖 你想看到什麼 中年之境 感恩辭 想像一隻蝴蝶 祈願辭 一張底片 悠然錄 | 遷徙之辭 沉思者 陳述句 亂墳崗 安然錄 白鷺帖 春風日 此人 單相思 小小的往事 吃蘋果 葬我的土地今年綠油油 旅行 隱憂書 你好,憂傷 空 墓志銘 十個異名 對峙 一個人的盛宴 需要一條河流來闡釋 惶然錄 黑暗之一 黑暗之二 回鄉 內心的大海 下午好 慌亂帖 一個人的天氣 十面埋伏 游移者 這些雨水 冷 憂傷辭 遷徙者 聽來的故事 血液 酒杯的世界 遠眺 孤獨之詩 兩隻蜻蜓 無中生有的夢,或其他 異鄉人 荒野 把黑暗給我 轉身 等待之詩 好像不止一個人 回鄉記 真理 祭日 退隱 | 幸福書 在萊片村 清心辭 拉木橋 個人之辭 沙之書 慢慢熱起來的耿馬城 打鐵 在滄源,遇雨 得到與失去 自致書 坦然錄 所幸 固執 內心書 人各有志 飛翔的蜻蜓 河流經過的夜晚 午夜好 訣別容易 疾病纏身 紀念日 記一次出行 暗處來的殤 呼喚 繪畫者 消愁錄 陌生人 坦然書 向西 佤山賦 |
作品鑑賞
《遷徙之辭》一如既往地接地氣,不故弄玄虛,用普通大眾看得懂、能回味的語言,在有聲有色的敘述中凸顯藝術張力與生活的質感:“細小的山路蜿蜒著/通向古老的岩畫/連線著瘦小的村莊/來回的人們/經由它的指引/閒適自如地遊走在傳說和現實之間/一邊高聲歌頌神的庇佑/一邊低頭安靜地飲酒/在日復一日的歲月里/等待著新的光芒出現。”(《細小的山路》)寫實的詩歌,只要有獨立的觀察思考與審美評判,往往容易出新出彩,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進而引起讀者強烈共鳴。這樣的詩歌在《遷徙之辭》中屢見不鮮,個性張揚,氣質不俗,煥發出難以抵禦的力量。比如《安海村》渲染的一場民族婚禮場面:“此刻燈火輝煌/眾人狂歡/一個黑頭髮黑皮膚的佤族姑娘/經歷了打苞的年齡/微笑地嫁給隔壁的佤族小伙兒/愛情這個美好的果實/被舌尖舔舐之後/整個吞進肚腹/此後的經年累月/他們將想方設法安身立命/尋找進退自如的生活之道/他們將相互照進彼此的生命……”讀這樣的詩句,讀者感受到了愛情的新美如畫,感受到了忠於愛情的力量。沒有山盟海誓,一切交給生命去經歷去踐行去咀嚼,然後相互發出光芒,照耀對方,溫暖彼此,終老一生。
作者用赤子的真誠與摯愛、格局與視野,以詩的語言,詩的境界,詩的操守,寫出不一樣的人文關懷,寫出一個民族該有的、被人們忽視或怠慢了的文化品質與素養。文化自信,源於一代又一代人的傳承與弘揚,實踐與創新,需要身體力行的守候,持之以恆的付出和努力。“消逝者帶走了自己的肉身/他們集體回到了泥土深處/但是/還有靈魂在人世間闖蕩/那些自如而純淨的生活/刻進了斑駁的懸崖/從來沒有低下頭顱/……時間一晃就是三千年/世代遷居的佤族人/看不清自己白茫茫的過去/記不得先輩們的劫難和幸福……/只能觸摸岩石上的畫像/勾勒模糊的運行軌跡/樹林從一個山頭延續到另一個山頭/一些人陸續死去/另一些人隨即補位/食物就在山裡/死亡就在山裡/消耗生命的正是生命本身/養育靈魂的恰是靈魂自己。”(《滄源崖畫前,冥想》)
“黃昏沿勐董河而下/我逆水而來/我們相遇在雲霞染天的阿佤山/讓時光靜止/我們仰天祈禱/……看道路兩旁的桃花/它們開得多放肆/我就有多憂傷/請不要到阿佤山傳遞任何信息/給我愛的人/她需要安靜/需要驚喜/山坡上的野花/是在我們沒有注意的時候/瞬間變白的/……渴望微笑的/遇見給出快樂的/而這一切/恰好被我們撞見/怎么能不去訴說幸福和甜蜜呢/……現在就明白/多年後/我會回憶現在……”(《佤山賦》)這些乾淨純粹,充滿力度、厚度和溫度的文字,讓讀者的靈魂因為受到碰撞和衝擊而一次次震撼。事實上,《遷徙之辭》所輯錄的詩歌,與其說作者是在為自己的民族遷徙史寫詩作賦,毋寧說作者是在為自己的民族遷徙史樹碑立傳,傾情謳歌,充滿敬畏和感恩,專注而執著。站在詩學意義的層面高度來觀照,《遷徙之辭》既是一個對民族歷史文化、命運嬗變的深入解構與重塑,同時,也是對人類命運的審視與思考,讓讀者感知並觸摸到了一種相生相長、互為依存支撐的脈絡軌跡。
作品影響
獲獎記錄
2020年8月,該書獲第八屆雲南文學藝術獎。
出版信息
書名 | 出版時間 | 出版社 | ISBN |
---|---|---|---|
《遷徙之辭》 | 2016年9月 | 作家出版社 | 978-7-5063-9008-8 |
作者簡介
張偉鋒,筆名土木,佤族,1986年生於雲南省臨滄市。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魯迅文學院第八期少數民族文學創作培訓班學員。現供職於臨滄傳媒集團。2003年開始文學創作,作品發表於《人民文學》《詩刊》《民族文學》《邊疆文學》《飛天》《山東文學》《散文詩》《詩潮》《文學港》《中國詩歌》《詩林》《星星》《百家》《邊疆文學·文藝評論》《雲南日報》《春城晚報》等報刊,著有詩集《風吹過原野》《時光漂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