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遵譚鎮
- 別名:遵譚墟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海南省海口市龍華區
- 下轄地區:遵譚村、東譚村、龍合村、群力村、新譚村、鹹諒村、鹹東村。
- 政府駐地:遵譚墟
- 電話區號:0898
- 郵政區碼:571153
- 地理位置:海口市南部
- 面積:55.7平方公里
- 人口:2.24萬人
- 方言:海南話、瓊山土話
- 著名景點:丹發井、珠崖古廟
- 車牌代碼:瓊A
- 經濟作物:甘蔗、木薯、水稻、番薯
鎮情概況,歷史沿革,行政區劃,經濟發展,交通運輸,文物古蹟,
鎮情概況
遵譚鎮位於海口市中南部,距市中心30公里。遵譚鎮地處羊山地區,西北高,東南低,最高點博丫嶺海拔95米。東連龍泉鎮、新坡鎮,西、南與秀英區東山鎮接壤,西北接秀英區永興鎮。總面積55.7平方公里。轄區內有國小1所,國中1所。
歷史沿革
遵譚鎮原屬瓊山市(縣)管轄。1961年成立遵譚人民公社,同年成立中共瓊山縣遵譚人民公社委員會,召開遵譚人民公社人民代表大會。1987年3月改稱遵譚鎮。2003年1月,海口市與瓊山市合併,遵譚鎮劃歸海口市龍華區。鎮政府駐遵譚墟。
行政區劃
遵譚鎮下轄遵譚、東譚、新譚、鹹東、鹹諒、群力、龍合等7個村委會,有87個自然村,經濟合作社77個,常住人口2.24萬人,法人單位35家。
經濟發展
全鎮耕地面積1713.3公頃,其中水旱田298公頃,坡地1415.3公頃。遵譚鎮原以種植甘蔗、木茨、黑豆、花生、水稻等經濟農作物和種植鳳梨蜜、荔枝、龍眼等。經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主要是種植反季節瓜菜、香蕉、斯里蘭卡橄欖。畜牧業以養羊和養豬為主。2012年,全鎮種植反季節瓜菜8842畝,香蕉133.33公頃,斯里蘭卡橄欖240公頃。養羊9298多隻,豬14479多頭。全鎮養豬50頭以上的專業戶有100戶。同時組織外出務工是經濟成長的新亮點。全鎮共組織14批1598人外出務工,增加了農民收入,2012年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6378元。農貿市場年成交額達2800萬元。
交通運輸
全鎮與各村委會、與各自然村之間基本實現水泥硬化村道,交通方便。
文物古蹟
遵譚鎮的儒馮村有口代古井———丹發井,井深28米,176級台階,丹發井的歷史頗為久遠,井口石碑上面的文字記載顯示,該井是明代經人工開鑿千層玄武岩石壁而得,井身四周斷石赫然。該井是海南建省前人工開挖用於挑水飲用的最深的古井,曾被稱為“廣東之最”。估計現在它也是“海南之最”。拾級入井,如入深洞,清涼之氣撲面而來。
在井底,抬頭仰望,頭頂上全是堅硬的玄武岩,陽光從“一線天”的窄逢中灑下幾縷。井底被石板封住,石板上留下兩個大小一樣的圓洞,一根水管和電纜伸進洞中,用電泵把水從下面抽上來,送進村民家中。吳乃乘告訴記者,這個井下去還有10多米深,才能見到清澈的井水。
在當地,到丹發井挑水卻是一門技術。當時這口井還不像現在這么好走,現在的石階都是解放後鋪設的,方便村民下井取水。原來井道狹小,井道台階短小,只能踏半腳挑水,並且側身攀行,上井人與下井人相遇時,下井人只能從上井人兩腿之間的褲襠下通過,因此當地人也稱該井叫“褲襠井”。沒有一定的技巧,下井挑水很容易出事,在解放前,曾經有幾個村民下井挑水時,不慎摔到井底摔死了。
不僅取水十分不易,丹發井也並不是隨時都眷顧周邊的村民,每年的八九月份到年底,井水就乾枯了,要到來年雨季的時候才有水。
幾百年來,這裡家家戶戶都在屋檐下放置水缸接蓄雨水飲用。當地姑娘出嫁時,不看對方的人和房,而是數數屋前的水缸。當地還有這樣的民俗:姑娘出嫁時必須讓夫家簽字畫押,答應進門後不讓她挑水。2003年,在政府和企業的幫助下,在該村打了一口機井,從而結束當地村民世世代代飲水難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