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旨籌辦鐵路謹陳管見折》是張之洞所著作品,出自於《張之洞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遵旨籌辦鐵路謹陳管見折
- 作者:張之洞
- 作品出處:張之洞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作品原文,出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竊臣承準軍機大臣字寄,光緒十五年八月初二日奉上諭:朕欽奉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皇太后懿旨,總(管)[理]海軍事務衙門奏,遵議通籌鐵路全局一折。據稱擬照張之洞條陳,由盧溝橋直達漢口,現在先從兩頭試辦,南由漢口至信陽州,北由盧溝至正定府,其餘再行次第接辦,並臚陳籌款購地各節,所奏甚為賅備。業據一再籌議,規劃周詳,即可定計興辦。著派李鴻章、張之洞會同海軍衙門將一切應行事宜妥籌開辦,並派直隸按察使周馥、清河道潘駿德隨同辦理,以資熟手。此事造端閎遠,實為自強要圖,惟創始之際,難免群疑。著直隸、湖北、河南各督撫剴切出示,曉諭紳民毋得阻撓滋事。總期內外一心,官商合力,以蕆全功,而裨至計,余均照所請行。將此各諭令知之。欽此。茲於九月初七日承準總理海軍事務衙門抄錄原奏,咨行到粵。
竊惟此舉造端宏大,乃國家自強之遠謨。聖上不以臣病軀庸材為不肖,命與同肩此舉,艱巨重任,豈敢辭諉。惟是開非常之源,必當出萬全之計。大學雲,物有本末。又雲,知所先後。古今常變,理無不賅。就今日鐵路一事論之,則不外耗為本,計利便為末,儲材為先,興工為後。就外洋富強之術統言之,則百工之化學、機器、開採、製造為本,商賈行銷為末,銷土貨、敵外貨為先,徵稅裕餉為後。現經廟堂定議,開辦順直豫鄂一(道)[路],按海軍衙門原奏,計程三千餘里,計費三千餘萬,需款需鐵均屬極巨。若取資洋債、洋鐵,則外耗太多。且外洋金鎊之價日貴,前五年止銀三兩七錢,今年漲至四兩五、六、七錢不等,借款巨則年限遠,十年以後便不知漲至幾何矣。至洋鐵現亦驟漲,若購之他國,法人必將執乙酉新約,強思獨攬,多滋唇舌。設竟專歸一國,彼壟斷居奇,更不可問。是洋款、洋鐵兩端,皆必致坐受盤剝,息外有息,耗中有耗。臣前奏鐵路之益,專為銷土貨、開利源、塞漏卮起見,若因鐵路而先漏巨款,似與此舉本意未免相戾。
【注】:以上是原文的部分內容。
出處
此文出自《張之洞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作者簡介
張之洞(1837-1909),早年由科舉入仕,居京官幾二十年。1882年後歷任山西巡撫、兩廣、湖廣總督。晚年以體仁閣大學士入值軍機處。他任湖廣總督長達18年,因其創辦近代企業和新式學堂以及編練新軍而影響當時,享譽後世。此外,他還是中國近代鐵路事業的開拓者之一,是當時主持規劃和興建鐵路最多的人;他主持制訂的“癸卯學制”開始了傳統教育的近代化;主稿的“江楚變法三折”成為清末新政改革的藍圖。他在《輶軒語》、《書目問答》中為士子指明向學的門徑,在《勸學篇》中,則首次對時人認知和融通中西文化的“中體西用”理念作出完整系統的理論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