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海梭子蟹,為梭子蟹科梭子蟹屬的動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遠海梭子蟹
- 拉丁學名:Portunus pelagicus
- 別稱:花蟹
- 界:動物界
- 門: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 綱:軟甲綱 Malacostraca
- 目:十足目 Decapoda
- 科:梭子蟹科 Portunidae
- 屬:梭子蟹屬 Portunus
- 種:遠海梭子蟹 P. pelagicus
- 分布區域:印度洋及西太平洋
外形特徵,生物學特徵,分布範圍,生活習性,生長繁殖,
外形特徵
中文名:遠海梭子蟹(拼音:yuǎn hǎi suō zǐ xiè)英文名:Pacific blue swimming crab學名:Portunus pelagicus遠海梭子蟹,為梭子蟹科梭子蟹屬的動物。分布於日本、塔希提、菲律賓、澳大利亞、泰國、馬來群島、東非、台灣島以及中國大陸的廣西、廣東、福建、浙江等地,生活環境為海水,常生活於水深10-30米的泥質或沙質海底。遠海梭子蟹甲寬20厘米左右。
雄性除在螯腳之可動指與不可動指及各步腳的前節、指節為深藍色外,其餘部位大都呈藍綠色並布有淺藍或白色斑駁。
雌性頭胸甲前部為深綠色,後部布有黃棕色斑駁;螫腳前節腹面淡橙色、延伸至可動指及不可動指基部,二指前端為深紅色;步腳前節和指節淡橙色。
雄性頭胸甲長647.0毫米,甲寬1353.0毫米;雌性頭胸甲長653.0毫米,甲寬1320.0毫米。
頭胸甲寬約為長的2倍,梭形,表面具粗糙的顆粒,雌性的顆粒較雄性顯著;前額具4齒,中間1對額齒較短小,成體的較尖銳,幼體的較圓鈍;前側緣具9尖齒,末齒比前面各齒大得多,向兩側突出。螯腳左右大小不同,瘦長,雄性螯腳長度約等於頭胸甲長的4倍,表面具花紋。
頭胸甲寬約為長的2倍,梭形,表面具粗糙的顆粒,雌性的顆粒較雄性顯著;前額具4齒,中間1對額齒較短小,成體的較尖銳,幼體的較圓鈍;前側緣具9尖齒,末齒比前面各齒大得多,向兩側突出。螯腳左右大小不同,瘦長,雄性螯腳長度約等於頭胸甲長的4倍,表面具花紋。
生物學特徵
遠海梭子蟹(Portunus pelagicus),俗稱遠洋梭子蟹、花蟹、藍蟹、外海蟹、梭
子蟹、沙蟹,隸屬於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甲殼綱(Crustacea)、軟甲亞綱(Malacostraca)、十足目(Decapoda)、爬行亞目(Reptantia)、短尾派(Brachyura)、梭子蟹科(portunidae)、梭子蟹屬(Portunus)。目前,梭子蟹科現存大約250 種,我國約有60 種,蟹類資源豐富[4]。該科的許多種類都是著名的體型大,食用價值高的蟹類,如我國的遠海梭子蟹(Portunus pelagicus)、三疣梭子蟹(Portunustrituberculatus Miers)、鋸緣青蟹(Scylla serrata Forskal)、紅星梭子蟹(Portunussanguinolentus Herbst)、銹斑蟳(Charybdis feriatus Linnaeus)等。
遠海梭子蟹頭胸甲呈橫卵圓形,頭胸甲寬稍大於長的 2 倍,表面具粗糙的顆粒,顆粒之間具軟毛,中、後胃區,中鰓區及心腸區隆起,整個表面具花白的雲紋;額緣有 4 枚刺,外側的 2 枚較大;螯足長節的前緣有 3 齒,雄性深藍色,雌性深紫色;頭胸甲和螯足的背面具有白斑、雲紋和淺藍色;第 1 對步足最長,末對步足呈漿狀,適於游泳,且前節與指節扁平,指節為長圓形;腹部由7 節組成,雌性幼蟹腹部為等腰三角形, 腹部長度與寬度(第 5、6 腹節間縫的長度) 之比約為 1.74:1 ,交配後的雌蟹腹部變為橢圓形,長寬之比約為 1. 23:1 ,隨後腹部寬度漸圓大,腹部第 2~5 腹節各具一對雙肢型腹肢,雄性腹部窄三角形,第 3~5 癒合,僅有不明顯的節縫,尾節三角形, 腹部長度與寬度之比約為 2. 95:1;頭部附肢包括 2 對觸角、1 對大顎、2 對小顎, 胸部附肢包括 3 對顎足、1 對螯足和 4 對步足;腹部位於頭胸甲腹面後方,覆蓋在頭胸甲的腹甲中央溝表面,俗稱蟹臍,雄性尖臍,雌性團臍。
心臟呈五角形,位於內臟中央,前後端均有動脈與各器官相連;鰓6對,位於鰓腔
內,水從螯足基部的孔流入,然後從口器近旁的出水孔流出;消化管由口、食道、胃囊、腸和肛門組成;肝臟2葉,在胃的兩側;雌性生殖系統由卵巢、輸卵管和受精囊組成,開口於胸板癒合後的第三節,雄性生殖系統由精巢、輸精管和射精管組成,開口於游泳足基部[7]。
遠海梭子蟹喜歡生活在沙質或沙質的海底。幼蟹多棲息在從潮間帶的沙灘中。白
天遠海梭子蟹潛伏在海底,夜間活動覓食。通過捕撈獲得的遠海梭子蟹,其群體年間雄性甲寬分布範圍為 47~186 mm,優勢組在 110~150 mm,雌性甲寬分布範圍為44~187 mm,優勢組在 110~150 mm。遠海梭子蟹雄性體重組成為 30~420 g,優勢組為 60~150 g,雌性體重組成為 25~440 g,優勢組為 60~150 g;所見雄性最大個體甲寬 186 mm,體重 420 g,雌性最大個體甲寬 187 mm,體重 440 g,甲寬與甲長之比 1:2.01~2.23[8]。
蟹類的雌性生殖系統包括卵巢及輸卵管(基部膨大處為納精囊)兩部分。卵巢為左右相連的兩葉,位於消化道兩側背方,成熟時幾乎充滿整個體腔。研究發現:蟹類卵巢的成熟和卵黃的發生都是在蛻皮間期進行和完成,在整個過程中,卵巢的外部形態特徵(如大小、重量、顏色等)與內部結構特徵和物質組成都會發生明顯的變化。
交配過的雌蟹排出的受精卵大都黏在腹肢的剛毛上,由於卵巢的膠質粘液囊形成的外層卵膜帶有粘性,所以能黏附在腹肢的剛毛上,受母蟹保護,直到孵出幼體為止。剛產出的卵呈卵圓形,卵經為 290 mm,淺橘黃色,一般每隻雌蟹抱卵量為 10-150 萬粒不等,這與親蟹個體大小有關,通常個體越大,抱卵就越多[13]。遠海梭子蟹是一種暖水域蟹類,是西太平洋-印度洋暖水區最適合養殖和人工牧場建設的 4 種經濟蟹之一,也是我國海南、粵西、北部灣一帶海域的主要經濟蟹類,產量相當大。其主要分布在太平洋西部及印度洋熱帶、亞熱帶水域。在我國主要分布在東海南部及南海海域(如: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海南、台灣等省份沿海),在日本、菲律賓、澳大利亞、泰國、馬來群島、印度洋、東非海域也多有分布。
分布範圍
分布於日本、塔希提、菲律賓、澳大利亞、泰國、馬來群島、東非、台灣島以及中國大陸的廣西、廣東、福建、浙江等地。
生活習性
生活環境為海水,常生活於水深10-30米的泥質或沙質海底。在漲潮時覓食,主要食物為小魚、甲殼類動物、浮游生物。
生長繁殖
遠海梭子蟹在中國沿岸,產卵期南方為3~4月,北方4~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