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特徵
體側有一、二列的小斑點,腹鰭起點約在背鰭基底中部下方。背鰭有軟條17~20枚;臀鰭細小,軟條數約在16~19枚之間。體長而稍側扁,呈梭形,背腹兩緣近平直,腹部較鈍圓。頭中大,側扁,吻端稍尖。口較小,前位,稍斜裂。下頜稍長於上頜。兩頜齒細小。眼中大,側上位;眼間隔平,有棱形印跡。鰓蓋骨不平滑,有數條放射狀棱紋。鰓孔寬大。體背青綠色,體側上方稍淡,側下方及腹部銀白色。背鰭、胸鰭和尾鰭淺灰色,臀鰭和腹鰭銀白色。成年遠東擬沙丁魚體長為39厘米左右。
分布範圍
遠東擬沙丁魚分布於印度太平洋、東大西洋區,包括南非、東非、馬達加斯加、模里西斯、塞席爾群島、紅海、波斯灣、馬爾地夫、斯里蘭卡、印度、孟加拉灣、緬甸、泰國、越南、印尼、馬來西亞、白令海、朝鮮半島、日本、中國、菲律賓、紐幾內亞、澳洲、紐西蘭、
索羅門群島、
馬紹爾群島、
密克羅尼西亞、馬里亞納群島、
帛琉、夏威夷群島、
諾魯、
斐濟群島、吐瓦魯、美國西岸、加拿大西岸、中美洲、南美洲西岸等海域。
生活習性
遠東擬沙丁魚是海洋冷溫水性中上層魚類,水深0-200米。常在外洋大群集結,一群魚有四、五萬尾似乎很常見。以濾食浮游生物維生。
生長繁殖
遠東擬沙丁魚產卵期5-6月間。一般2齡魚即成熟,絕對生殖力為3-10萬粒。浮性卵,卵徑0.33-1.17mm。
營養價值
它具有生長快、繁殖力強的優點,且肉質鮮嫩。含脂肪高、清蒸、紅燒、油煎及醃乾蒸食均味美可口。沙丁魚營養價值很高,味美,供食用。還可提煉魚油、製革、制皂和金屬冶煉等;也可製作魚粉作為餌料。
據有關資料介紹,沙丁魚中含有一種具有5個雙鍵的長鏈脂肪酸,可防止血栓形成,對治療心臟病有奇效。但由於此種魚個體小,產量高,產值低,保鮮加工困難大,多做魚粉原料。
各地都在研製加工魚羔、酋丸、魚卷、魚香腸等多種方便食品。
捕獲方法
由於沙丁魚在晚間會被光亮吸引。所以捕撈者一般採用燈光圍網、流刺網、大拉網和定置網等捕撈。
烹飪技巧
在烹調沙丁魚時,先將其用鹽醃一下,然後再放入啤酒里煮30分鐘,這樣可去除沙丁魚的腥臭味。
其他相關
日確定太平洋遠東擬沙丁魚生物學允許漁獲量(ABC)
9月30日,日本水產廳在東京召開了全國資源評價會議,確定2004年太平洋遠東擬沙丁魚生物學允許漁獲量(ABC)的上限值為28000噸。該數值是根據2003年漁獲量推定值56000噸加上最新的數據,計算出5年後親魚量的目標值將由原來的20萬噸下降到13萬噸而得出的。此次會議把維持親魚量現狀的41000噸和捕獲係數現狀的51000噸作為“單年度科學可允許數值”,以暗示漁獲可能量(TAC)最好不要超過這一數值。(譯自《日刊水產經濟新聞》2003年10月2日)
保鮮方法
TVB-N和FFA值的變化與魚貨質量的感官檢驗結果有密切關係,TVB-N值為24mg%和FFA為11umole/g,是冰鮮和冰鹽微凍保鮮的擬沙丁魚質量新鮮與否的臨界值,而冷海水和冷海水微凍保鮮的臨界值為:TVB-N14mg%,FFA11umole/g。89種保鮮方法的有效保鮮期分別為:冰鮮7天、冷海水6天、冰鹽微凍17-18天、冷海水微凍11-12天。有效保鮮期內微生物的數量在103-105/g之間變化。冰鹽微凍會使魚體產生脫水作用,冷海水保鮮會使魚體產生吸水作用,而微凍保鮮和冷海水保鮮會使合體滲入部份食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