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岫晴雲圖》是北宋書畫家米友仁所創作的一幅水墨設色畫,現藏於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
該畫作是一幅文人畫,描繪的是米友仁筆下常見的山水風景,畫中以濕潤的筆墨點染雲山樹石,表現煙雲變幻、山色朦朧的動人景象。“米氏雲山”的特色展示得淋漓盡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遠岫晴雲圖
- 創作年代:宋代
- 作者:米友仁
- 材質:紙本
- 規格:縱24.7cm,橫28.6cm
- 畫作類型:水墨設色
- 現收藏地:大阪市立美術館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技法,構圖,名家點評,後世影響,重要展覽,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遠岫晴雲圖》繪製的是煙雨迷濛時的風景,遠山模糊不清,近樹蕭疏迷離,一條溪流潺潺自遠處繞到賞者面前。圖中左下角作一小叢樹,間隔溪水的對岸是雲氣繚繞的疏林,遠處是尖銳如刻削的山巒。
畫面上有款“元暉戲作”四個字,上方另有橫紙又自題“紹興甲寅元夕前一日,自新昌泛舟來赴朝參,居臨安七寶山戲作小卷,付與廩收口”。
創作背景
宋代畫家不願意承認繪畫是自己最擅長的項目,而是當成自己生活當中的點綴,總愛說自己是書法或文章第一,文人士大夫也很排斥將自己的畫作出售。在他們眼中,讀書、做官才是“正業”,書畫只是餘興時的點綴。可是人人都有自己嚮往的內心世界,身居廟堂的士大夫便更加看重這種對於精神世界當中的自然山水而創造的繪畫門類。因而在宋代以後的繪畫史中產生了一種以“業餘性、綜合性”為特質的文人畫(士人畫),是文人士大夫空閒時間調適筆墨的一種餘興。其中較為典型的人物便是米芾、米友仁父子,他們開創了“米點山水”,用以追求水墨淋漓的痛快感和渾然天成的趣味。這幅《遠岫晴雲圖》是南宋紹興四年(1134),米友仁行舟自新昌抵臨安七寶山時所作的志旅圖。
藝術鑑賞
技法
《遠岫晴雲圖》中,作者運用了“米氏雲山”的繪畫手法,所作用水墨橫點,連點成片,看似草草而成,實則法度謹嚴,用以表現畫中景象的變幻和山雨朦朧景色。全整體畫法簡逸,山巒用濃淡墨渲染或留白來顯示,面無皴筆,遠山錯落迷瀠,平靜而淒迷。叢樹樹木使用了“米點皴法”,直接用濃墨畫出樹幹,姿態婉然,濃濃淡墨點染出樹葉而不事勾勒,坡石略加勾皴和苔點。氣象開闊,點染有致,形備韻足。在筆墨技巧上,《遠岫晴雲圖》注重於墨法,採用以點代線、積點成面的方法表現雲山霧景,圖中很少用線,米氏或是用淡墨漬染,或是以濃墨破出,用焦墨、濃墨點簇山頭,樹的枝幹大都只用墨色一筆染出,山腳坡岸不加皴擦,僅用墨筆橫掃,基本以墨色深淺而產生的面與面的變化來表現景物造型和前後空間。
構圖
該畫作使用了北宋的三段式遠近法,以幾至平行的河流分隔出遠山與近景的岸邊樹石,河川中央有幾道不規則的礫石堆砌而成的塊狀曲面,連線遠山的視野成一深入式的開闊空間。河川上端有以圓轉的筆法勾寫的捲雲橫於其間,適與山嵐的縹緲連成一氣。近景樹石則以濃淡墨點相次堆砌,枝葉蔥鬱、苔點斑駁,加上岩塊隙縫的陰影忽隱忽現,除了基本上達到了自然寫真的用意,也更加突顯了米點暈染勾皴的墨戲趣味。
在構圖上,《遠岫晴雲圖》注重於虛中取氣,著意選取煙雨迷的景致,並以濃淡墨色的對比來構建空間層次,採用的是一種空靈的布局方法。圖中雲、煙多虛實相生,或用留空法,或一筆掃出,使煙、霞之態躍然紙上,氣脈流動。
名家點評
明末清初畫家惲格:“米友仁此畫雲山變幻極得自然神氣,而筆墨古樸而淹潤,高雅絕俗。”
後世影響
從《遠岫晴雲圖》和高克恭《春山晴雨圖》的比較中,可以看出高克恭對米氏山水畫風的繼承與發展。從兩幅畫作的比較中可以看到,高克恭的作品將信筆草草、率性而為、偶然性較強的筆墨手法,變成為一種相對穩定的、具有一定法度和程式的表現形式,既有簡潔閒逸,又能筆精墨妙,防止了因一味簡逸而滑向率易,確立了後人認可的有筆有墨的雲山墨戲的經典格式。“米家法至房山而始備”, 米家墨戲成為中國水墨山水畫的核心之一。
重要展覽
2018年8月31日至9月30日,日本岡山縣立美術館舉行了“身臨其境的山水:眺望廬山古今的目光”畫展,《遠岫晴雲圖》在其中展出。
作者簡介
米友仁(1086—1165),一名尹仁,字元暉,小名虎兒,晚號懶拙老人,南宋畫家。米芾長子,與其父被世人合稱“大小米”,創立了“米氏雲山”。北宋宣和年間應選入掌書學,南渡後官至兵部侍郎、敷文閣直學士。善山水畫、運用落茄皴加渲染的方法,表現林泉幽壑、煙雲變滅之境。傳世作品有《雲山得意圖》《瀟湘奇觀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