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大前程從軟體新手到行業大牛》是2012年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SamLightstone。
基本介紹
- 書名:遠大前程:從軟體新手到行業大牛
- 作者:(美)Sam Lightstone
- 譯者:萬曉光
- 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目錄,譯者序,媒體評論,
基本信息
原書名:Making It Big in Software:Get the Job,Work the Org,Become Great
定價 :¥69.00
ISBN:9787115266972
上架時間:2012-5-22
出版日期:2012 年6月
開本:16開
頁碼:1
版次:1-1
所屬分類: 計算機 > 軟體與程式設計 > 綜合 > 綜合
內容簡介
計算機書籍
《遠大前程:從軟體新手到行業大牛》是軟體行業的職業生涯規劃寶典。圍繞從事軟
件行業所需的各種職業軟技能,本書進行了大量深入細緻的探討,其中更附上了與諸多
業內大鱷的深入對話。
《遠大前程:從軟體新手到行業大牛》分為三個部分,從夯實基礎,到領導團隊,再
到走向卓越,它沿著軟體職業新人的發展軌跡娓娓道來。因此,本書適合於各年齡層次
和各階層的軟體人員閱讀、學習。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對於軟體行業之外的學生、職
場人士,本書也是不可多得的就業參考。
作譯者回到頂部↑本書提供作譯者介紹
Sam om的創始人,IBM軟體集團的項目總監和高
級技師,一位頗受歡迎的演說家、作家和多產的發明家,為許多世界500強企業、工程與
科技會議、重點大學做過關於職業、科技趨勢和新興研究方面的演講。他也是IEEE數據
工程工作組自管理資料庫系統的創始人,是IEEE計算機技術委員會國際諮詢委員會自主
計算系統的成員。他獨立或聯合擁有的發明專利已達30多項,並曾出版過一些書和科技
論文。eWeek、InformationWeek、InfoWorld和MIT Technology Review都曾對他做過專
門報導。Ligh.. <<
目錄
第一部分 基本功
第1章 什麼是成功 2
1.1 軟體大師們是如何做的 3
1.2 追隨天賜之福 4
1.3 何苦乃爾 6
1.4 並非你想得那么難 8
第2章 什麼是優秀的軟體 9
2.1 軟體項目失敗和其他難忘的經歷 10
2.2 市場決定我們的一切行為 11
2.3 兩類客戶:現有客戶和潛在客戶 12
2.4 制勝的戰略戰術 13
2.5 何時(不)傾聽你的客戶 17
專訪marissamayer 19
第3章 學校與工作 25
3.1 有限的眼界 25
3.2 學校是魚缸 26
3.3 行業是魚缸 26
3.4 利用差異 27
專訪jonbentley 30
.第4章 不可能的任務? 找到一份軟體開發的工作 35
4.1 明智地選擇 35
4.2 應屆畢業生的簡歷 37
4.3 軟體開發的“殺手簡歷” 38
4.4 簡歷之外的策略 39
4.5 成績到底有沒有價值 42
4.6 業餘活動的價值 43
4.7 為什麼實習經歷能顯著地提高你成功的幾率 43
4.8 成功面試的15個要點 44
專訪bjarnestroustrup 49
第5章 軟體開發人員如何走好職業生涯前幾步 54
5.1 行業技能 54
5.2 軟體業的經營之道 55
5.3 建立領域專長 56
5.4 溫故而知新 56
5.5 觀察領導者 57
5.6 著手建立你的人際關係網 57
5.7 你想成為哪種人 58
5.8 人人都需要導師 59
5.9 快樂孕育成功 60
專訪richardstallman 63
第6章 基本技能:有些甚至是門技術 67
6.1 硬技能和軟技能 67
6.2 職業發展所需的技術技能 68
6.3 程式語言:哪些熱門,哪些不那么熱 68
6.4 調試 70
6.5 通過規範評審、設計評審和代碼審查 72
6.6 成長的技能 73
6.7 在大多數組織高層所需的軟技能 75
6.8 終極軟技能:情商 76
專訪raytomlinson 80
第7章 軟體研發組織的甜蜜科學 88
7.1 軟體行業里的角色及其職責 88
7.2 好與優秀 92
7.3 職業效力三法則 92
7.4 商務溝通的四種模式 94
7.5 永遠不要讓老闆莫名驚詫 96
7.6 印象和系統容忍度 97
專訪peternorvig 98
第8章 職業生涯的殺手 102
8.1 人的問題 102
8.2 團隊的問題 105
8.3 工作效率的問題 106
8.4 成長的問題 108
8.5 基本原則與偶然事件 110
第二部分 領導力
第9章 協調能力 112
9.1 電子郵件不能說服別人 112
9.2 付出才有收穫:培養感情 113
9.3 利用你的社會關係網 115
9.4 談判基礎知識 115
9.5 卓有成效的溝通 119
9.6 穿出成功:穿跑鞋 120
9.7 僅僅達成一致是不夠的 121
專訪johnschwarz 123
第10章 成功的軟體項目提案 128
10.1 核心競爭力 129
10.2 成功的提案是如何煉成的 130
10.3 推銷的藝術 132
10.4 個人韌性 133
10.5 更進一步 134
專訪linustorvalds 135
第11章 職業發展 140
11.1 為什麼評價和晉升如此不科學 140
11.2 紀錄是信譽,而信譽是一切 141
11.3 說出你的成就 142
11.4 目標導向型的職業發展 143
11.5 你的經理對你職業發展的影響 147
11.6 管理夥伴的秘密影響 149
11.7 真誠地推銷別人 150
11.8 升職可能性倒置的秘密 150
專訪markrussinovich 153
第12章 時間管理 161
12.1 以目標為中心的時間管理 162
12.2 以任務為中心的時間管理 163
12.3 影響圈與關注圈 164
12.4 優柔寡斷可能是你的問題,但也可能不是 165
12.5 行動時要有緊迫感 166
12.6 浪費多少時間算合理 167
12.7 電子郵件的蹂躪 168
專訪davidvaskevitch 172
第13章 避免軟體開發延期 176
13.1 不要成為moe 176
13.2 軟體項目延遲的現象有多普遍 179
13.3 軟體項目為什麼會延期 180
13.4 已經延遲了,該怎么辦 187
13.5 對軟體開發延遲的最後思考 189
專訪gradybooch 191
第14章 禪和平衡的臨界藝術 198
14.1 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199
14.2 企業文化對平衡的影響 200
14.3 生活對工作的影響 201
14.4 模式、可能性及自我界定 201
專訪tom malloy 204
第15章 軟體項目管理秘笈 211
15.1 面向目標的項目管理:從空間計畫得來的經驗教訓 211
15.2 管理人性 214
15.3 聘用實習生 215
15.4 價值衡量的意義 216
15.5 沒有完美的項目計畫 218
15.6 評估開發成熟度 219
15.7 軟體的缺陷、成本和效率 224
15.8 你不能測試質量 226
專訪jamesgosling 228
第16章 走向成功:從技術專家到領導者 234
16.1 領導與管理 234
16.2 領導風格 236
16.3 成為權威 238
16.4 先行動,再報告 238
16.5 建設團隊並招募最優秀的人 239
16.6 追隨金錢 243
16.7 種瓜得瓜 244
16.8 創造共同價值觀 245
16.9 有效授權 246
16.10 引導他人 246
第三部分 卓越之路第17章 軟體創新中的領導力 250
17.1 為何創新 250
17.2 成功的軟體創新 252
17.3 創新的機遇 254
17.4 頭腦風暴 255
17.5 價值感知周期 255
17.6 培養創新能力的12種方法 257
17.7 99%的汗水 262
專訪robertkahn 博士 263
第18章 走向成功:從領導者到遠見卓識者 271
18.1 成為權威 271
18.2 個人廣度 272
18.3 相信自己掌握新思想、新技術的能力 273
18.4 熟練的商業技能 274
18.5 申請專利 275
18.6 著書立說 278
18.7 公開演講 281
18.8 成功是個差勁的老師 283
18.9 高級社交網路(書呆子的滋補品) 284
18.10 熱愛軟體藝術,注重開發流程 285
專訪stevewozniak 287
第19章 先知先覺 294
19.1 從事任何軟體工作的最初幾個月 294
19.2 你為誰工作 296
19.3 你與誰一起工作 297
19.4 管理你的上司 297
19.5 創造機會 298
19.6 等到你完全準備好就太晚了 299
專訪marcbenioff 301
第20章 創立自己的公司:軟體創業 309
20.1 好點子與好生意 309
20.2 計畫和推銷 310
20.3 自主研發 311
20.4 融資 312
20.5 創收 314
20.6 跨越鴻溝 314
20.7 快速敏捷 317
20.8 成長與收購 318
20.9 如何被收購 319
專訪dianegreene 322
第21章 各種薪酬形式 329
21.1 各類公司之間的薪酬差異 329
21.2 研究生學位對於薪酬和職業發展潛力的影響 330
21.3 股票期權 331
21.4 股票獎勵 332
21.5 獎金計畫 332
21.6 退休計畫 332
21.7 典型的工資範圍(2010~2013) 333
21.8 間接報酬 333
21.9 教父式的思考 335
第22章 如何實現遠大前程 337
22.1 誰會成功 337
22.2 成功是什麼 338
22.3 為什麼有些人沒有或者未能取得成功 339
22.4 結語 339
譯者序
剛拿到這本書時,其實並不理解作者為何用“MakingitBig”作為
書名。但讀完之後,我終於理解了“MakingitBig”所蘊含的深意以及它對於職業生涯成
功的重要性。本書所覆蓋的知識和技能非常寬廣,視角也是全方位的,從學生到首席執
行官/首席技術官、從學校到產業界、從硬技能到軟技能、從編程能力到領導力、從員工
到創業者,等等。我從未見過有哪一本書像本書一樣如此廣博地講述IT人員職業發展,
作者Lightstone從軟體工程師職業發展角度出發,對各階段所需要的軟技能和硬技能進
行了深入細緻的探討,與我們分享了他和業界其他成功人士的寶貴經驗,並提供了一系
列戰略戰術幫助我們提高自己的核心技能。Lightstone在書中收錄了他對17位軟體行業
風雲人物的採訪記錄,其中C++ 之父BjarneStroustrup、Java之父JamesGosling、
Internet之父RobertKhan和Linux之父LinusTorvalds等業內不同領域的領袖級人物。借
用這些大師的視角,我們可以從另一個維度審視軟體行業的歷史、現狀和未來,規劃自
己的職業生涯,達成自己的職業發展目標。軟體行業是個快速發展的行業,充滿機遇和
挑戰。每天,世界各地千千萬萬的從業者都在為自己的職業發展奮鬥著,試圖通過自己
的努力和創新來改變人們的生活,改變這個世界。有些人抓住機遇並取得了成功,更多
的人卻還在苦苦尋覓。沒有抓住機遇的人可能會認為自己只是一個普通人,成功天生就
不屬於自己。但是,Lightstone在書中告訴我們,成功並不是遙不可及的目標,我們每
一個人都可以去追
求成功,問題在於:
我們確實熱愛自己的工作嗎?
我們為自己的未來作了規劃嗎?
我們開始行動了嗎?
事實上,對成功人士而言,成功所需要的很多技能也不是與生俱來的。在工作和生
活中,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有步驟、有計畫地去發揮自己的優勢,彌補自己的劣勢,歷
練心智,更好地與人合作,積極創新,並最終取得職業上的成功。放眼全球軟體行業,
各種各樣的新技術、新產品和新的創業公司不斷湧現出來,軟體行業中的創新永無止境
。比如,雲計算、iPhone和iPad是人們熱衷於談論和使用的創新技術和產品,Google、
Salesforce、Facebook和Twitter是人們羨慕的創業公司。那么,是什麼樣的人創造發明
了這些大家喜愛的技術和產品? 是什麼樣的人創立了這些成功的公司? 作為軟體工程師
,我們如何做才能成為這樣的創新者、預見者和創業家呢? Lightstone在本書中對這些
主題一一進行了探討,並詳細分析了這些產品和公司能夠取得成功的原因。對於任何有
志於在軟體行業打拚的人士來說,本書就是一部通往成功之路的行動指南。
對於這樣一本知識面寬廣的書,其翻譯過程本身也是一種學習和歷練。書中所分享
的經驗、觀點、技能和方式方法在很多方面都對我自身有所啟發,讓我重新審視了自己
所處的職業發展階段,思考在此階段我需要擁有哪些技能,以及為了下一步的發展我需
要著重提升哪方面的能力。除此之外,本書對工作自由、工作生活平衡、時間管理、軟
件項目管理、領導力、創業和融資以及什麼是成功等方面也給出了細緻的闡述。所有這
些信息,對我來說,無論是作為老闆的員工還是作為下屬的經理,也無論是在與組織和
上級進行溝通還是在管理和領導團隊成員時,都非常實用。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寬廣的
視野和全面的涉獵使得該書不僅僅對軟體從業人員有非凡的指導意義,而且幾乎對於其
他任何行業的從業者都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比如,對於Lightstone就時間管理和人際關
系管理等軟技能方面所分享的經驗和建議,我的妻子就相當認同,並且已將其中一部分
運用到她的工作當中。儘管她是金融領域的研究者,但這些技巧不僅幫助她管理好較靈
活的研究時間,也很好地處理了與經濟界各類人物的交往和交流。
最後,感謝向怡寧先生的引薦,也感謝圖靈公司給了我翻譯本書的機會。由於譯者
水平有限,書中錯漏難免,懇請廣大讀者指正。在本書中文版的出版過程中,圖靈公司
的傅志紅、李松峰、楊海玲、李莉萍等老師給予了我大量的支持和幫助,並針對譯文中
的錯漏和不足之處及時進行了指導,在此對各位老師的幫助致以衷心的感謝!
前言回到頂部↑ “因而,聖人Chaninah會說:我從老師那裡學到了很多,從朋友那裡
學到得更多,但從學生那裡學到的是最多的。”
———引自猶太拉比語錄《父執倫理》,約公元200年
我們進入大學是打算學習一門技能,但收到的卻只是一門心思的教育。很遺憾,我
們在學校接受到的正規教育與取得職業生涯成功所需的技能之間有著很大的差距。職業
生涯發展所需要的許多基本技能不僅沒在學校里傳授,而且基本上也沒有在其他任何地
方傳授。軟體業的發展規律充滿了活力四射的自由風格,這給從業者的事業發展帶來了
一些特有的挑戰。軟體業具有典型的美國企業文化的表象,但實質上有很多獨到之處。
在這個行業,你可以看到乳臭未乾的少年黑客與炙手可熱的名牌大學博士生針鋒相對,
也可以看到不修邊幅的著裝風格在執行總裁身上發揚光大。
我寫這本書,是想分享一些能夠成功穿越這些激流險灘的策略,從而激發你的職業
發展潛能。同時,本書也收錄了一些對軟體業最有影響力的創新家和領導者的訪談,毫
不誇張地說,這些人在過去的30年裡改變了全世界。1991年,我還是加拿大皇后大學電
氣工程專業四年級的學生,即將完成學業並準備尋找一份工作。 那時,電氣工程學院在
每周五下午會邀請一位客座嘉賓進行講座,以鼓舞和啟發我們這些可塑的年輕人。講座
涵蓋的技術主題很寬泛,從高壓輸電線路到CMOS超大規模積體電路設計。但我認為,大
部分的講座對我其實並沒有多大的啟發。直到有一天,一位嘉賓帶來了全新的話題。他
和我們談起“現實生活”以及我們對畢業後的生活有何期待。我立即被這個主題吸引了
。而這也是我還保留筆記的唯一一次四年級研討會。我的大部分同學和我一樣,對畢業
後的生活很茫然。有些同學雖然已經找到了技術方面的臨時暑期工作,但由於是實習工
作,他們仍然十分欠缺經驗。那時我就想,如果將來有機會,我一定會投桃報李,以志
願者的身份回到校園和大學生分享我的經驗。2000年前後,我開始在一些名牌大學做一
系列關於職業發展規劃的演講,台下常常是座無虛席。這些演講講義正是本書的基石。
其中的一些想法是我自己的體會,但也有很多來自於過去30年湧現的最傑出的商業思想
家和軟體布道者們。這本書旨在為你提供那些在學校和日常工作生活中得不到的東西:邁
向成功的技能。
讀者對象
本書適合各年齡層次和各階層的軟體人員,無論是剛剛進入軟體行業的新手,還是
已經有數十年工作經驗的老手。寫這樣一本書並不容易,因為不同年齡層和不同團體的
興趣點是不一樣的。不過,根據近20年參與招聘、管理以及指導軟體人才的經驗,我發
現了不同年齡和階層的人都樂於了解的一些主題。這些主題正是本書的中心。本書對計
算機專業的師生也會有所幫助,因為它生動地介紹了IT 職業軟技能。
組織結構
本書分為三大部分:基本功、領導力和卓越之路。第一部分討論建立成功職業生涯所
需的一些要素,包括優秀軟體產品的基本特徵、主要技能和主要程式語言,如何找到一
份工作,以及如何在團隊內部高效地完成合作(包括需要規避的一些陷阱)。第二部分探
討了一系列關於推動和主導變革的主題,以及如何在更加紛繁複雜的職場裡高效地工作
。作為領導者,注定需要並行處理多個任務,促使多個議程同時推進,並化解無數的阻
礙。這部分介紹了許多重要的內容,如協調能力、如何創建並推銷成功的項目計畫書、
職業發展、時間管理、避免軟體項目超支、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以及更高層次的管理和
領導洞察力。第三部分圍繞創新方面的主題展開討論,如何到達事業的頂峰(成為軟體行
業有遠見的人或大師),如何開創自己的事業,都有哪些形式的薪酬,並反思了一些職業
生涯中本應更早知曉的事情。各章之間,你會看到對行業知名人士的一些訪談。這些訪
談的對象包括了企業高管、研究人員和業界領袖。我認為對讀者來說這很重要,可以從
這些訪談中得到
更為寬廣的視角。為了清晰易讀,所有的訪談頁邊緣都加了灰色條,標出了被訪者
姓名。我爭取把訪談內容安排相關章節附近(例如,的執行長兼創
立者MarcBenioff和VMware的前執行長兼聯合創立者DianeGreene是兩個成功創業的
典型,他們的訪談就放在了軟體創業這一章的前後)。某些訪談的內容並沒有明確相關的
主題,所以安排的時候就比較隨意了。排在本書前面“基本功”部分的訪談並不遜色於
排在後面“卓越之路”部分的訪談。客觀地說,我所採訪的這些人都在各自的職業發展
之路上取得了極大的成功———而這正是我採訪他們的原因。
媒體評論
“作為有30年運作大型軟體項目經驗的‘老人’,我很有興趣
看看我的同事會怎么看待這個行業。應該說,這是一本組織有序的好書,而且透過最具
話語權的人為讀者提供了實踐價值極高的建議。如果你沒有精力全篇閱讀,不妨將它放
在手頭,作為一部實用手冊。感謝作者,這部著作對整個行業的價值毋庸置疑。”
——Jeff Papows,蓮花公司前總裁,《差錯:軟體錯誤的致命影響》作者
“我非常喜歡書中定義成功的章節,要知道衡量成功並不只限於金錢……書中列舉
的事例都很經典。在我看來,本書對不同的人都很有價值:對於學生——了解學校與工
作的區別,有利於找工作;對於職場新人——學習如何時間管理,這裡面大有技巧;對
於職場老人——理解如何培養領導力,做好職業規劃,獲取事業的成功。”
——Jeanne Boyarsky
“書中有發人深省的建議,也有真實的故事,這都是促使我閱讀並喜歡上這本書的
原因。本書的要旨在於激勵你‘遵循內心的渴望’,但作者在每章開頭的小隨筆中都會
列出有助於職業發展的技能。這些技能對於學計算機的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卻又往往
容易被忽視的……而且多聽聽那些大牛們的建議,絕對有益無害。”
——亞馬遜讀者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