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該書是一部農民的人物圖譜,也是一部“鄉村現形記”。從木匠、鐵匠、石匠、篾匠、殺豬匠、補鍋匠、泥水匠、漆匠,到接生婆、媒婆、守山人、入殮師,到大隊書記、民兵營長、生產隊長、會計員、保管員、赤腳醫生、電影放映員,再到磨豆腐的、拉二胡的、打魚的、賣燒酒的、撿破爛的、搖紡車的,
三教九流的鄉村人物,在作者詩性的書寫中呈現。
作品目錄
第一部分 鄉間硬漢 | 第二部分 鄉間行走 | 第三部分 走丟了光亮的男人 | 第四部分 尋找光亮的女人 | 第五部分 月光下的走廊 |
---|
| 赤腳醫生李紅三 放映員周后石 接生婆三奶奶 媒婆四嬸 守山人李駝子 | 拉二胡的大伯 患有白內障的七爺 愛打魚的老三 光棍老二是五保戶 賣燒酒的王夫九 | 磨豆腐的二娘 魚塘與新媳婦 撿破爛的三嬸 種桃樹的七嬸 留守的三嫂 | 搖紡車的奶奶 愛唱歌的金小菊 可憐的八妹才十八歲 三伯愛孫女 殘疾了的老四 阿成也是詩人 |
第六部分 泥土上躍動的光芒 | 第七部分 紅星燦爛 |
---|
補鍋匠老姚 泥水匠雷穀子 入殮師癩八爺 大爺是個放水員 漆匠三哥 | 大隊書記林宇傑 民兵營長林老漢 生產隊長陳老九 會計員周老拐 五叔金牙齒是保管員 |
作品鑑賞
該書對生活與生命的抒寫體現的是一種雜糅的情感交織,擅於在想像中抵達精神的立場,在靜與動之間生髮,以細微而形象的描摹觸動生命中的情感之弦。譬如第三部分中《拉二胡的大伯》:“……他的死,村里一陣騷動,嘴巴熱鬧到深夜……泥土拱出一個新的符號/一個草包火,冒出一股股青煙/宣告土地對他的接受/他很灑脫,仿佛他就是上帝,不聽歲月的使喚/任由鬍鬚縱橫交錯。每逢佳節,懷抱二胡坐在後山上/總是把那些支離破碎的日子拉得淚流滿面。”這種情感的張力在巨大的想像中充盈與拉滿,就如一把拉得飽滿的弓,在用力彈出那支帶著羽毛的箭。那種射出的力道帶著深刻的悲憫在人間流連,讓人想到一個卑微的生命也是生命,他們薄涼的淚滴也是淚。而在生活的輪迴中,要把詩性之力輸入到那些平凡的日常,是需要一雙“詩眼”的,那些瑣碎、溫暖、悲喜交加的細節,往往來源於一個動詞,或是一個修辭,第四部分中的《魚塘與新媳婦》:“當黃昏的手觸摸紅星大隊新媳婦的臉蛋時/黃昏燦爛了一下,立即萎縮成暗疾……”這裡面的“觸摸”“燦爛”“萎縮”連貫著幾個動詞,融合著意蘊營造的修辭,給人眼前一亮的明媚與驚喜。詩歌本身就是錘鍊語言的藝術,看著短短几句,要把“氣”“韻”“神”等彰顯詩性的力量迸發出來,非一日之功,這亦是詩歌的魅力所在。
林目清的詩歌語言是詩意頗足的口語,對於在中國詩壇大行其道20年的“口水詩”是一種
同室操戈的反叛。他平易、親切、直白、質樸的口語,不是大白話,不是白開水,更不是無病呻吟,而是具有詩歌凝鍊的本質、詩性的表達、生動的抒寫,蘊含著詩歌的精氣神。如“一隻烏鴉/像一個預言者,不停地呼喚/嗚哇,嗚哇,高八度的腔調飽含方言/把村莊叫得一半陰暗,一半明亮”,這種聲情並茂的客觀描繪與主觀抒發,就將篾匠二爺垂死之際的情景與氣氛渲染得淋漓盡致。他的口語道說是形象的、鮮明的、生動的。如在這首詩中他進一步寫道:“一片樹葉,不得不脫離樹枝,飄落,枯黃。”藉助喻體來言明即將告別人世之人的悲傷情狀。
該書里寫到的林林總總的人物,即使是鞭笞與歌頌也是以詩的形式表達的,沒有簡單地貼標籤,也沒有政治化地圖解、口號式地標榜。拿《大隊書記林宇傑》來說,詩中所寫的人物正是作者的父親,他幾乎用白描式的口語,勾勒出大隊書記生於憂患、鞠躬盡瘁的鮮明形象。20世紀40年代中期,日寇的鐵蹄踐踏到了雪峰山區。作者的奶奶為了逃命不得不丟下重病在床的兒子。作者的父親劫後餘生,後來當上了大隊書記,“經常與星星相伴,陪月亮趕路”,為新中國的建設貢獻著智慧與汗水。“父親用一雙凍得通紅的腳/踩出一行行焦渴不安的詩句/等待著拿政府下撥的棉被/去為特困戶播撒溫暖。”直到他退下來:“他慢慢收藏起昔日的榮光/常常一個人蜷縮到已經摞荒的田角/如同一株輝煌之後的稻草/越來越枯瘦,越來越彎曲。”這些比喻貼切形象,加強了“父親”這個基層幹部人物的光輝。
作品影響
獲獎記錄
2023年,《遠去的村莊》獲第三屆中國年度新詩優秀詩集獎。
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林目清,中國作協會員,湖南洞口人,張家界市國際旅遊詩歌協會第一屆副主席。作品散見於《詩刊》《人民日報·海外版》《星星》《詩歌月刊》《草堂》《草原》《綠風》《芙蓉》《湖南文學》《湘江文藝》《天津文學》等刊物,詩歌《夜,一個超大容量的洗衣機》被《青年文摘》轉載,詩歌《時光》入選《中學生朗讀詩100首》。出版詩集《遠去的村莊》《
心尖上的花蕊》《天空之下》等10餘部,出版散文集《夢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