遞運所
明官署名。運遞官方物資及軍需的機構。洪武九年(1376)始置。掌運送糧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遞運所
- 外文名:無
- 類別:明官署名
- 始置時間:1376
遞運所
明官署名。運遞官方物資及軍需的機構。洪武九年(1376)始置。掌運送糧物。
遞運所明官署名。運遞官方物資及軍需的機構。洪武九年(1376)始置。掌運送糧物。...... 所戍守兵士傳送軍囚,太祖因其有妨練習守御,乃命兵部置各處遞運所,設...
簡介遞運所,明洪武九年(1376年)始置,係為便於遞運(傳遞運輸)而設,當時設大使、副使各一人,並根據遞運所民夫的多少設百夫長,負責管理民夫,後革去百夫長一職...
明代在全國皆建有驛站,稱為驛遞,每隔十里置鋪,鋪有鋪長;六十里設驛,驛有驛丞。沿線每60-80里設一個驛站,全國共有驛站1936個;還設立了急遞鋪和遞運所,...
在明代還設立了遞運所,這些獨立與驛站,專門從事貨物運輸的組織,其主要任務是預付國家的軍需、貢賦和賞賜之物。由各地衛所管理。遞運所開始設於洪武元年(公元1376...
明代所創立的遞運所,負責運送軍需物資及貢物,它是根據需要陸續建立起來的,設定與分布並不普遍和均衡,開始設立時就不健全,至隆慶、萬曆年間又大批裁併而逐步衰落...
水馬驛總計1032處,遞運所146處。該書卷一四九《驛傳五·急遞鋪》,卻只寥寥數語,鋪名、鋪數,一概全無。《元史》、《永樂大典》編修於明初,二書對元代水馬...
明洪武七年(1374年),界首驛設遞運所,遞運所位於界首鎮官河之西,設遞運所大使一人,攢典一人。首任遞運所大使張山建正廳3間,左右房共12間,為所署,另建遞...
明代在潼關、西安府、長武縣這條主幹驛路上設有遞運所,負責輸運官物。西安府東路計有西安遞運所(西安府治西)、灞橋遞運所(西安府城東20里)、新豐遞運所(...
明代郵驛在元代的基礎上注重創新,成立了遞運所,專門負責運送軍需品和貢品。遞運所的設定是古代運輸的一大進步,使貨運有了專門機構,定點、定線、接力運輸,並把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