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遙感衛星數據
- 簡單解釋:衛星在空中給地面拍的照片
- 圖像解析度:一般從1 km~1m之間
- 飛行高度:一般在4000km~600 km之間
- 套用領域:測繪、國土、規劃、環境、水利等
遙感衛星,是用作外層空間遙感平台的人造衛星。用衛星作為平台的遙感技術稱為衛星遙感。通常,遙感衛星可在軌道上運行數年。衛星軌道可根據需要來確定。遙感衛星能在...
遙感衛星數據是遙感衛星在太空探測地球地表物體對電磁波的反射,及其發射的電磁波,從而提取該物體信息,完成遠距離識別物體,將這些電磁波轉換,識別得到可視圖像,既為...
遙感技術是從地面到空間各種對地球、天體觀測的綜合性技術系統的總稱。可從遙感技術平台獲取衛星數據、由遙感儀器以及信息接受、處理與分析。遙感技術是正在飛速發展的...
遙感衛星地面接收站又叫衛星地面接收站,其主要任務是對衛星進行捕獲跟蹤,接收、解調和記錄衛星遙感數據和輔助數據,並通過快視系統實時監視判斷衛星遙感器及其傳輸系統...
遙感影像(簡稱:RS,英文:Remote Sensing Image)是指記錄各種地物電磁波大小的膠片或照片,主要分為航空像片和衛星相片。...
中國遙感系列衛星是指利用遙感技術和遙感設備,對地表覆蓋和自然現象進行觀測的人造衛星,主要套用於國土資源勘查、環境監測與保護、城市規劃、農作物估產、防災減災和...
遙感套用即遠程數據採集套用,是指採用遠程遙感數據採集對資源、環境、災害、區域、城市等進行調查、監測、分析和預測、預報等方面的工作。隨著資源配置新格局的顯現,...
《環境一號衛星遙感數據處理》是一本書籍,科學出版社出版。...... 《環境一號衛星遙感數據處理》主要介紹了我國環境一號衛星及其特點,對環境一號衛星數據處理中的關鍵...
衛星遙感技術是一門綜合性的科學技術,集中了空間、電子、光學、計算機通信和地學等學科的成就,是3S(RS、GIS、GPS)技術的主要組成成分。衛星遙感以人造衛星為平台,...
在遙感資料處理工作中,這項工作稱為幾何校正。此外,還有其他處理工作。陸地衛星的數據接收與處理工作,基本上按以下順序進行。首先把地面站接收由衛星上發回的視頻...
1986年12月20日,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在北京落成。地面站從僅接收美國LANDSAT-5一顆衛星單一感測器數據,發展到能接收國內外包括美國、歐洲空間局、加拿大、法國、日本...
遙感監測是利用遙感技術進行監測的技術方法,主要有地面覆蓋、大氣、海洋和近地表狀況等。遙感監測技術是通過航空或衛星等收集環境的電磁波信息對遠離的環境目標進行監測...
Landsat衛星融合數據 編輯 影像融合技術遙感影像融合 [3] 是將多源信道所採集的關於同一目標的圖像經過一定的圖像處理,提取各自信道的信息,最后綜合成統一圖像或綜合...
“歐洲遙感衛星”(ERS)系列(是目前世界上海洋動力環境衛星唯一已發射衛星)。第1顆ERS一1衛星於1991年7月發射並運行到2000年8月(後3年為斷續運行),第2顆ERS一...
遙感探測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從空中乃至宇宙空間對大範圍地區進行對地觀測,並從中獲取有價值的遙感數據。這些數據拓展了人們的視覺空間,例如,一張陸地衛星圖像,其...
高解析度遙感就是對遙感數據的質量和數量要求很高的遙感技術。如衛星影像的地面解析度由10m、5m、2m、1m、甚至0.6m 逐步提高。高解析度遙感圖像的產生,不僅使土地...
遙感影像的地面解析度是指在影像像上能夠分辨地面最小景物的大小,一般以一個象素...以農作物估產為例,可通過衛星影像數據測算出農作物種植面積和長勢等數據,利用...
遙感衛星地面站是用來接收、處理、存檔和分發各類遙感衛星數據的技術系統,由地面接收站和地面處理站兩部分組成。前者主要任務是搜尋、跟蹤衛星,接收並記錄衛星遙感數據...
利用人造衛星實現二進制編碼字母、數字、符號以及數位化聲音、圖像信息的遠距離傳輸、交換和處理,又稱衛星數據傳輸。在衛星數據傳輸中,處於環繞地球軌道上的衛星作為...
因為遙感拍攝的像片是由位於不同高度,裝在不同載體(如飛機、衛星等)上的不同清晰度(解析度)照相設備,以不同的照相(採集)方式,獲取的遙感像片(圖像、數據、影像...
如衛星地面接收站、用於數據中繼的通訊衛星等;④用於地面波譜測試和獲取定位觀測數據的各種地面台站網;⑤數據處理系統。用於對原始遙感數據進行轉換、記錄、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