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感與氣候信息開放實驗室

遙感與氣候信息開放實驗室是國家氣象科學事業和社會經濟發展, 及國際遙感技術和套用科技前沿,在遙感和氣候信息的獲取技術和機理、遙感技術和氣候信息套用(數值天氣預報、全球變化、災害性天氣監測、生態與農業、大氣環境等)方面成為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研機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遙感與氣候信息開放實驗室
  • 合作機構:中國氣象局
簡介,研究領域和方向,

簡介

中國氣象局局校合作《遙感與氣候信息開放實驗室》(Laboratory for Remote Sensing and Climate Information Sciences, LRSCIS)
總體目標:通過 3~5 年的努力,將實驗室建成瞄準開放實驗室將發展成為具有強大和持續科研與技術創新能力、體制合理、機制靈活、人員精幹的遙感技術套用與氣候信息科技創新基地和人才培養基地。今後, 將在此開放實驗室的基礎上,建立國家高級別的 “遙感和氣候信息科學論壇”。通過實驗室建設,促進共建單位在遙感技術與套用、氣候信息等相關領域科研水平的提高,使我國遙感與氣候信息的科研水平儘快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研究領域和方向

(一)遙感/氣候信息獲取技術與機理研究
以地表環境遙感輻射機理研究為核心,研究與遙感有關的基本物理概念、定理、定律在遙感象元尺度上的適用性,認識從遙感信息到地表時空多變要素的轉換機理及地球表面特徵的定量描述方法,解決遙感建模中所特有的尺度效應、遙感的病態反演問題,研究多角度、多光譜、多極化遙感信息綜合反演方法,發展地表時空多變要素的遙感理論和方法 。
(二)遙感/氣候信息在數值預報和氣候系統套用研究
開展數值天氣預報與氣候系統模式中遙感資料和氣候信息產品的套用理論和方法,遙感數據、雷達產品、氣象/氣候常規觀測資料四維同化技術研究,並為模式提供高時間、空間解析度的輸入氣候數據信息和模式檢驗信息。
(三)災害性天氣遙感/氣候信息套用研究
開展衛星遙感信息、雷達產品和氣候信息在我國災害性天氣的套用研究與監測理論研究,包括對強風暴、降水、積雪、沙塵暴、洪水等的監測,以及氣候異常的預測理論研究。
(四)生態環境與農業氣象遙感/氣候信息套用研究
研究遙感和氣候信息在生態環境、農業氣象、氣候資源開發等方面的套用;開展遙感和氣候信息在全球變化回響特徵和環境要素的遙感識別方法研究;開展對極地及周邊地區生態環境、水循環的遙感和氣候信息研究。研究3S一體化及在生態系統恢復重建與數字農業的套用研究。
(五)大氣環境遙感
研究大氣動力過程中水、 C和能量循環,大氣溫度、風、水汽、雲和雲的微物理特徵、降雨量、大氣化學成分和能量收支的遙感定量反演技術和監測技術。開展大氣氣溶膠、痕量氣體分布及原理的遙感方法和套用模型研究。
(六)試驗業務試驗研究基地
開展地基遙感觀測、野外試驗、定標、校準及模型驗證等定量研究,開展室內分析、測試等。為氣象數值預報、大氣、生態環境
與農業氣象業務部門提供數據共享服務,為水利、林業、環保、城市規劃等研究領域提供科研數據共享和業務服務。
首屆學術委員會
顧 問: 周秀驥 院士(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
陳聯壽 院士(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
主 任:李小文 院士 (北京師範大學遙感與GIS研究中心)
副主任:童慶禧 院士 (中國科學院遙感套用研究所)
許健民 院士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
委 員: 張人禾 研究員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
張文建 研究員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
劉紀遠 研究員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所)
徐祥德 研究員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
劉玉潔 研究員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
朱啟疆 教授 (北京師範大學遙感與GIS研究中心)
朱元競 教授 (北京大學大氣科學系)
李增元 研究員 (中國林業科學院資源信息研究所)
Prof. Zhaoliang Li (法國國家科學中心)
Dr. Jun Li(美國威斯康星大學)
戴永久 教授 (北京師範大學遙感與GIS研究中心)
首屆主任委員會 Director Council
主 任: 張佳華 研究員(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