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雷姆美術館位於德國柏林西南部的住宅區中,成立於1956年。其藏品來自博物館島上的原第一美術館以及其他幾座美術館。以藝術的統一為目標,將繪畫、雕刻、印度美術、伊斯蘭美術、東亞美術、晚期拜占庭美術、民俗學和版畫素描等各具特色的藝術品集於一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達雷姆美術館
- 類別:美術館
- 位於:德國柏林西南部
- 成立於:1956年
創建過程,代表作品,
創建過程
曾經以柏林為首都而興盛起來的普魯士王國,第一個美術館(現在的舊美術館)建於1830年8月3日,位在施普雷河中的一個小島上,之後再其周圍相繼建立不少美術館,不久這個小島就被命名為博物館島。美術館於1913年開工建設,當時柏林美術館區的總館長威廉·豐·伯德為了收藏博物館容納不下的美術品決定建造此館。但二戰期間,為躲避戰火,島上的美術品被疏散到德國各地。
1945年4月,美軍占領了德國中部城市海爾卡茲,在岩鹽坑中發現了從博物館島上運來的近400件一級美術品。戰後,美軍將這些美術品歸還給了柏林。由於當時柏林已經被劃分為東西兩個部分,博物館島被劃歸東柏林,因此這部分美術品便入藏在西柏林新建的美術館,這就是達雷姆美術館。
1956年,西柏林的第一間正是美術館誕生,即達雷姆美術館。該館館藏作品以美軍歸還的13世紀至18世紀的歐洲繪畫為主,這部分作品多為歷代普魯士國王的收藏。之後又收入了19世紀以後由馮·柏德等人蒐集的以德國和義大利為主的美術名作,其中有代表德國文藝復興時期的克拉納赫和杜勒等藝術家的傑作、佛蘭德斯與荷蘭的繪畫,特別是倫勃朗的24件作品和魯本斯的19件作品,這些堪稱是該館的精華。
1989年,民眾在推到的柏林圍牆前發出了沸騰的歡呼聲。在歷經四十五年的等候後,德國終於統一;東西分裂造成的歷史悲劇此時劃下句點。專門收藏因圍牆阻隔而失散之一級藝術品的達雷姆美術館,如今已成為統一德國的公有財產,正昂首邁向新的大道。走過歷史動盪的柏林為統一後德國的象徵,在這個城市中有一座誇耀新生德國的達雷姆美術館。達雷姆美術館和伯德美術館、柏爾加摩博物館等其他分散在柏林眾多的博物館及美術館,統稱“普魯士文化藏品基金會所屬國立美術館區”,簡稱“國立博物館”,以達雷姆美術館為中心,主要是收藏歐洲藝術精品並聞名於世。
1998年,該館與伯的美術館合併為柏林國立博物館的繪畫館,當時有歐洲繪畫與雕塑、印度美術、伊斯蘭美術、東亞美術、晚期拜占庭美術等各類藝術品2700多件。
代表作品
《唱歌的天使與母子》
在圖形中,以天使的頭及百合花做出水平線與聖母的垂直線呈十字相交,而使畫面富有變化。這種巧妙的構圖,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巨匠波提切利的精心製作。顯示了義大利文藝復興初期的繪畫風格:纖細、明晰、比較平面化,線條的作用比較突出,裝飾趣味較為濃厚。
《戴金盔的男子》
倫勃朗作於1650—1655年的《戴頭盔的男子》,是他晚年的作品。畫面描繪的是一位曾經在抗擊西班牙統治的戰爭中立功的英雄,他戴著頭盔,陷入沉思之中,頭盔上閃爍耀眼的金色光輝在深暗色的背景襯托下顯得尤為明亮。據說,倫勃朗是以他哥哥為模特來畫這男子像的,他雖然是一身戎裝,威嚴的神色卻仍掩蓋不了他鞋匠的平民本色。這便是倫勃朗的無奈。因為他選擇了一個並不具備英雄氣質的對象,其結果只能是由於他的高超技巧反而把所要描繪的對象的和善本質真實地揭示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