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賴蒿小半灌木。高10~25厘米,莖多數,直立,常成叢。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達賴蒿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木蘭綱
- 目:菊目
- 科:菊科
- 屬:蒿屬
- 種:達賴蒿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小半灌木。高10~25厘米,莖多數,直立,常成叢。當年生枝圓柱狀,具縱條棱,帶紅色,密被白色短柔毛。莖下部與中部葉卵形或寬卵形,無柄,長10~15毫米,寬6~10毫米,一至二回羽狀全裂,小裂片棒槌狀細條形;上部葉與苞葉5或3全裂。頭狀花序卵球形,直徑約3.5毫米,無梗,直立,排列於枝端呈穗狀或複穗狀,再組成圓錐狀;總苞片3~4層,邊緣寬膜質,有光澤,外層為長卵形,內層橢圓形;邊緣小花雌性,花冠管狀,中央小花鐘狀,結實;花托凸起,裸露;瘦果長楔形,長約1.5毫米。
生長環境
屬強旱生植物。為高寒荒漠草原的伴生種、亞優勢種,個別情況下是建群種。群落比較密集,總蓋度達30%~60%,層次不明顯,種類組成比較貧乏。草群的主要植物有珍珠(Salsola passerina)、枇杷柴(Reaumuria soongorica)、合頭草(Sympegma regelii)、旱蒿(Artemisia xerophytica)、尖葉鹽爪爪(Kalidium cuspidatum)、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等;多生長在海拔1600~2500米的高寒和地下水埋藏較深的低山丘陵平原上;對土壤基質條件要求較嚴,一般多發育在具黃土母質的淡灰鈣土、暗棕鈣土和含有沙礫的貧瘠土壤上。抗寒、抗旱性較強,並具有一定的耐鹽力。
分布範圍
主要價值
具有較高的放牧利用價值,尤其適用於對山羊、綿羊的放牧。青鮮時氣味較重,適口性較差。霜後氣味大減,羊和駱駝更加喜食。草群蓋度較大,植被分蓋度約占7%~12%,產草量較高,每公頃鮮草產量1000~2000千克。營養成分比較全面,粗蛋白質含量較高;鈣磷比為3.3~3.8∶1,灰分含量中等偏高,是一種較好的飼用小半灌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