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跡洞摩崖題刻位於達蓬山磨坊崗南側佛跡洞東壁,共三則,189字,宋隆興二年武林錢竽、錦屏陳邦彥,淳熙九年縣宰唐仲溫,清康熙丙子年賜進士翰林院修撰秦宗游題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達蓬山摩崖石刻
- 字數:189
- 組成:佛跡洞摩崖題刻和秦渡庵畫像石刻
- 總計:三則
達蓬山摩崖石刻由佛跡洞摩崖題刻和秦渡庵畫像石刻組成。
石刻筆法清勁,氣韻流暢,充分展示了古人書法藝術的風采。相傳,“佛跡”為唐代僧人達慧在洞中結廬修行時發現,故名。明末清初思想家黃宗羲也曾至佛跡洞探訪。 秦渡庵畫像石刻位於佛跡洞東南側百米遠的崖壁上。石刻朝東,縱高1.2米,橫寬3.5米,由方形神龕及左右文字、石刻畫像組成,畫像有人物、波濤、航船、神獸等,刻畫雄渾古樸,經專家認定為元代所刻。崖壁東端有一獨立山岩,依其自然形狀,雕成獅子造型,與畫像石刻渾然一體。 達蓬山歷史悠久,傳為秦方士徐福東渡啟航地,自古以來為佛教名士靜修、文人墨客探訪之地。此二處石刻蘊涵豐富的歷史信息,充分展示了古代石刻藝術的魅力,是徐福文化、浙東宗教史及民俗研究的重要史料,具有一定的歷史和藝術價值。1986年8月4日,慈谿縣人民政府公布達蓬山摩崖石刻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1月晉升為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現石刻除小部分風化外,保存較好。目前為雅戈爾集團投資建設的徐福文化園中的重要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