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拉溝河

達拉溝河

達拉溝河,也稱達拉河,藏語稱達拉曲,長江支流嘉陵江支流白龍江的南岸支流。主源發源於四川省松潘縣北的岷山山脈喀降阿嗄附近。流經四川省若爾蓋縣、甘肅省迭部縣,在達拉鄉。主要支流有包座河、巴西河、高吉曲、納考曲(又名熱泉河)、拉孜曲、次哇,於卡壩鄉政府駐地東側注入白龍江。全長150公里,州境內流程43公里,落差535米,多年平均流量21.41立方米/秒。

達拉河河谷歷來是川甘要道,紅軍長征也經此路從四川進入甘肅省,並在此河沿岸舉行了紅軍長征兩次重要的會議:巴西會議和俄界會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達拉溝河
  • 別名:達拉曲、達拉河
  • 所屬水系:長江支流嘉陵江支流白龍江的支流
  • 地理位置:川甘交界
  • 流經地區:四川若爾蓋縣、甘肅省迭部縣
  • 發源地:四川省松潘縣北的岷山山脈喀降阿嗄
  • 主要支流:巴西河、包座河、高吉曲、納考曲
  • 河長:150 km
  • 流域面積:2687 km
  • 河口:達拉溝口
幹流概況,水文特徵,主要支流,治理開發,歷史文化,

幹流概況

達拉溝河
達拉溝河幹流走向及水系分布
達拉溝河(達拉曲),主源發源於四川省松潘縣北的岷山山脈喀隆阿嗄附近(《若爾蓋縣誌》稱狼架嶺《阿壩州志》稱松溪柯)。上游稱包座河,由南向北流經上、下包座,在欽多納巴西河,繼續北流,至求吉寺後,稱求吉河,求吉河四川境內流長89公里,流域面積1749平方公里,平均比降2.9%。累年平均流量12.54立方米/秒。
於迭部縣達拉鄉甘溝村東(瑪歐若噶隘口)入甘肅境。於達拉鄉政府駐地東納入高吉曲(長26公里),達拉林場附近納入納考曲(又名熱泉河,長35公里)後沿達拉溝東北流,依次納入拉孜曲、次哇等小支流後折向北流,於卡壩鄉政府駐地東側(達拉溝口)注入白龍江。甘肅段順達拉溝流經亞拉行政村境、達拉林場處、次哇行政村境。
全長150公里,集水面積2687平方公里,甘肅省境內流程43公里,落差535米,多年平均流量21.41立方米/秒。
達拉溝河
若爾蓋縣包座鄉段源頭地區
達拉溝河
若爾蓋縣包座鄉段
達拉溝河
若爾蓋縣包座鄉段
達拉溝河
若爾蓋縣求吉鄉段
達拉溝河
迭部縣達拉鄉段

水文特徵

達拉溝河,年徑流量6.69億立方米,年平均流量21.2立方米/秒。流域植被良好,森林覆蓋率60%,喬木林覆蓋度占40%。
上游包座、巴西兩河河谷狹窄,幽深,河床比降大,水流湍急,流速一般都在〜2米/秒,最大可達5米/秒。水位年變幅一般2〜5米。洪水特性是峰高量大,漲落時間短,一次洪水過程僅一天左右。白龍江、求吉河在洪水期推移質較多,懸移質相對較少。

主要支流

若爾蓋縣境內,主要有巴西、包座河兩支,在達拉鄉境內,達拉曲水系先後納入大小支流數條,其中較大的東面有拉孜曲、次哇曲,西面有高吉曲、納考曲。
達拉溝河
支流高吉曲高吉村段
高吉曲(達拉庫),幹流發源於四川省若爾蓋境,在達拉鄉西南界入境,向北流經那蓋村境,遂轉向東流經普哇村境、高吉村(俄界會議遺址)、崗來村(鄉政府駐地),再向東注入達拉曲。集水面積180平方公里,年徑流量0.513億立方米,年平均流量1.63立方米/秒,實測最小流量0.53立方米/秒。
納考曲,又叫熱泉曲,以流域內有熱泉而得名。是由達拉鄉境三支小流匯集而成,其中西支源於四川省若爾蓋境。幹流走向東西,順熱泉溝向東流至迭部林業局達拉林場駐地注入達拉曲。集水面積380平方公里,年徑流量1.082億立方米,年平均流量3.43立方米/秒,實測最小流量0.83立方米/秒。

治理開發

求吉河及達拉溝河落差大,水力資源豐富,流域內小型電站很多,較大的有:
巴西電站,位於求吉鄉境內包座河與巴西河匯合口下游2公里處。1978年5月319若爾蓋縣誌動工修建,1981年9月底完成輸變電工程。10月1日,一號機組安裝就序,正式投入運行,向縣城用戶供電。1982年10月1日,第二台機組投產運行。該電站總裝機容量2X1250千瓦(設計裝機容量3X1250千瓦),水頭揚程28.5米,單機引用流量5.8立方米/秒,最大設計流量17.4立方米/秒。建成投產後,擔負著縣城達扎寺鎮主要工業區的工業用電,成為縣內工業的主動力,同時解決城關各機關單位、班估鄉、巴西區等沿途單位和部份村寨的辦公、生活和生產用電。年均發電量900萬度,年設備利用小時率為3600小時。
達拉溝河
勾潔寺水電站
勾潔寺水電站,位於甘肅省迭部縣境內的達拉河下游,距森多括河匯入口約1.5公里,是達拉河流域水電站規劃三級開發方案中的第二級。電站裝機容量24兆瓦,年發電量為10379萬千瓦小時。

歷史文化

求吉河——達拉溝河谷,自古為川甘要道,稱若求道,即若爾蓋至求吉農區幹道。其進出農區道口有三:一是從阿西牙相經阿西茸羊圈溝、俄哥順西下經牙弄、潘州到求吉寺;二是從達扎寺經打更溝、阿西茸八字口、同戈、俄哥順阿西河下至求吉寺;三是從班佑翻越阿俄喀卡山口經巴西阿俄、康多、長安,順巴西河經阿西茸牙弄溝口、潘州到達求吉寺,約50公里。從求吉向北至瑪歐若噶隘口入甘肅迭部縣境,經達拉可通岷縣或舟曲。當年紅軍長征走的正是這條古道。時屬松潘縣,故稱松潘草地。1956年才成立若爾蓋縣。並在此段內進行了包座戰役,召開了著名的巴西會議、俄界會議。
達拉溝河
巴西會議會址
巴西會議會址,巴西會議會址位於若爾蓋縣巴西鄉班佑寺,班佑寺院始建於1731年(清康熙十八年)。1935年8月底,右路軍到達巴西地區,前敵總指揮部、軍委縱隊、中央書記處等駐紮班佑寺院。8月29日,前敵總指揮部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此先後召開了“巴西籌糧會議”和“巴西政治局常委會議”;9月2日,中共中央在此召開“巴西政治局會議”;包座戰役後,9月3日,前敵總指揮部、中央重要機關搬至潘州一帶。紅軍大本營開拔後,尾隊離開寺院約4華里時,班佑寺院突然起火,一座名剎化為灰燼。1978年,巴西會議會址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爾後,在巴西會議會址建立了巴西會議革命紀念館。
達拉溝河
上游包座鄉境內
包座戰役遺址,包座位於若爾蓋縣東南部,地處深山峽谷的包座河兩側。1935年8月底,紅軍長征走出草地北出四川進軍甘南,包座古道便是紅軍的必經之路,於是,紅軍與胡宗南的主力部隊在包座河畔展開了激烈的戰鬥。激戰歷經8小時以紅軍的勝利告終。包座戰役粉碎了蔣介石圍困聚殲紅軍於川西北的新戰略,為實現黨中央北上戰略方針創造了必要條件。
達拉溝河
俄界會議遺址
俄界會議遺址,位於迭部縣達拉鄉政府駐地西3公里的高吉村(舊時譯為俄界,意為“八個山頭”),西北距縣城68公里。該村座北朝南,四周群山環繞,松林茂密,是一個地勢平坦、依山傍水,風景秀麗的藏族山寨。俄界會議,以其會址所在村而得名。會址為一座典型的藏族山寨土圍牆木樓建築,總面積238平方米,建築面積102平方米,高6米。其中紅軍司令部住室面積69平方米,毛澤東居室面積15平方米。設有展覽室15平方米。
1935年9月11日傍晚5時,毛澤東、周恩來等隨同中央軍委縱隊和紅一、三軍團順利走出草地後,相繼抵達俄界,當晚向左路軍發出了《中央為貫徹戰略方針再致張國燾令其即行北上電》。9月12日,黨中央政治局在俄界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即俄界會議)。俄界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會址,在紅軍走後不慎失火燒毀了一部分,會址失火後遺留的部分板壁上寫的紅軍標語,解放後已被四川省阿壩州和甘南州有關部門拆走收藏。1981年9月10日會址被甘肅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25日,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發〔2006〕19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