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達州市宣漢縣七里學校
基本介紹
它位於宣漢縣東南角,峨城山下,峽河岸邊,距縣城22公里,是宣漢教育的南大門。東與開江縣回龍鎮相臨,西面緊挨天寶鄉、南與柏樹鎮接壤,北與天生鎮相依。校門外是橫跨川渝兩省(市)的梁(平)雙(河)路。
2003年8月,“宣漢縣七里鄉初級中學”與“宣漢縣七里鄉中心校”合併,更名為“宣漢縣七里學校”。校園占地面積57160多平方米,校舍面積 12485多平方米,轄中國小兩部和七所村小。共開設教學班55個,在校學生2000餘人,有教師87人,其中中學高級教師2人、中級教師26人,有學科帶頭人5人,市級青年骨幹教師8人,教師隊伍中專科率達90%,本科率達22%。近年來,學校不斷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硬體建設,校園校貌上了台階,班風好、學風濃、校風醇。目前,學校已配備了現代化多媒體演播室、網路教室、電腦室、實驗操作室、光碟播放點等,為教育教學再上台階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學校發展歷程《宣漢縣誌》記載:學校始建於清道光5年(公元1820)開始興辦的“義學”,校舍位於上街的關帝廟內,它是當時全縣的11所“義學”之一。光緒33年(公元1907年),改“義學”為育英初小。民國3年(公元1914年)更名為“育英國小”,學生僅四、五十人。1925年,學校遷往下場西街,1936 年改為“七里場完全國小”。後經過1941年、建國後,各級黨政關心重視教育事業,先後於1971年、1978年、1983年對校舍進行了改建,形成了有辦公室、宿舍、廚房、綜合樓的校舍。
1991年,由於辦學規模擴大,學校“一分為二”,分別建成“七里鄉初級中學”和“七里鄉中心校”。初級中學再次建於關帝廟內。
2003年8月,縣人民政府經實地調查、多方論證,充分整合教育資源,又將“七里鄉初級中學”和“七里鄉中心校”再次合併成現在的“宣漢縣七里學校”。
二、突出學校育人功能,全面提高辦學效益學校堅持“德育為首,教學為中心”不動搖,大力依託本地德育資源優勢,努力加強學生的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按照“團結進取,愛崗敬業”的要求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要求教師做“教書的行家、育人的楷模”。面對教育的新形勢和新問題,學校全面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心理素質。積極實施新課標,大力推行素質教育,堅持以一流的管理爭一流的效益,以一流的師資創一流的質量,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攀升。
抓素質和特長教育,組建了音樂、體育、美術及信息技術課外興趣小組,開設了“課外特色素質餐”活動,很好地提高了學生綜合素質。
夯實教學常規管理,實施校本培訓。組織教師開展各種教學教討活動,教師爭做“學習型”、“研究型”人才。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等辦法,拓寬教師的視野。充分利用教育網路資源,讓老師們了解教育的前沿動態,讓學生享受優質教育資源。積極為青年教師的成長搭建平台,依靠制度創新和管理體制改革,給青年教師 “壓擔子”、“指路子”、“給方子”,形成了優秀青年教師成長的激勵機制,一批青年骨幹教師成長成熟起來,成為學校教育教學和管理的中間力量。
三、積極推進校務公開,嚴格依法管理學校學校組建了教代會,成立了校務公開領導小組和監督小組,學校的發展規劃、重大決策、管理制度,基建項目、物資採購,事關教職工切身利益的事項如職務晉升、評優晉級等都通過教代會、校長辦公會等討論通過。定期召開教代會,研究討論學校的建設和發展規劃,審議學校行政的工作。定期向全體教師公布學校的經費預決算、收支情況,讓老師知曉家底。學校行政領導定期向教代會進行工作述職,匯報一年來在德、能、勤、績等方面的情況,讓教代會代表和全體教師測評。
學校注重加強制度建設,全面實施依法治校,做到情感管理和制度管理相結合。整合後,學校依據國家及省市有關法律法規,先後完善了《師德考核辦法》、《教學質量考評辦法》、《教師評優晉級考評辦法》等二十餘項管理制度,使學校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步入了制度化、規範化、法制化的軌道。
四、狠抓安全穩定工作,努力構建和諧校園一是充分利用“安全監督大隊”的職能作用,齊抓共管,確保師生平安。二是加強安全教育,讓“安全就是效益,抓安全就是抓發展”的觀念深入人心。三是每期舉行各種安全演練,讓師生掌握基本的安全防範技能。四是設立“校長接待日”,了解教師、學生家長及民眾對教育的要求減少或杜絕上訪事件。
學校自整合以來,先後榮獲 “衛生先進單位”、“兩基工作先進學校”、“最佳文明單位”、“遠程教育工程項目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先進單位”、“校風示範學校”、“巾幗示範崗”、“先進黨支部”、“模範教工之家”、“平安學校”等多項榮譽稱號。
學校支部行政一班人願戒驕戒躁、乘勢而上,繼續帶領全體師生團結協作、勤奮工作、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而不懈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