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川區(達川市)

通川區

達川市一般指本詞條

通川區,隸屬於四川省達州市,位於四川東北部、達州市中部,東北與宣漢縣相鄰,西南與達川區毗鄰,西北與平昌縣接壤。截至2018年10月,通川區轄19個鄉鎮、3個街道辦事處,幅員面積900平方公里;截至2018年末,常住人口達78.21萬。

通川區1999年撤市設區,歷為州、府所在地,是達州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協四大班子及各大行政部門均位於通川。境內有襄渝鐵路、達成鐵路、達萬鐵路和達渝、達陝、達萬、巴達四條高速公路。

2018年,通川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39.33億元,比上年增長8.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185元,增長9.0%;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32元,增長9.2%。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水文,自然資源,土地資源,礦產資源,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社會事業,教育事業,科學技術,文化事業,衛生事業,社會保障,歷史文化,文物古蹟,非遺文化,傳統村落,風景名勝,著名人物,

歷史沿革

通川區因古通川郡、通川縣得名。隋改通州為通川郡,改石城縣為通川縣,寓地通四達之意。
春到通川春到通川
古屬巴地,夏時稱作梁州。
東漢和帝時分宕渠縣之東置宣漢縣。
西魏改為石城縣,隋改為通州縣,唐為通州治,北宋為達州治,明為達州,清改為達縣。民國二年(1914年),屬東川道。
1950年隸川北行署區達縣區,1952年隸四川省達縣專區,1968年達縣專區改地區,1976年由達縣地區析出設立達縣市,1993年更名為達川市,1999年更名為通川區。

行政區劃

截至2018年10月,通川區轄東城、西城、朝陽3個街道,西外、北外、復興、羅江、蒲家、雙龍、魏興、碑廟、江陵、東嶽、磐石、梓桐、北山、金石14個鎮,新村、安雲、青寧、龍灘、檬雙5個鄉,共23個鄉級政區。區人民政府駐東城街道。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通川區位於四川東北部、達州市中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07°20′37.5″—107°39′22.5″,北緯30°07′30″—31°27′30″;東北與宣漢縣相鄰,西南與達川區毗鄰,西北與平昌縣接壤,總面積900.9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通川區處於川東平行嶺谷,地勢為背斜緊湊,行成低山,向斜寬敞,多形成丘陵谷地。地貌屬侵蝕剝蝕低山、丘陵,兼有河谷、平壩。西部鐵山為長條帶狀,東部雷音鋪山呈長垣狀;鳳凰山南系台坪狀,均為低山。州河由東北向西南繞城而過,把通川區分為東南、北西兩部分。沿河谷形成河漫灘和一、二級階地,最枯水位海拔260米~269.9米。東部海拔高748.3米~872.6米,南部海拔高596.4米,西部海拔高1068.5米,北部海拔高790.5米,中部河谷一帶較低。最高峰鐵山大寨子海拔1076.8米,最低點西外鎮龍家廟村農場海拔260米。

氣候

通川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冬暖、春早、夏熱、秋涼,無霜期長。多年平均氣溫17.3℃,1月平均氣溫6.0℃,極端最低氣溫-4.7℃(1956年1月);7月平均氣溫27.9℃,極端最高氣溫42.3℃(1953年8月)。最低月均氣溫2.5℃(1993年1月),最高月均氣溫40.6℃(2000年7月)。平均氣溫年較差1.5℃。生長期年平均322天。平均無霜期311.9天,最長達354天,最短為238天。多年平均日照時數1328.2小時,年總輻射116.4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1211.4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數為140.1天,最多168天(1983年),最少117天(1966年)。極端年最大雨量1698毫米(1983年),極端年最少雨量730.7毫米(1966年)。降雨集中在每年5月至10月,7月最多。
雲霧繚繞通川區雲霧繚繞通川區

水文

通川區境內河流屬長江流域。最大河流為州河,由東北向西南流經羅江鎮、北外鎮、東城、西城、朝陽街道辦事處,至西外鎮龍家廟村出鏡。通川區境內長34千米,流域面積388.2平方千米,年均流量192.7立方米/秒,天然落差16米,河灘21處。主要支流有明月江雙龍河,另有38條溪流分布於沿河流域。有中型水庫蓮花湖水庫,有效庫容675萬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2.2萬畝。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截至2005年末,通川區土地總面積88823.61公頃,其中一級類土地農用地面積70770.81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79.68%;建設用地總面積8029.5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9.04%;其他土地面積10023.06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1.28%。農用地面積70770.81公頃,其中耕地面積27572.69公頃,占土地面積的31.04%,占農用地面積的38.42%;園地面積661.61公頃,占土地面積的0.74%,占農用地面積的0.93%;林地面積32240.64公頃,占土地面積的36.30%,占農用地面積的45.56%;其他農用地面積10296.32公頃,占土地面積的11.59%,占農用地面積的15.09%。建設用地總面積8029.5公頃,其中城鄉建設用地面積6925公頃,占建設用地總量的90.50%(其中城市用地3025.63公頃,農村居民點用地面積3899.37公頃,採礦建設用地面積341.64公頃);交通水利用地562.93公頃,占建設用地總量的7.01%;其他建設用地199.93公頃,占建設用地總量的比例2.49%。其他土地面積10023.06公頃,其中水域面積1438.08公頃,全部為河流水面;自然保留地面積8584.98公頃,其中荒草地和裸地。

礦產資源

截至2017年末,通川區境內已探明煤儲量6000萬噸,可利用磚瓦用頁岩625萬噸,建築用砂岩950萬噸,建築石料灰岩712萬噸;境內已查明礦產13種,包括非金屬礦產資源10種,能源礦產3種。有煤、鐵、天然氣、岩鹽、石灰石等地下資源。煤主要分布在鐵山背斜軸部,儲量6000萬噸,煤層一般厚20~90厘米,含固定碳50%~55%,發熱量約5500~6500大卡/公斤;鐵礦以磷鐵礦為主,探明儲量17萬噸;天然氣探明儲量150億立方米;岩鹽礦已探明的雙龍26號井,共23層鹽,鹽層礦總厚度210米,C級儲量1263萬噸,D級儲量2.1億噸;石灰石礦分布於鐵山背斜,地質儲量6500萬噸。
立體交通網路格局立體交通網路格局

人口

截至2018年末,通川區全區戶籍總人口59.41萬人,其中,女性人口29.33萬人。據市統計局反饋,我區2018年末常住人口78.21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70.05%,比上年提高0.32個百分點。全年出生人口5679人,出生率9.94‰;死亡人口2518人,死亡率4.41‰;自然增長率為5.53‰。嬰兒死亡率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降至3.33‰和4.99‰。

經濟

綜述

2018年,通川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39.33億元,比上年增長8.5%。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22.46億元,增長3.6%;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75.83億元,增長7.4%;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41.04億元,增長10.1%。三次產業結構比為9.4:31.7:58.9。三次產業對GDP的貢獻率分別為9.35%、32.35%、58.30%,分別拉動GDP增長0.79個百分點、2.75個百分點、4.96個百分點。全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1374元,降低2.26%。
通川區通川區
2018年,通川區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6043萬元,比上年增長10.9%,其中稅收收入55002萬元、非稅收入31041萬元,分別占收入總量的63.92%、36.08%。全年稅務局各項稅收收入131026萬元,增長32.83%。全年地方公共財政支出281327萬元,下降5.3%。
2018年,通川區民營經濟增加值1533634萬元,比上年增長8.7%,占GDP的64.1%,對GDP的貢獻率為64.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0361萬元,增長2.5%;第二產業增加值698526萬元,增長7.8%;第三產業增加值774747萬元,增長9.9%。
2018年,通川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881693萬元,增長13.6%。其中民營投資914165萬元,增長42.5%;5000萬元以上項目投資670200萬元,下降5.3%。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完成投資6.3億元,增長6.2%;第二產業完成投資20.01億元,增長17.9%;第三產業完成投資161.84億元,增長13.4%。
2018年,通川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185元,增長9.0%。其中,工資性收入19822元,增長8.3%,經營性收入5035元,增長7.4%,財產性收入2216元,增長14.4%,轉移性收入7112元,增長10.5%。人均消費性支出24095元,增長5.8%,其中食品支出9199元,增長3.4%,城鎮居民恩格爾係數為38.2%,持續降低。
2018年,通川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32元,增長9.2%。其中,工資性收入7507元,增長8.5%;家庭經營收入7009元,增長7.2%。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1218元,增長9.9%,其中食品支出4428元,增長5.5%,農村居民恩格爾係數為39.5%,持續降低。

第一產業

2018年,通川區糧食播種面積31660公頃,比上年增加395公頃。油料種植面積7570公頃。糧食產量18.27萬噸,比上年增加0.26萬噸,增長1.44%。其中稻穀9.09萬噸,增長0.96%;玉米4.3萬噸,增長2%;薯類4.19萬噸,增長1.92%;小麥0.23萬噸。全年油料產量1.92萬噸。肉類產量2.93萬噸,增長2.20%。其中,豬肉產量2.19萬噸,增長2.40%,牛肉產量0.18萬噸,增長2.36%;羊肉產量0.082萬噸,下降0.84%;禽肉產量0.44萬噸,增長1.60%。生豬出欄數31萬頭,增長0.90%。

第二產業

2018年,通川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7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607743萬元,增長10.20%,實現利潤125053萬元,增長103.00%。具有資質等級的建築業企業50家,實現建築業總產值1126703萬元,增長41%。
中小企業孵化園中小企業孵化園

第三產業

2018年,通川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96381.6萬元,增長12%。按消費形態統計,批發業101351萬元,增長21.3%,零售業1504122.4萬元,增長11.1%;住宿業40497.1萬元,增長18.9%,餐飲業50411.1萬元,增長15.4%。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685982.6萬元,增長11.9%,其中城區消費品零售額1594297.2萬元,增長12.4%;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0399萬元,增長32.9%。進出口總額526萬美元。
2018年,通川區完成郵政電信業務收入83309萬元,年末固定電話用戶25.75萬戶,行動電話用戶123.09萬戶,其中4G用戶81.95萬戶。固定網際網路寬頻接入用戶26.87萬戶,網路電視用戶23.89萬戶。
2018年,通川區共接待遊客397.18萬人次,增長14%。實現旅遊業務總收入29.10億元,增長15%。2018年末全區有旅遊風景區9個,其中4A級景區1個(磐石月湖旅遊區),3A級景區2個。
截至2018年末,通川區全社會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1048.50億元,比年初增加6.10億元。其中,居民儲蓄存款餘額512.85億元,比年初增加13.71億元。全社會人民幣貸款餘額541.95億元,比年初增加79.37億元。
2018年,通川區房地產開發投資599215萬元,增長60%,其中住宅完成投資418389,增長38.2%。房屋施工面積428.77萬平方米,增長85.6%,其中住宅施工面積298.14萬平方米,增長100.4%。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為182.61萬平方米、1296286萬元,分別增長43.7%、79.7%。

交通運輸

通川區是川東北交通樞紐和川、渝、陝物資集散地。境內有襄渝鐵路、達成鐵路、達萬鐵路和達渝、達陝、達萬、巴達四條高速公路,以國道210線和省道201、202為主體的國、省、縣級公路網路四通八達;州河航運直通重慶、上海。
截至2018年末,通川區境內公路總里程1531.31公里,其中等級公路(含高級、一至四級公路)1354.20公里,高速公路44.84公里。全年完成公路貨運周轉量608164萬噸公里,公路客運周轉量55810萬人公里。年末全區營運車輛數8476輛,出租汽車409輛。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8年末,通川區擁有各類學校201所,其中普通國小170所,普通中學30所,中等職業教育學校1所。全區共有專任教師4123人,其中:國小2506人,普通中學1573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44人。全年各類學校招生16492人,在校生71305人,畢業生16307人;國小招生8197人,在校生47571人,畢業生8382人;普通中學招生7860人,在校生22327人,畢業生7582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招生435人,在校生1407人,畢業生343人。全區共有幼稚園96所,在園兒童21918人,學齡兒童入學率100%。
州河大橋州河大橋

科學技術

2018年,通川區申請專利476件,專利授權量161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82件,發明專利授權量13件;企業專利申請160件,專利授權量95件。

文化事業

達州博物館達州博物館
截至2018年末,通川區有文化站20個,文化館1個,陳列館(紀念館)1個,影劇院6個,其中電影院6個,公共圖書館1個,藏書3.2萬冊。

衛生事業

截至2018年,通川區共有各類衛生機構395個,其中醫院、衛生院40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所,婦幼保健機構2所。衛生機構床位數5644張。衛生機構人員7027人,醫院、衛生院技術人員4924人,其中執業醫生1681人,註冊護師、護士2411人。

社會保障

截至2018年末,通川區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0%,城鎮登記失業人員數1844人,新增城鎮就業人數5320人。
截至2018年末,通川區全區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73066人,增加5436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33718人,增加2889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21229人,增加416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15917人,增加1303人。參加生育保險人數15720人,增加1442人。2018年末全區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共有9908人,比上年末減少3436人;享受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共有28574人,比上年減少946人。
截至2018年末,通川區各類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9個,增加1個。各類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床位數1365張,增加350張。社區服務設施數81個。

歷史文化

文物古蹟

名稱
簡介
級別
圖片
張愛萍將軍故居位於四川省達州市通川區羅江鎮,依山而建,坐北朝南,呈四合院布局,是我國傳統的歇山式全木質結構樓房。房屋共29間,占地面積11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2300平方米。張愛萍將軍早年曾在此生活、學習,開展早期革命秘密活動。
省級
通川區(達川市)
白塔高29.9米,呈八角錐形,共九級八層,每層高度遞減,面積逐漸收縮。塔內有木樓分八層,可扶梯而上。而塔底建築面積則有57.4平方米,底外周長38米,外直徑8.4米,內直徑5.6米。每層有磚砌花檐,除底層有一大門外,其餘8層均有小窗4扇。塔頂則以鐵鑄的桃、碗、鍋三型部件疊套封閉。
省級
通川區(達川市)
(參考資料來源:)

非遺文化

通川區文化館和達州市中心醫院聯合申報的傳統醫藥《“蛇難爬”消腫散》入圍第五批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達州市文化藝術中心申報的傳統戲劇《巴渠河川劇藝術》、達川區文化館申報的傳統技藝《黃麻紙製作技藝》等2個項目入圍第一、二、三、四批四川省非遺擴展項目名錄。
通川區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巴渠童謠元九登高節等。元九登高節被四川省政府公布為第二批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巴渠童謠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特別貢獻獎。

傳統村落

通川區新村鄉曾家溝村、檬雙鄉松坪村、青寧鎮長梯村名列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風景名勝

名稱
簡介
圖片
基督教堂位於灘頭街,光緒三十四年英籍人修建,1998年區政府在原地改建,新建教堂樓高10層,約32米,頂樓設定塔樓及十字架高約20米,建築風格中西結合,外型美觀,氣勢雄偉,巍峨挺拔,教堂設在3、4層,400多平方米,可容1000人左右,內設樓座呈u字型,其他樓層作牧師住宅、信徒活動中心、培訓中心、辦公、會議設施等。
通川區(達川市)
磐石月湖旅遊區地處通川區磐石鎮,距主城區約13公里,國家4A級旅遊景區。景區規劃面積約9.5平方公里,主要景點有遊客中心、帝森莊園、草莓主題公園、秦巴農耕文化博覽館、月湖景區等,是集山水自然觀光、都市農業體驗、民俗文化體驗、科普教育、戶外運動、花卉觀光等眾多業態為一體的綜合性旅遊目的地。
通川區(達川市)
神劍園坐落於通川區羅江鎮張家溝,是以張愛萍將軍故居為基礎,匯集多位達州籍開國將領的生平業績,將革命歷史傳統、國防愛國主義教育、現代科技文化融為一體而著力打造的紅色旅遊景區,2011年8月被評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景區核心規劃區占地46公頃,建設面積3.14萬平方米,總投資約2.2億元。主要由張愛萍將軍故居、達州紅軍文化陳列館、國防軍體訓練營、民俗文化村、書藝廊、將軍樹、將軍座駕等部分組成。
通川區(達川市)
(參考資料來源:)

著名人物

通川區歷史上有元稹唐甄李長祥等著名思想家、文學家,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此生活和戰鬥,孕育了張愛萍魏傳統李中權等共和國著名將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