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農研究院

道農研究院(Daonong Center for Enterprise)是國內第一家重點關注企業家群體的非盈利性民間機構,主要研究與中國企業家這一階層相關的經濟、社會課題,涉及中國商業環境變化與新商業倫理、企業家精神、全球化時代的競爭力、企業與社會、環境的協調發展等,致力於搭建企業界、政府及其他社會組織、社會公眾之間良性互動平台。 道農研究院將堅守獨立、客觀、平衡的研究原則,提倡經濟與社會的整體視角,力求面向本土需求,注重實際效果,關注制度建構與文化土壤的對接,倡導與構建和諧社會相適應的中國商業價值觀。道農研究院下設學術委員會,成員由國際和國內著名專家學者組成,全權負責年度研究課題和項目的選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道農研究院
  • 外文名:Daonong Center for Enterprise
  • 關注:企業家群體
  • 類型:非盈利性民間機構
理念,簡介,

理念

什麼是道農?
道生萬物,萬物載道,"道"的基本定義應該是規律;"農"在這裡則是指農民由農民引申出來的勞作者。約略言之,像農民那樣觀天象、察四時,通過樸實地認知規律、印證規律、播收規律之因果,探尋生命本質意義的人,是為"道農"。"道農"雖然緣起"道濃"(取意"君子之交"不但要"淡如水",必要時還要能夠"濃於血"),而一旦去掉"濃"字的三點水,"道農"兩字卻也渾然天成,好像冥冥之中這個概念早就等在那裡,等著一群合適的人、帶著一個合適的內涵與之會合。

簡介

那么,這群"合適的人"應該是誰呢?從字面理解,他們首先應該是那些"以道為農"的思想家。"道"作為萬事萬物蘊含的規律,它只是一種客觀存在,只有被發現、被認識,才對人類有價值、有意義。因此,人類自古就有一批以發現規律、研究規律為己任的俊彥先賢,如中國的老子、孔子,印度的喬達摩·悉達多,古希臘的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等等,他們雖然不種田地,不事農桑,卻"以道為農",把察道、悟道、明道當作自己的田來種,當作自己的地來耕,從而為人類提供了千年的思想營養,萬代的精神食糧,這無疑是一種非常了不起的"道農"。
然而,我們這裡所說的"道農",主要還不是指上述"以道為農"的思想者和學問家,而是特指我們周圍那些"以農求道"的行動者、實踐家。也就是說,他本來是個農民,當初種地只是為了生存,多打糧食也只是為了吃得更飽、活得更好一些的。而無數的經驗教訓讓他們驚喜地發現,觀天象是可以幫助他預測天氣變化的,察四時是能夠讓他明白種子與季節之間的匹配規律的,這種發現越多,他避凶就吉就越容易,獲取豐收就越輕鬆,長此以往,雖然他的身份依然是農民,他的樂趣、他的關注重心卻逐漸轉到了在耕耘中研究規律和驗證規律、轉到了"以農求道"和"以道馭農"的互動上來。
當然,由於我們的服務對象主要是成功的創業型企業家,因此我們在這裡對"道農"的準確畫像,既非"得道之農民",亦非"以農求道"的一般意義上的行動者、實踐家,而是行動者中的企業家、實踐家中的財富創造者,是以柳傳志、張瑞敏為代表的中國真正意義的商業領袖們。我們之所以用"道農"而不用"道商'、"道賈"等概念,是因為"農"除了天然具有勞動者、實踐者這一約定俗成的基本含義外,更具有樸素、老實、從容、無限貼近大自然和客觀規律的特點。這些特點,與那些歷經無數風雨坎坷,在形而下的世界裡取得巨大成功之後轉而追求靜水流深、追求在形而上的世界裡體驗純粹與永恆的企業家們相比照,應該是十分契合的。
小得失在術,大成敗在道。在現實的世界中,每個人、每家企業都會有自己的成敗得失,"道農"看到的往往不是得失,而是因果;"道農"在意的往往不是成敗,而是規律。動靜等觀、返璞歸真是他們應有的境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