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行天下:預見、判斷、變通的道家智慧

道行天下:預見、判斷、變通的道家智慧

如何參透表象看透社會的真相,如何打造自己完善的社會性格,怎樣混進更大的人脈圈子,寄人籬下時該怎樣明哲保身、徐圖自強?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受人歡迎,如何躲避來自小人的攻擊和脅迫?以及如何運用人脈中的無形力量讓自己的人生更上一個台階……

翻開本書,為你詳細解釋最好用的答案。 本書通透解讀道家的生存智慧,明辨萬物變化的玄妙之機,提出人處世的進退方略,實現“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從現實起步,從小處著手,在點滴中改變自己,你會發現人生可以更自在,幸福其實就在身邊。

基本介紹

  • 書名:道行天下:預見、判斷、變通的道家智慧
  • 作者:抱一法師,奕誠
  • ISBN:9787807695530
  • 類別圖書 > 哲學/宗教 > 宗教 > 道教
  • 頁數:277
  • 定價:38.00
  • 出版時間:2014-6-1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編輯推薦,內容推薦,作者簡介,目錄,部分章節,書摘,

編輯推薦

國家宗教局備案道士、龍虎山天師府授籙法師、黃河道院住持道長抱一法師 開示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不斷地去克制、清理自己稟性中帶來的雜質,掃除後天不良習性中堆積的垃圾,扶正祛邪。
當德能具足、德性圓通、德光充盈之時,即是近道、得道、成道之日。

內容推薦

“體性抱神,以游世俗之間”,受到道家傳統文化的影響,幸運的中國人才獲得了排憂解煩、逍遙自在的靜心術。可以說,道家的人生智慧,為幸福人生提供了肥沃厚實的精神土壤。
本書通透解讀道家的生存智慧,明辨萬物變化的玄妙之機,提出人處世的進退方略,實現“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從現實起步,從小處著手,在點滴中改變自己,你會發現人生可以更自在,幸福其實就在身邊。

作者簡介

抱一法師,法號代三永,道號抱一。龍虎山天師府授籙法師,黃河道院住持道長,國家宗教局備案道士。俗名代永清,乃幼時體弱多病,幸遇仙緣,拜全真龍門派十七代高道上教下良王先師座下,賜名永清(身份證用名)。為龍門派十八代傳人。
後機緣所感,禮正一道上羅下宏法師座下傳度,賜法號三永。壬辰年天師府授籙,秉承太上祖師,道不離俗,和其光同其塵。入住黃河道院以來,弘揚道法,度化有緣廣修善業,濟渡群迷。

目錄

以玄道之眼看世間無象
1.事事不過一個“道”字
2.道不可道,起落自生
3.或興或困,一切都是表象
4.冷眼看錶象,無象自生
5.以無象化人生起伏
6.眼深心寬,恬淡自現
7.清掃無象之境
8.無起無落成就玄道人生
無為才是大有可為
1.為與不為煩身心
2.多做多錯,不如不做
3.強求滋生高低之念
4.一深一淺看人世沉浮
5.無為,無所作為
6.萬事莫苛責
7.把無為當作最大的作為
8.無為有為覺悟之道
借中道之志視萬物為芻狗
1.是悲是喜,有何不同
2.仁義之心生是非
3.不仁才能守中道
4.心平衡,眼平等
5.有陰有陽,謂之中
6.別讓名利禍亂平衡
7.無雲無雨便是晴
消長無期盈缺怎能有涯
1.好事不長久,要惜之
2.壞事無絕期,要耐之
3.看透盈缺不煩惱
4.遵從消長之序
5.人生不止,變化不止
6.黑白八卦轉不停
7.不分你我之境
8.放下消長得大道
不得之爭爭為何
1.得未必興,失未必亡
2.頭破血流還要爭嗎
3.得失的量尺
4.你爭我奪,又如何
5.不為己生才能不爭
6.無私之私以退為進
7.“外其身”的智慧
8.不爭才是爭的最高境界
盛則退,災短而福長
1.財富是守不住的4
2.富貴不驕保平安
3.貧賤不棄侯轉機
4.福禍本相依
5.凡事如水滿則溢
6.功成便可身退
7.貪福則會招災
8.福禍無窮,道理不更
玄德不玄,成敗無淵
1.成敗不分家
2.平靜在於通達
3.善則與世無爭
4.以柔克剛善處卑
5.生而不有謂之德
6.想主宰不如不助
7.退守的自然之道
8.從下德到玄德
以“無”為用,辱榮並生
1.失敗是哪裡來的
2.陰與陽的辯證存在
3.無知之榮辱不辨
4.至樂才能達生
5.洗盡塵垢得逍遙
6.不恃能不居功
7.無之為用人道合一
生死破,無我之真性情
1.生亦何歡,死亦何哀
2.悟乃鼓盆而歌
3.又何苦偽裝
4.順應本性解心結
5.心遨遊無盡頭
6.大道的隱顯悖論
7.無擇亦無非

部分章節

莊子眼中的“道”
《莊子?知北游》中有這樣一段:
東郭果子向莊子請教:“大家經常說的‘道’,到底在何處呀?”莊子曰:“大道無所不在。”東郭子說道:“必須說出一個具體的地點來。”莊子說:“在螻蟻之中。”東郭子說:“怎么存在於這種低下猥瑣的地方呢?”莊子又說:“在稻田的稗草里。”東郭子說:“怎么越來越低下了?”莊子又說:“在瓦塊磚頭中。”東郭子說:“怎么更加低下了呢?”莊子接著說道:“在屎尿里。”
東郭子聽了後便不再吭聲,他擔心莊子會說出更加卑瑣之物,實在是聽不下去了。莊子見東郭子沉默不語,便解釋道:“你的問題本身就有問題,對於道的本質,不可以只在某種事物中尋求,世間萬物沒有什麼可以脫離‘道’而獨立存在的。”
正如莊子所說,道是不能用語言表達出來的,它無聲、無形、看不見、摸不著,卻涵蓋著宇宙和大自然。無法用語言描述,是因為人類的思維和語言是有限的、片面的。因此,不管我們對“道”的認識是怎樣的,都是片面的。所以,我們要在大“道”中不斷完善和提升自己,感悟人生世事。
“道”有兩種存在狀態:“有”和“無”。其中“無”並不表示什麼也沒有,而是代表著那些看不見、摸不著、聞不到,但又實實在在存在的東西,如人的意識、大自然中的空氣等;“有”是道的另一種存在狀態,指天地間有形、有色、有聲的實物。
茫茫宇宙,事物的存在狀態都是由“有”或“無”兩種狀態組成的,二者相輔相成,都是“道”的載體,和“道”一樣深奧、奇妙,故老子曰:“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三國時期的諸葛亮,人稱“未出茅廬,已知天下三分。”此時,他對天下的思考就是建立在“常無,欲以觀其妙”的基礎之上的。後來,諸葛亮為劉備出謀劃策,制定各種戰術,又是以“常有,欲以觀其徼”為基礎的。
事事不過一個“道”字,“道”是世間萬物的根源。正是因為“道”的奇妙,“有”和“無”的有機結合,世界才變得豐富多彩。因此,我們只有把握“有”和“無”的妙處,參悟大“道”,以“道”為萬能的鑰匙,才能開啟人生處世智慧的大門。
亂世中平安了此一生的韋睿,出身名門望族,自幼才華橫溢,素有“乾國家,成功業”之才,在亂世中,擇良木而居——輔佐梁武帝蕭衍。
公元505年,韋睿奉命北伐,雖然體弱多病,不能騎馬,但每逢戰事必乘坐車輿,親臨戰場,鼓舞將士。因此,全軍上下士氣高昂,戰無不勝。
儘管韋睿一心為國,仍不能完全取信於梁武帝。當戰事進入關鍵時刻,梁武帝派了親信曹景宗與之並肩作戰。每當戰勝,曹景宗和其他將領都相互爭功,唯有韋睿淡定自若,不願爭功。
其實,梁武帝深知韋睿富有軍事才華,又有豐富的實戰經驗,是最合適的北伐統帥人選。但是,處於猜測,他始終不願委任韋睿做統帥,而是委任自己的弟弟蕭宏來當元帥。蕭宏是一個只知聚斂財富的腐朽無能之輩,怎堪元帥之職。後來,梁武帝又派了曹景宗與韋睿一起作戰。可以說,梁武帝每時每刻都在提防、猜忌韋睿。
面對這種情況,如果韋睿稍不留心,必會死於非命。好在韋睿深知自處之道,身處亂世,爭強好勝必不得善終,只有安分守己,不爭功名,不計利害得失,才能苟活下來。事實上,韋睿也確實順道而行,雖然身處廟堂,卻心懷“功成身退”之心,處處退讓,不爭強好勝。因而,韋睿才能一生平安,壽終正寢。
韋睿正是深知身處亂世之中的處世之道,巧妙地把握住了“有”和“無”的妙處——雖然“有功”於社稷,但是卻以“無功”的姿態面對世人。因而,面對天性多疑的梁武帝,韋睿才能應對自如,得以平安終老,成就了“功遂身退,天之道”的千古名句。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為了適應當今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人們不得不加足馬力,拚命奔跑,畢竟“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努力奮鬥,原本無可厚非,但是壓力太大就一定會適得其反的。於是,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順勢而生,很多人都生活在一片迷茫和緊張之中,甚至有一些人已經受不住壓力,崩潰了。如此一來,豈非得不償失?

書摘

道行天下:預見、判斷、變通的道家智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