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縣中和節,歷史久遠,距今至少已有1400多年。唐代道州刺史呂溫的《悲貞元舊節寄三盧七》詩中就有記載。現存於道縣祥霖鋪鎮田廣洞村的一塊道光癸卯年二月專門記載開展公益活動的功德碑上就有“中和節立”四個大字。中和節的“中和”為中庸、和諧之意,是舜文化的精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道縣中和節
- 性質:節日
- 地區:道縣
- 特點:歷史悠久
背景信息,歷史文化,
背景信息
“吃正月,耍二月……”這首古道州民謠,唱出了這裡農曆二月是個盡情歡樂的月份。二月初一的中國(道縣)民間中和節則是一個歡樂無限的盛會,也是百姓耍的盛大載體。中和節里,人們耍得形式多樣,耍得淋漓盡致,耍得酣暢忘歸,耍得家庭和睦、鄰里和順、鄉村和諧,而且耍出個性、耍出才藝和氣度。中國(道縣)民間中和節是一個處處洋溢“和”思想的舞台。“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每當中和節來臨,道縣農村家家戶戶用糯米和艾葉做成艾葉粑粑,然後鄰里相互贈送,互相品嘗餡料、成色和味道,還置於田頭地尾或用竹竿串起餵鳥。這充分體現了人與人之間和人與自然之間和諧相處的關係。中國(道縣)民間中和節是一個播撒希望的開端。清代“農歌”中有詞:“中和節慶龍抬頭,春祭勾芒祈豐收;白天耕田忙播種,夜裡切草餵牲口。”中和節時,正值驚蟄前後,春回大地,萬物復甦,是江南農耕生產開始的最佳季節。中和節期間,人們相互走訪,增進互相了解,調劑生產資料,化解矛盾糾紛,作好農作計畫。因此,中國(道縣)民間中和節,也是當地農家播撒希望的時光。
歷史文化
中國(道縣)民間中和節有著悠久的歷史,所倡導的“和諧”理念源遠流長。舜帝南巡並在這裡廣泛傳播的“明德”思想,倡德政、行教化、講和諧、重孝道,成為中和節最早的思想來源;從唐朝貞元五年開始,中和節就正式成為民間一年一度的隆重節會,至今已有1400餘年的歷史;北宋大思想家周敦頤創立的理學文化體系,與中和節的理念一脈相承,並成為湖湘文化的源頭。在全面推進小康社會建設的今天,民間中和節已成為道縣人民歡歌盛世、傳承文化,廣交朋友、共促發展的重要活動。
道縣舉辦民間中和節,旨在宣傳道縣厚重的文化底蘊,弘揚德聖舜帝創造的德文化,擴大道縣的外向度,吸引更多的客商來投資興業。
2008年首屆道縣民間中和節共分大型民俗文化演出、道縣招商項目推介會、考察道縣人文景觀等主題活動。慶祝活動由道縣政協主辦,本著“文化搭台,經貿唱戲”的目的,使客商對道縣淳樸的民風和良好的投資環境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來自廣東中山大學MBA博學會、廣東佛山商會、廣東省湖南永州商會、廣東客商代表團等地的近200名代表參加。
2009年第二屆道縣中和節,由湖南著名節目主持人李銳、吳昕主持,著名歌唱家蔣大為、潘敏、鄭緒嵐,名演員何晶晶、周衛星以及該縣一些本土藝人,共30多人同台獻藝。2萬餘名幹部民眾與300餘位港澳、外籍客商冒雨共慶“中和”佳節。招商洽談活動也同時在火熱進行中。
時任道縣縣委書記易光明為中和節揭碑,縣委副書記、縣長唐湘林致歡迎詞,縣政協主席李顯昌致開幕詞。全體在家的道縣級領導及應邀參加“中和節”活動的300餘名客商及嘉賓觀看了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