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滘裹蒸粽製作技藝

裹蒸粽製作是東莞市道滘鎮的一種傳統手工技藝,在全國眾多的粽子製作中獨樹一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道滘裹蒸粽製作技藝
  • 申報地區:東莞市道滘鎮 
歷史淵源,工藝特徵,傳承保護,

歷史淵源

粽子是道滘民間在端午節製作、食用的一種應節粉果。宣統《東莞縣誌》載:“五月朔,飲菖蒲雄黃酒,以辟不祥。食角黍,為龍舟競渡。至五日,會者益眾,以節物薦於家祠。”在道滘,應節食品粽子轉變為日常食物裹蒸粽始自葉潮。20世紀初,葉潮在道滘興隆街街頭的岸邊,開了一檔潮記夜宵店專營裹蒸粽。葉潮出身飲食世家,廚藝在當地頗負盛名,他改良了粽子的原料配方,並改進了包紮技藝,使裹蒸粽成為暢銷商品。20世紀中葉,潮記裹蒸粽已聞名四鄉,該檔口一直經營到1955年葉潮病逝。
20世紀50年代初,潮記斜對面有一家李紹基經營的基記攤檔,經營飯市及粥品。李紹基見潮記裹蒸粽生意紅火,於是模仿潮記裹蒸粽的用料配方及製法,也兼營起裹蒸粽的生意。隨著1956年工商業改造,李紹基個體攤販轉變成了供銷社的職工,裹蒸粽也成了供銷社的商品之一。李紹基將製作道滘裹蒸粽的技藝傳授後人,長子李志平自1987年起經營裹蒸粽至今,次子李志高也開辦了“昌盛裹蒸粽”。李紹基弟弟李紹球也掌握了裹蒸粽的製作技術,後被聘入冠華酒店,除了做廚師,還專門做裹蒸粽。他進一步改進了裹蒸粽的製作技藝,加上當時冠華酒店的獨特地位,道滘裹蒸粽的名氣傳了開來,被譽為“南派粽子”的代表。

工藝特徵

道滘裹蒸粽俗稱道滘粽,分為鹹粽和灰粽兩大品種。鹹粽味道濃郁,餡料豐富,色香味俱全。在選材用料及製作工藝上都要求嚴格:以晚造糯米為主料,選用上等鹹蛋黃、湘蓮、五花腩肉作餡,加上蒜蓉、沙姜、五香粉等調味品混合配製,然後用專門的粽葉包裹,用正宗的東莞水草綑紮;粽子必須裹得密不透風,裡面的米漏不出來,煮浸的水也滲不進去;放入銅鼎或不鏽鋼桶鍋內用實木柴煮上四個小時。灰粽是鹼水粽的統稱,做法是純用糯米,不加肉餡及調味,切開沾糖漿或蜂蜜食用;或者用豆沙、蓮蓉加白糖等作餡製成純甜的灰粽;還有一種用道滘的特產棗紅糯米來製作,更是名品。

傳承保護

由於道滘裹蒸粽是沿襲作坊式生產、家庭式管理,所以導致經濟效益不高。隨著時代的變遷,傳統製作道滘裹蒸粽的技藝需經過多年反覆的練習實踐才能掌握,學習過程中勞動強度大。目前能掌握裹粽技術的大多是五十歲以上的群體,年青一代已經很少有人傳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