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力量的來源:基於生命哲學的闡釋

《道德力量的來源:基於生命哲學的闡釋》是2013年7月1日世界圖書出版廣東有限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鄭明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道德力量的來源:基於生命哲學的闡釋
  • 作者:鄭明哲
  • 出版社:世界圖書出版廣東有限公司
  • 出版時間:2013年7月1日
  • 頁數:171 頁
  • 開本:16 開
  • ISBN:9787510066535
  • 外文名:The Sources of Moral Strength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名人推薦,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道德力量的來源:基於生命哲學的闡釋》一方面探討西方倫理學中關於這個問題的討論與爭辯,另一方面將這個問題關聯到儒家傳統中的惻隱之心,充分顯示出作者敏銳的問題意識與跨文化研究的潛力。
《道德力量的來源:基於生命哲學的闡釋》分五章。在第一章中,我們將發現,儘管道德動機是無可否認的日常道德現象,但排除一切偏私與偏好即“公”的道德動機卻是讓人困惑的:一方面,它決定了道德動機不能從主體的欲求、欲望出發來尋求;另一方面,欲求對日常實踐的影響又是顯而易見的。我們從善良意志人手,經由美學的啟示,將它的“悖謬性”通過我們所標識的“無所為而為”而清晰地揭示出來。接下來的第二章中,我們關注道德動機在道德理論中的地位,去探討對於道德動機或實踐性的理解如何形塑了完全不同的道德理論,以及它們如何應對各自面臨的挑戰。在第三章和第四章中,進一步通過對古典與現代語境下的仁與義的分析,引出了兩條路向——自然的和反思的,從而出現了兩種不同的道德及相應的動機概念,兩者的區分與關聯是這兩章的重點。

圖書目錄

引言
第一章善良意志與道德動機
第一節來自美學的道德啟示
一、審美心理的分析
二、審美判斷的分析
三、善與美的平行(parallel)
第二節善良意志與道德價值
一、如寶石般自身閃耀的善良意志——康德“善良意志”的啟示
二、善良意志何處尋
三、道德價值的呈現方式
第三節道德動機的特性與“悖謬”
一、道德動機的特性
二、道德動機的“悖謬”
第二章作為實踐必然性的道德
第一節道德秩序與內在的道德實在論
第二節道德必然性的兩種路向
一、情感中的秩序
二、法則中的秩序
第三節道德理論的兩個出發點
一、從必然性出發的道德理論
二、從實踐性出發的道德理論
第三章 自然的道德與反思的道德
第一節道德實踐中的自身意識
一、由馮友蘭的“有我”二義說起
二、由道德行,還是行道德
三、道德行為是否以知其所以然而行之為必要
四、兩個典型案例的比較
第二節古典與現代語境下的仁一義
一、從仁與義的區分談起
二、人我之辨與義的現代轉釋
第三節倫理學中“平等”的發現
一、普遍化原則與平等
二、平等的冷峻性
三、平等意識的來源
第四章 自然的動機與反思的動機
第一節出於同情
一、苦難的本質
二、對同情現象的分析
三、同情的自然性
四、同情的階段性
第二節出於義務
一、義務的否定性本質
二、義務的反思性結構
三、康德論出於義務的動機
四、休謨論義務感
第三節 自然與反思之間
一、能夠與應當
二、“自然義務”的概念
三、兩種視角的區分
四、第三類道德的可能性
第五章 同情的形上學意義
第一節存在之謎
一、作為表象的世界與摩耶之幕
二、真實的存在或實相
三、生命與時一間
第二節作為超越性情感的同情
一、表象之外的情感
二、同情的可能
第三節道德力量的來源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名人推薦

關於道德動力的來源問題,西方倫理學一直有爭論:或歸諸理性(如康德),或歸諸情感(如盧梭、叔本華)。作者從康德的倫理學觀點出發,以反思同情作為道德動力的意義。《道德力量的來源:基於生命哲學的闡釋》一方面探討西方倫理學中關於這個問題的討論與爭辯,另一方面將這個問題關聯到儒家傳統中的惻隱之心,充分顯示出作者敏銳的問題意識與跨文化研究的潛力。
——李明輝 中山大學哲學系講座教授 台灣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

作者簡介

鄭明哲,法學碩士(法理學,中山大學),哲學博士(倫理學,中山大學),現任職於貴州省高校人文醫學研究中心(貴州,遵義),主要研究方向為倫理學基礎理論與生命倫理學,旁及法理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