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表看起來很高尚實際上在面對突發事件時卻總是盡力避免損失的動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道德偽裝
- 套用學科:心理學
- 套用範圍:社會心理學
道德偽裝,
道德偽裝
在親社會行為中,當一個人面對道德困境時,主要有三種動機影響我們的行為。
自我利益(有時也叫做“利己主義”)、道德誠實和道德偽裝。
道德偽裝是指,表面上看起來高尚,實際上在維持高尚形象時卻避免各種犧牲。他們的動機是道德偽裝。也就是說,他們實際上是受自我利益驅使,但也關注自己的外部形象。他們表面上看來很關心做好事,實際上卻保持他們的自利動機。
Batson和他的同事(Batson,Thompson eta1.,1999)在同樣的實驗條件中加入了一個新因素。為了突出公平性這一道德標準,一些被試被告知,“多數的被試覺得給兩個人同樣公平的機會——比如拋硬幣,是任務分組最公平的方式”。實驗者就給被試們提供一枚硬幣,如果他們願意的話,他們可以採用這種方法來分組。
同樣,大家都很贊同這種公平的做法——幾乎所有的人都同意這個公平的程式是一個正確的決定。然而,只有大約一半的被試拋擲了硬幣。在那些沒有拋硬幣的人當中,多數(80%到90%)選擇了較好的任務(有機會贏得彩票)。更令人吃驚的是,在那些拋硬幣的人當中,選擇較好任務的比率竟然同樣高!因為拋硬幣的正反面結果應該是50%對50%,被試中有一半進入較好任務組,有一半進入較差任務組,但多數人仍然選擇了較好任務組,很明顯,有部分人渾水摸魚,欺騙了其他被試。有些人拋硬幣是為了顯示自己看起來很公平,但是如果拋擲結果不理想時他們就忽視了這一結果。換句話,這些人採取了道德偽裝。
為了更加凸顯道德標準,有部分被試可以選擇自己拋硬幣或者由實驗者來拋硬幣。這些想用硬幣來決定分組的人中,多數(80%)都贊同由實驗者來拋硬幣( Batson,Tsang&Thompson,2000)。這樣,他們就不會有欺騙的誘惑了,也會使他們更易於按照道德誠實來行事。
更進一步的做法是,被試在對積極任務和消極任務作出選擇時,選擇消極任務的還將受到 電擊,這就使得道德行為的成本提高了。在這種條件下,幾乎所有的被試毫無掩飾地選擇了積極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