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道姓史話
- 類型:姓氏
道家創始人,道姓起源,郡望,歷史名人,
道家創始人
道姓起源
道姓源於姬姓,出自西周時期諸侯國道國,屬於以國為氏。《通志·氏族志》云:“道,姬姓國,為楚所滅,子孫以國為氏,望出蔡州。”
道,唐堯時期的諸侯國國名,大部分位於今河南省確山縣境內。史籍《漢書·地理志》中記載其在汝南郡陽安縣,應邵曰:“道國也,今道亭是也。”清《汝寧府志》載:“確山,古道國地。”
道國傳至春秋時期,南邊的楚國逐漸強大起來。道國就與附近的弦國、江國、柏國、黃國等淮汝間的小諸侯國聯合起來,結成姻親,依附於強齊以抗楚。史籍《左傳·僖公五年》中記載:“楚斗谷於菟滅弦,弦子奔黃。於是江、黃、道、柏方睦於齊,皆弦姻也。”但是在齊桓公死後,齊國內亂勢弱,楚國則乘機北擴,控制了淮汝地區。後來,楚國曾一度將道國遷到荊地,到楚平王時又遷回原地復國。
道國最終為楚國所兼併,後來道國的國民子孫就以原國號為姓氏,稱道氏。老子創立的道教逐漸流行後,“道”字有了“道家”之意。道氏族人認為“道”字涵義太大,以一族姓氏之力恐壓不住其發展趨勢卻可能反受其害;又因“道”為“路”,俗話說倒還是路,路是道。因此,道氏大多改為路氏,所以戰國及秦以後很少有道姓名人。
郡望
道氏望出蔡州。蔡州亦稱蔡郡、蔡州郡。秦朝時期,秦始皇將原來的蔡、沈二國之地改置為穎川郡。漢朝時期又改為汝南郡(治所今河南上蔡)。東晉時期將治所移至懸瓠城(今河南汝南)。隋、唐兩朝改為蔡州,一度曾名為豫州。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駐馬店市一帶。
歷史名人
道朔(公元前?~前703年待考),楚國人。著名春秋時期楚國大夫。周桓王十七年(公元前703年),楚國派道朔前往鄧國出使,道朔和另一名巴國使者在鄧國南境遭到鄾國人的襲擊,結果財物被掠,道朔等人被殺。楚王聞訊大怒,派大將斗廉率領楚、巴聯軍攻打鄾國。位於今湖北襄陽市東稍偏北的鄾國與位於今河南鄧州市境內的鄧國鄾同為曼姓國,互為姻親,且鄾為鄧的附庸,唇亡齒寒,所以鄧國即派了養甥和聃甥率軍援助鄾國,爆發了著名的“楚巴與鄧之戰”,經過三次進退後,楚巴聯軍前後夾擊,打敗了鄧國,滅了鄾國。十五年後,當楚文王率軍借道鄧國北上攻打申、呂二國時,作為楚文王舅舅的鄧國侯設宴招待了這位實力強大的外甥。這時,鄧國廷上以騅甥、聃甥和養甥為代表的一批大夫,極力主張乘機殺掉楚文王。但鄧侯認為楚文王是自己的外甥,不會再危及鄧國的,因而固執己見,不聽勸告。結果,楚文王征伐完申國後,在返回的時候再次攻打鄧國,鄧國終於被楚國滅掉。
道恆煥,相傳為元時左丞相,疑為誤傳。
道同,蒙古族,河間人(今河北河間)。著名明朝官吏。明朝洪武初年被推薦為太常寺贊禮郎,後出知番禺(今廣東番禺)。道同為人剛正不阿,民賴以安。由於他熱衷民眾,屢次對抗地方豪強,忤逆了永嘉侯朱亮祖,結果被其殺害。
道賢模,民國時期金融家。
道子,現代人,著名學者、思想家、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