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南村(山東海陽市下轄村)

道南村(山東海陽市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清順治年間(1644-1661年),汪姓建村定居。因建村於一條西南、東北向的大道之南,故命村名道南。後有徐、孫、王、修、鄭、李、宋姓等相繼自外地遷來,汪姓則遷到外地。

道南村位於海陽市城區東北部,地處東經121°11′,北緯36°48′。東與它山泊村相望,西、南與車村接壤,北與秋林頭村為鄰,南距辦事處駐地3公里。距市政府駐地5公里,隸屬方圓街道辦事處

全村轄區總面積約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0公頃,適宜種植的農作物有小麥、玉米、大豆、花生、蔬菜、蘋果等。

2002年,全村174戶,605人,有孫、王、鄭、修、李、宋、劉、薛、魯、蘭、趙、徐、張、於等姓,均為漢族,其中人口較多的是孫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道南村
  • 所屬地區:中國山東
  • 面積:2 km
  • 人口數量:6.16 億
大事記,社會進步,組織建設,

大事記

1942年9月本村解放。
1943年符估冬村民在黨組織領導下,進行二、五減租,分半減息工作。
1945年2月全村有20多人參加了解放萬第戰鬥。
同年與秋林頭村合為一個行政村。本村成立了黨小組。
1947年本村積極支前,獲得支前模範村光榮稱號。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試符備1954年,村成立了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76%。1980年,村出資建國小1座,有13間寬敞明亮的教室。1993年,又投資在秋林頭村東建起了新學校,後命名太平洋希望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國中達99%。自建國至2002年,由原籍考入大中專院校的學生14人。
村委會十分重視科技教育,多次聘請專家講授果業生產技術。1991年,本村被中共海陽縣委評為科普示範村。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過著半年糠菜半年糧的生活,缺衣少食,艱難度日。解放後,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墊漿乎1957年,人均糧食167公斤。迎櫃希紙1978年,增加到268公斤。2000年,達到500公斤,主食品為大米、白面,魚、肉、蛋等副食品也成了家常便飯。2002年,人均存款3000元,全村有各種運輸車輛禁希翻60多台、機車117輛、電話112部、彩電150台、電冰櫃45台、洗衣機10台、手機10部。
村莊建設建國前,村內街道不齊,破爛不堪,村民住房以草房為主,人均居住面積不足6平方米。1978年將街道進行了修整。1999年,又進一步修整了街道,村貌發生了深刻變化。2002年,家家戶戶住上了瓦房,人均居住面積20平方米。
集體福利隨著集體經濟的不斷發展壯大,村民福利逐年提高譽您提兵。1976年,購置了發電機自行發電,村民用上電燈照明。1980年,全村用上了電網供電。1985年,購買了16mm電影放映機1台。1986年,投資建起了水塔,村民用上了自來水。1993年,安裝上閉路電視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45年成立黨小組,修喜太任黨小和探謎組長。後改為黨支部,孫同慶任黨支部書記。1949年黨員身份公開,全村有黨員24人。2002年,有黨小組3個,黨員23名。1946年起,先後有孫同慶、孫永法、孫永柏、王文水、王進平任黨支部書記。王進平任黨支部書記期間,村黨支部曾多次被縣鄉兩級黨組織評為先進黨支部。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2年以來,先後有孫永春、修喜太、鄭培章、孫永法、孫同慶、鄭存福、王寬智、孫同有、孫吉海任村長、大隊長、管委會主任。1999年4月,孫吉全任第一任直選村委會主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