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炎散,中醫方劑名。出自《辨證錄》卷十二。具有滋陰養胎之功效。主治婦人腎水虧虛,懷孕至三四月,自覺口乾舌燥,咽喉微痛,無津以潤,以致胎動不安,甚則血流如經水。
基本介紹
- 名稱:遏炎散
- 出處:《辨證錄》卷十二
- 功用:滋陰養胎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熟地一兩(50g),玄參、地骨皮、麥冬各五錢(25g),北五味子、甘草各一錢(5g),貝母五分(2.5g),炒棗仁五錢(25g)。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功用
滋陰養胎。
主治
婦人腎水虧虛,懷孕至三四月,自覺口乾舌燥,咽喉微痛,無津以潤,以致胎動不安,甚則血流如經水。
方義
本方仿生脈散合增液湯化裁而成。熟地滋陰養血以補腎水;棗仁養心血,安心神;玄參、麥冬、貝母滋肺腎之陰;地骨皮滋陰退熱;五味子斂陰血,安心神;甘草和中氣。另玄參又利咽喉,止疼痛;五味子又收斂止血。諸藥配伍,共奏滋陰之功。腎水足則津液充,口乾舌燥諸症得解;腎水足則胎元得養,沖任得固,虛火得斂,血海得寧,胎動不安而下血之症得愈。
重要文獻摘要
《女科醫案》:“婦人懷妊至三四月,自覺口乾舌燥,咽喉微痛,無津以潤,以致胎動不安,甚則血流如經水,人以為火動之故也,誰知水虛之故乎!夫胎非男精不結,亦非女精不成,逐月養胎,古人每分經絡,其實不能離腎水以養之也,故腎水足而胎安,腎水缺而胎動。不必腎火動而胎始不寧。蓋火之有餘,仍是水之不足,火旺胎動,補腎水則足以安之矣。惟是腎水不能遽生,必須上補肺金,則金能生水,而水有化源,無根之火,何難制乎,方中少加清熱之品,則胎氣易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