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理論

1946年2月22日美國駐蘇聯代辦喬治·凱南向國務院發回一份八千字的電報,對戰後蘇聯的理論、政策、行為動機和做法以及美國應當採取的對策,提出了全面系統的分析和建議,為美國“已經採用的‘強硬’政策提供了一個完美的邏輯依據”。隨後,凱南又以X署名,在1947年7月的《外交季刊》發表了題為《蘇聯行為的根源》的文章,系統闡述了其“遏制理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遏制理論
  • 概述:1946年2月22日美國駐蘇聯
  • 基本內容:蘇聯行為動機的根源
  • 基本內容2:蘇聯行為的理論根據
基本內容,相關人物,

基本內容

1.蘇聯行為動機的根源,是俄國人傳統的本能和不安全感。這種不安全感來自於“對西方更能幹,更強大,組織得更好的社會抱有畏懼心理”。因此俄國人謀求安全的唯一做法,是為了徹底毀滅同自己競爭的國家而進行耐心和殊死的鬥爭,決不會同那個國家達成妥協。
2.蘇聯行為的理論根據。凱南認為馬克思主義理論是蘇聯維持國內“獨裁制度”和同外部資本主義世界進行鬥爭的理論依據。“蘇聯的意圖必須始終莊嚴的披著馬克思主義的外衣”,以保證對內虛弱的政權獲得外部安全。
3.蘇聯的政策目標。凱南認為蘇聯的近期目標,是從一切方面致力於提高蘇維埃國家的勢力和威信,力求分裂和削弱資本主義國家的力量和影響,以及努力擴大蘇聯的勢力範圍。
4.美國的對蘇政策。美國不可能指望在可遇見的將來同蘇聯政權享有政治上的親善關係,美國必須在政治舞台上把蘇聯當作對手而不是夥伴。對蘇政策的主要因素,必須是一種長期的、耐心然而堅定、並且時刻保持警惕的“遏制俄國擴張傾向的政策”。蘇聯對於理智的邏輯無動於衷,而對武力的威脅表現敏感,所以只要美國擁有足夠的實力,並表明將使用實力的時候,就可遏制住蘇聯,不用訴諸武力。
5.遏制蘇聯的目標。遏制蘇聯擴大勢力範圍的努力,把蘇聯的影響限制在其本土和東歐,並竭力促使其內部發生變化。

相關人物

喬治·凱南的遏制理論對戰後初期美國對蘇戰略和政策的確立和執行,產生了直接的重大影響,為杜魯門主義提供了理論依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