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舊居

《過舊居》是近代詩人戴望舒於1944年3月10日創作的一首新詩。這首詩以回憶的筆觸入題,過去對人來說意味著心靈的某種依託,通過一幅極和諧、自然、樸實的田園生活圖景的描述,體現了詩人認為要“拋棄一切虛誇的美麗、精緻、嬌美”,以自己淳樸的心靈去擁抱“生存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美”的審美追求;詩的後半部分是現實的追問,最後又是現實和思考的交織。在藝術風格上,全詩節奏明亮輕快,詩句簡潔,語言飽含生活氣息和哲理意味。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過舊居
  • 作品體裁:新詩
  • 作者:戴望舒
  • 作品出處:《災難的歲月
  • 創作時間:1944年3月10日
作品原文,創作背景,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過舊居
這樣遲遲的日影,
這樣溫暖的寂靜,
這片午飲的香味,
對我是多么熟稔。
----
這帶露台,這扇窗
後面有幸福在窺望,
還有幾架書,兩張床,
一瓶花……這已是天堂。
----
我沒有忘記:這是家,
妻如玉,女兒如花,
清晨的呼喚和燈下的閒話,
想一想,會叫人發傻;
----
單聽他們親昵地叫,
就夠人整天地驕傲,
出門時挺起胸,伸直腰,
工作時也抬頭微笑。
----
現在,可不是我回家的午餐?
桌上一定擺上了盤和碗,
親手調的羹,親手煮的飯,
想起了就會嘴饞。
----
這條路我曾經走了多少回!
多少回?……過去都壓縮成一堆,
叫人不能分辨,日子是那么相類,
同樣幸福的日子,這些孿生姊妹!
----
我可糊塗啦,
是不是今天出門時我忘記說“再見”?
還是這事情發生在許多年前,
其中間隔著許多變遷?
----
可是這帶露台,這扇窗,
那裡卻這樣靜,沒有聲響,
沒有可愛的影子,嬌小的叫嚷,
只是寂寞,寂寞,伴著陽光。
----
而我的腳步為什麼又這樣累?
是否我肩上壓著苦難的歲月,
壓著沉哀,透滲到骨髓,
使我眼睛朦朧,心頭消失了光輝?
----
為什麼辛酸的感覺這樣新鮮?
好象傷沒有收口,苦味在舌間。
是一個歸途的構想把我欺騙,
還是災難的歲月真橫亘其間?
----
我不明白,是否一切都沒改動,
卻是我自己做了白日夢,
而一切都在那裡,原封不動:
歡笑沒有冰凝,幸福沒有塵封?
----
或是那些真實的歲月,年代,
走得太快一點,趕上了現在,
回過頭來瞧瞧,匆忙又退回來,
再陪我走幾步,給我瞬間的歡快?
----
有人開了窗,
有人開了門,
走到露台上
——一個陌生人。
----
生活,生活,漫漫無盡的苦路!
咽淚吞聲,聽自己疲倦的腳步:
遮斷了魂夢的不僅是海和天,雲和樹,
無名的過客在往昔作了瞬間的躊躇。
一九四四年三月十日

創作背景

1938年,戴望舒由滬赴港,與許地山一道負責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分會工作。1939年,他的妻子自港返滬,從此一去不回,戴望舒趕到上海,渴望重修舊好,但沒有成功,無奈下隻身返港。1941年日軍占領香港後,大肆搜捕抗日人士,1942年春,戴望舒不幸被日寇逮捕入獄,在獄中受盡酷刑的折磨。出獄後,詩人身心俱疲,更加想望故居,思念妻兒。於是,寫下了這首感人至深的詩章。

文學賞析

電影藝術家愛森斯坦在闡述電影“蒙太奇”手法時曾說過,兩個孤立的鏡頭剪輯在一起將產生兩個鏡頭孤立時所不曾有的新含義。這句話的意思同樣適合於詩歌。戴望舒的《過舊居》藝術上最大的特點就是巧妙地將戰前和戰亂中“舊居”的不同鏡頭剪輯在一起,於平淡的描述中透露出深沉的感情力量。
第一個鏡頭是一幅溫暖的天倫同樂圖,詩人不惜筆力,用了整整五節來誼染那種溫馨和幸福,“妻如玉,女兒如花”,詩人在工作之後回來,迎接他的“有幸福在窺望”的家:雖然僅是一瓶花、兩張床、幾架書,但是,那燈下的情話,孩子的嬌憨和親昵,冒著誘人香氣的茶水,那親手調的羹,做的茶,就構成了人間最足以安慰的幸福和溫親。詩人用一種回憶,用一種設問、驚奇的語氣向讀者描述著這一切,於是,在貌似平常的語句中帶上了脈脈的深情,散發出濃郁的詩味。
第二個鏡頭展現給讀者的就完全不同了。在作者的筆下,再也“沒有可愛的影子,嬌小的叫嚷”,露台依舊,門窗依歸,人卻變了。他想像白己走上陽台,孤零零地站在那裡,感覺仿佛是一個陌生人。詩中用的仍然是設問的語氣,只是加了驚詫和懷疑在其中,顯得沉痛,感傷。
這首詩前半章盡情渲染,後半章卻象是戲劇中的幕後幫腔。一喜一悲,一鬧一靜,對比尤其鮮明。在詩歌韻律的安排上,前半章用的緩慢平穩的格調,後半章卻短小急促,顯出了清緒、氛圍的變化,這種隨情緒的律動來安排詩行的手法,顯示出作者的匠心。兩個鏡頭接在一起,卻並不是緊連著的,中間橫亘著的是“災難的歲月”,以及隨“災難的歲月”而來的妻子的離異,這就使得詩末的感嘆變得更為沉重和動人。
抗日戰爭爆發以後,由於民族的憂患與個人的遭際,使戴望舒不能再心安理得地沉湎於“小我”的傷感,他的視野拓展了。即目便還是感慨個人身世的題材,情感也較過去而深沉、凝重,現實性更強了。由時代和命運陶冶的詩人的現實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他的一貫詩風。那種因奇麗的意象生成的賺朧、空靈的氣氛沖淡了,詩人更多地運用寫生的方法來呈現其真實的情緒。例如寫詩人與妻女在燈下閒話時,竟然痴痴地“發傻”;寫詩人聽到妻女“親呢地叫”,“出門時挺起胸,伸直腰”,充滿著驕傲;工作時也會情不自禁地發出由衷的甜笑。這種細膩的筆觸,真是把一個充分享受到天倫之樂的溫蛛的家庭給寫活了。這種真切的情感,細膩的刻繪的手法是詩人過去作品中所罕見的。

名家點評

原延邊大學中文系教授王文彬《戴望舒晚年的詩歌創作》:望舒在詩中抒寫自己現實中強烈感受到的恥辱、悲憤、沉痛,自是題之中義。
安徽師範大學教授楊四平《大學語文》:詩作情感真切,刻畫手法細膩,在詩人作品中獨樹一幟。
北京大學教授褚斌傑《中國歷代詩詞精品鑑賞》:在藝術風格上,全詩節奏明亮輕快,詩句簡潔,語言飽含生活氣息和哲理意味,令讀者不僅能體味詩人那份真摯而辛酸的懷念,也能思考“災難的歲月”中的人的存在境況。

作者簡介

戴望舒(1905.3.5~1950.2.28)現代詩人。又稱“雨巷詩人”,中國現代派象徵主義詩人。戴望舒為筆名,原名戴朝安,又名戴夢鷗。筆名艾昂甫、江恩等。 浙江杭縣( 今杭州市餘杭區)人。他的筆名出自屈原的《離騷》:“前望舒使先驅兮,後飛廉使奔屬。”意思是說屈原上天入地漫遊求索,坐著龍馬拉來的車子,前面由月神望舒開路,後面由風神飛廉作跟班。望舒就是神話傳說中替月亮駕車的天神,美麗溫柔,純潔幽雅。曾赴法國留學,受法國象徵派詩人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