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回家帶什麼

過年回家帶什麼

《過年回家帶什麼》是由2013年1月1日河南傳承出版社出版,作者是造個大新聞。本書介紹了關於回家過年的,意義在於讓現代人多回家看看,充滿親情與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過年回家帶什麼
  • 出 版 社::河南傳承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1-1
  •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圖書信息,內容概述,

圖書信息

作 者:造個大新聞 著
I S B N:9889588188863
裝幀:平裝

內容概述

據統計,我國1.67億老人中,有一半過著“空巢”生活。就此社會問題,國家擬把子女“常回家看看”納入老年法。
此訊息一出,民眾一片譁然,甚至為人子女的不解:“難道我們的孝順,已經到了必須要用法律來規範的地步了嗎?!”
前兩天在一次節目裡恰巧聊到了這個話題,主持人黃健翔說“常回家看看,願望挺美好,可這回家的次數如何量化呢?”
是啊。親情永遠無法用數字量化。親情如何用法律來約束,其實聊到最後,也最終是個無解的難題。但看了這樣呼籲親情回歸的短片,至少明白了:如果做不到經常回家看看,那至少不要在回家的路上,讓父母等得太久!
片中的這位兒子,給我特別深的感觸:在城市和家鄉的連線處,一個滿心構想著待會兒如何與父母團聚的兒子,突然停車。老闆來電,車子的方向不得不立馬掉頭。而這掉頭的一瞬間,兒子的眉頭的緊擰的,因為,這是世上最難的一道選擇題“親情和事業,我該選擇什麼?”
顯然,大多數年輕人,會選擇“事業的機會”,而放棄親情團聚的機會。
身邊有位朋友,極上進的一位青年才俊,三十出頭便當上了名企的高管。快速升職的背後,付出的親情成本自然也就更高,四年了,沒回過一次老家,沒見過父母一面。既是因為家鄉跟北京相隔兩千多公里、春節回家太麻煩,也是因為單位里年節期間也需要員工留守、為了給領導留個好印象,他不惜狠心一年年在電話中跟父母說“今年,不回去了。”
有一年的臘月二十八,在北京的街邊,刮著大風,母親再一次撥響他的電話,抱著熱切的期望詢問他什麼時候能回家?當得到他今年依舊不回家的訊息後,電話那頭沉默了片刻,然後母親佯裝出無所謂的聲調跟他說“北京天冷、風大,多穿點衣服。年三十齣去吃點好的,家裡不用惦記了”!掛上電話,他突然對著呼嘯的寒風嚎啕大哭。所有事業成就感在母親一句溫軟的“不用惦記”面前頃刻化為烏有!
原本那一年,我也因工作繁忙,不打算回家過年,但受了他這一哭的動容,我決定,不論如何也要回去陪父母。除夕的傍晚,擠下火車,拖著行李箱,家鄉的天空飄著大朵大朵的雪,不遠處,父母頂著雪站在站台前,眉毛頭髮雪白了一片,顯然,他們已等了很久。看見我,他們高興的呼喊我名字。那一刻我的心特別安定,覺得終於為父母做了一件他們需要的事情。物質也好,財富也罷,子女回家,就是父母最盼的禮物!
從此我每年過年一定回家。於是我母親一大把年紀了,也像小孩兒一樣盼年,每年入了臘月,就開始數日子,盤算著置辦我愛吃的年貨,買完之後還要電話跟我報告。有時覺得心煩,有時覺得心酸,有誰知,這一份嘮叨的背後,藏著為人父母多少的愛?!
前段時間網上流傳一道親情計算題“這輩子你還能陪父母多久”。一位網友的答案令人唏噓不已:假如父母再活30年,自己平均每年回家1次,那么只剩30來次了。每次5天,拋去和朋友聚會、應酬、吃飯睡覺等時間,一年中真正能陪父母的時間大概只有24小時左右,30年總共不及720小時,差不多一個月。
……
看完之後,心頭酸楚。
總以為父母會是陪你最長的那個人,其實,子女留給他們的時間總是太短太短……
別讓父母的愛成為永遠的等待。讓愛回家吧,父母帶你走過人生的最初,作為子女,多一點時間陪他們走向人生的終點,也就是對親情之愛,最好的解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