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岳陽樓

《過岳陽樓》是當代郭亮創作的詩。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過岳陽樓①
瀟水流,湘水流②,
流入長江不見頭。
龍君送我洞庭水③,
何時洗盡人間愁!

作品注釋

岳陽樓:湖南省岳陽縣城西門的城樓,正對洞庭湖
瀟水:源出湖南九嶷山,向北流入湘水。湘水:源出廣西陽海山,向東北流,匯合瀟水入洞庭湖,與長江通流。
③龍君:神話中的洞庭湖龍王。

作品賞析

1922年,中共湘區執行委員會成立,郭亮擔任執行委員,分管工人運動。同年8月,黨派他到粵漢鐵路湘段的岳州領導鐵路工人大罷工,途中過洞庭湖經岳陽樓時他寫下了這首詩。
“瀟水流,湘水流,流入長江不見頭”,這兩句詩從表面上看,是在寫景,慨嘆瀟水和湘水入洞庭湖與長江貫通後,便再也看不見盡頭了。但是作者過岳陽樓時興趣卻不在寫景狀物,而是筆鋒一轉,出人意料地寫下“龍君送我洞庭水,何時洗盡人問愁!”這兩句詩充分表達了作者的憂民情懷和匡時救世的歷史使命感。作者早在13歲時就曾寫過一首《問問社會》的詩,詩中對不合理的社會進行了諷刺和抨擊,疾呼“人們同活在一個世界,為什麼貧富不一”,“問問社會,是何道理?”作者從小同情人民,對黑暗的世界深惡痛絕,決心投身革命,推翻舊制度,建立一個種田人有飯吃、造屋人有房住、織布人有衣穿的嶄新社會,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郭亮清醒地認識到,只有工人聯合起來同敵人鬥爭,才能實現這個理想。在他的組織領導下,粵漢鐵路長(沙)武(昌)段全線罷工,他在《罷工宣言》中寫道:“我們完全為我們切身利益而奮鬥。我們為生存而奮鬥,為人格而奮鬥。不達目的,誓死不止!工友們!勇敢,堅決,死中求活,全在我們團結的力量呀!”在作者看來,瀟水和湘水只有流人長江,才能長得望不見頭,工人也只有團結起來才有力量,在共產黨的領導下為自己的利益作鬥爭,革命才能成功。正是在這樣的情勢下,作者望著浩淼無際的洞庭湖水,觸景生情,渴望革命力量如同洞庭湖和長江的水一般壯大,以實現自己“洗盡人間愁”的政治理想。
這首詩著墨不多,又以俗語俚詞人詩:不加修飾地直抒胸臆,正是作者考慮到自己的使命是領導鐵路工人罷工,這首詩應成為工人運動的戰鬥檄文,所以要寫得通俗流暢,使工人們易記易讀。二是構思巧妙,言近旨遠。一般寫岳陽樓或洞庭湖的詩,大多是讚美當地人文的或自然的景觀,這首詩的構思卻不落俗套,作者巧妙地借用環境特徵和神話傳說,抒發了救國救民的志向,深化了詩的主題,寫出了新意,產生了較強的藝術魅力。
這首詩在藝術上的特點,一是語言通俗凝練,自然素樸。初讀時似乎感到平淡,語言也近似口語,但是細細讀後,明顯感到作者駕馭民間語言的能力。

作者簡介

郭亮(1901-1928),湖南望城人。1920年參加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1年參加中國共產黨,從事工人運動。1923年任湖南工團聯合會總幹事、中共湖南省委委員兼工農部部長。1926年任湖南省總工會委員長。1927年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並當選為中央委員,同年參加八一南昌起義,後任中共湖北省委書記、中共湘鄂邊區特委書記。1928年3月27日在岳陽被捕,29日在長沙就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