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寶應湖》是宋代詩人呂存中創作的一首詩詞。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過寶應湖
- 作者:呂存中
- 創作年代:宋
- 作品體裁:詩
《過寶應湖》是宋代詩人呂存中創作的一首詩詞。
過寶應湖 《過寶應湖》是宋代詩人呂存中創作的一首詩詞。半升濁酒試蓴羹,賤買魚蝦已厭烹。淺水衣蒲有船過,淡煙籠月更人行。
《過寶應湖值陰晦有感仍和庫部》是明代詩人石寶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作品原文 北雁南鴻歲歲忙,陰晴未定路猶長。春潮又聽孤舟雨,曉鏡新添幾縷霜。一代美名傳稷下,百年遺愛在桐鄉。因君更起凌雲思,卻恐春來酒病 妨。作者簡介 石寶,明真定府藁城人,字邦彥,號熊峰。成化二十三年與兄石玠同舉進士。與修...
《過寶應縣新開湖十首》是宋朝詩人楊萬里的作品。詩詞正文 其一 寒里船門不可開,試開一望興悠哉。空濛煙雨微茫樹,都向湖光外面來。其二 細雨初如弄隙塵,須臾化作舞空蚊。作團面旋還分散,只見輕煙與薄雲。其三 雨絲拂水不曾沉,一一如珠一一明。亂走不停跳不住,忽然跳入水精瓶。其四 漁家可是厭塵囂...
夜過寶應湖 《夜過寶應湖》是明代詩人歐大任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作品原文 飛濤寒涌柁樓深,永夜星河墮欲沉。病後江湖曾起色,醉來書劍有雄心。葦間明月雙珠出,蘋末悲風萬籟吟。回首蕪城平楚盡,中原何處不蕭森。
夜過寶應湖作 《夜過寶應湖作》是明代尹台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作品原文 樓船貪夜涉,積水徑長湖。片月懸明晦,疏星澹有無。煙浮鮫客素,波涌漢妃珠。遙指維揚樹,蒼蒼暝色孤。
《甲辰復過寶應湖》是明代詩人張天賦創作的作品。作品原文 湖水茫茫一葉舟,壬辰更及甲辰游。問津徒抱窮源志,泣玉空憐為國謀。紙帳飄搖千里夢,野雞撩亂五更愁。鴛鴦自別天南北,相對青山唱白頭。作者簡介 張天賦(一四八八—一五五五),字汝德,號葉岡,別號愛梅道人。興寧人。少負才名,從湛甘泉游,聞性命之...
《過寶應》是明代程本立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作品原文 柳拂津亭春霧開,纜牽官舸鼓聲催。邑中舊尹人能說,湖上新堤客再來。劫火空城遺雁塔,惡風深浪沒龍堆。若過甓社看明月,切莫探珠老蚌胎。作者簡介 程本立,明浙江崇德人,字原道。程德剛子。洪武中舉明經、秀才,授秦府引禮舍人,歷長史,受累謫雲南為...
寶應湖(BaoyingLake)位於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和淮安市金湖縣,屬於淮河下游入江水道水系。湖泊東西長約20.7千米,寬1.6千米至0.8千米不等,集水面積1008平方千米。寶應湖由湖面、河道和灘面組成,與京杭大運河、高郵湖、淮河入江水道和白馬湖相鄰。歷史上,寶應湖地區原為古瀉湖區,由多個小湖組成,後因黃河改道...
寶應湖大橋由寶應、金湖兩地共建,其中寶應段於2020年年底完工。 寶應湖大橋建設屬於S331省道金湖東段改擴建工程項目一部分,整個工程路線起於金湖與寶應交界,向西經寶應湖大橋、銀塗鎮,跨南公司河、寶應湖農場、北公司河後至前鋒鎮,再跨大汕子河與420省道平面交叉後,路線折向南接入331省道老路。路線全長近23...
《過寶應縣新開湖十首其一》是南宋詩人楊萬里所作詩詞。作品原文 半濃黛汁點遙林,微淡鈆膏抹暮雲。似白如青都不是,淮南弄色五湖春。作者簡介 楊萬里,字廷秀,號誠齋,男,漢族。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人。南宋傑出詩人,與尤袤、范成大、陸游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南宋四大家”。
《自邵伯至寶應風雨中連日過湖》是詩人吳寬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滿船風雨過重湖,湖上帆開百幅蒲。遠岸茭蘆紛自舞,中流鵝鸛亂相呼。行期莫把前程算,身計先為晚歲圖。積水混茫三萬頃,只將震澤抵中吳。作者簡介 吳寬,明,蘇州府長洲人,字原博,號匏庵。為諸生時,即有聲望,遍讀《左傳》、《...
《寶應湖夜泛》是明代詩人王慎中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作品原文 四顧但蒼蒼,天低湖水長。煙分微有樹,火滅遠聞榔。興雲連海岫,望斗指吳鄉。今日乘槎客,猶如到漢傍。作者簡介 王慎中, 明福建晉江人,字道思,初號南江,更號遵岩。嘉靖五年進士。授戶部主事。在職與諸名士講習,學大進。令詔簡部屬為翰林...
十月既望又二日夜渡寶應諸湖適謝水部中流見訪 湖光晃漾水波平,夜半舟人靜不驚。霜旆近於天上轉,風帆遙向月中行。一泓清淺魚龍隱,兩岸空寒鸛鶴鳴。猶勝坡翁雪堂夢,相逢有客未知名。作者簡介 倪岳, 明應天府上元人,字舜咨。倪謙子。好學能文,通曉經世之務。天順八年進士。授編修。成化中,累遷為禮部右...
《夜過寶應縣》是明代詩人汪廣洋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作品原文 夜過寶應縣 滿湖風浪拍堤沙,雪壓黃蘆沒釣槎。臥聽隔船歌白薴,起來和月岸烏紗。故鄉近別無多地,歸夢應知己到家。何日弟兄攜子侄,海天煙雨藝桑麻。作者簡介 汪廣洋,元明間揚州府高郵人,流寓太平,字朝宗。少事余闕,通經學,善篆隸,尤工詩歌...
《過寶應縣》是明朝王洪的作品。作品原文 茅屋自成聚,門前湖水流。平蕪遙見塔,小港曲通舟。檣日留飛燕,帆風起白鷗。江湖多逸興,況是及春遊。作者簡介 王洪,明浙江錢塘人,字希范,號毅齋。少年時才思穎發,洪武二十九年成進士,年僅十八。永樂初入翰林為檢討,與修《大典》。帝頒佛曲於塞外,逡巡不應詔...
《過寶應示章綺堂同年》是詩人查慎行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射陽湖畔偶停船,卻望前游意惘然。(憶王樓村同年)如此冰霜如此路,七旬以外兩同年。作者簡介 查慎行(1650—1727),字悔余,浙江海寧人。初名嗣璉,字夏重,後改名,號他山,又號查田。晚築初白庵而居,因號初白。少受學黃宗羲。精《易》工...
《晚次寶應湖阻雨憶舍弟》是明代嚴嵩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作品原文 廣陵舟里連衾枕,寶應湖邊隔雨風。人世百年誰骨肉,天涯此路復西東。中宵憶爾心俱折,逆旅無人信莫通。身跡半生成底事,秪餘泥雪嘆飛鴻。作者簡介 嚴嵩(1480—1567),明江西分宜人,字惟中,號介溪。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移疾歸,...
《寶應湖玩月》是明代陸深創作的一首詩 。作品原文 我生愛月仍愛奇,著意欲到西湖西。不然具區三萬六千頃,坐此一色銀玻瓈。今宵寶應湖南路,桂魄皎皎風淒淒。水光四接上下合,冰柱十尺雲天低。樓船不渡南北斷,危檣密鎖烏鳶棲。我攜二客恣清賞,試選高岸成攀躋。弦光滿射白玉鏡,斗柄倒浸青雲梯。人間...
天長舊縣誌中記載的汀溪湖,即為高郵湖形成前的小湖泊之一。淮水向東既無出路,而洪澤湖又容納不了全部淮水,遂循地勢向南流去,泛濫於高、寶地區,使這一地區的許多小湖成為巨浸,形成了高郵湖及寶應湖。主要支流 高郵湖主要入湖河流有三河(淮河入江水道)和安徽省天長市的白塔河、銅龍河及新開河等。湖水經南...
《月夜寶應湖漫興》是明代屠僑創作的一首詩 。作品原文 寶應洲前萬頃波,月明載酒夜深過。濯纓高唱滄浪曲,鼓枻遙聞漁父歌。銅鼓船頭鼉出聽,玉簫雲里鳳來和。青天叢桂寒宮敞,清影真看舞素娥 。作者簡介 屠僑(1480—1555),明浙江鄞縣人,字安卿,號東洲。屠湖子。正德六年進士。授御史。巡視居庸諸關。武...
《寶應湖風濤之險贈同舟三君子》是明代詩人孫承恩創作的一首五言排律。作品原文 解纜風威盛,揚帆暝色生。湖波昏浩渺,星月慘光精。蕩漾中流險,喧呼半夜驚。入船跳急雨,跋浪偃長鯨。惶惑同舟侶,艱難共此情。病夫興盥櫛,舟子乞神明。河渚依微見,蒲叢漸次橫。未須論近遠,暫得免煩縈。慎重應無悔,濡袽...
寶應湖漁舟 《寶應湖漁舟》是明代趙完璧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作品原文 湖天一葉舟,舉網此生謀。幾許風波惡,艱危不自由。
江蘇揚州寶應湖國家濕地公園位於江蘇省揚州市,西依寶應湖,東臨京杭大運河,依林傍湖,環境優美,交通便捷。具有“水、綠、野、趣”四大主題和“水、島、林、鳥”等生態要素,是綠色健康休閒旅遊與農業觀光的絕佳目的地。園內林木眾多,水網密布,天藍、水清、地綠,是一塊難得的原生態淨土。園區內現有林地近3000...
《月下寶應湖舟行》是明代詩人孫承恩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作品原文 湖上涼風向晚生,扁舟遙溯月華明。人家雞犬無鳴吠,一路嘈嘈絡緯聲。作者簡介 孫承恩: 明松江華亭人,字貞父(甫),號毅齋。孫衍子。正德六年進士。授編修,歷官禮部尚書,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齋宮設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罷職歸。
淮河入江水道,在江蘇省西部淮河中遊行洪、蓄洪湖泊——洪澤湖下遊河道。該水道形成於清代,原由三河閘處開挖仁、義、禮三條引河,洪水遂經新三河入寶應湖。出湖後汊流多而曲折,北達白馬湖,南入高郵湖和邵伯湖,經江都六閘入裏運河,再出金灣河、鳳凰河、太平河等五河,由芒稻河、廖家溝南下,至三江營入長江...
潼河,西起裏運河寶應地龍,向東經揚天莊、郭氏橋、擋子橋、董墩、蘇金垛南、小范侖南,於興化縣桂莊北入郭正湖,通花粉盪、下官河,全長29公里,河底寬2~54米,河底高程0.5~-1.0米,流域面積176平方公里,為南片主要排水河道。中港河,位於運西中港鄉,東起大運河,西通寶應湖。是溝通大運河與寶應湖的...
”津潭即津湖,白馬即白馬湖。謝靈運北上彭城,此處亦是必經之地。連線津湖與白馬湖的馬瀨溝,兩岸居住著以水為生的百姓。為防止水淹,都築有高高的樁基,即是今天人們看到的沿湖一帶殘留的土墩。南宋紹熙五年(公元1194年),黃河南下奪淮。明時,大量黃淮交匯之水衝進白馬湖及寶應湖、高郵湖,馬瀨溝的北部更...
先兵分幾路再探敵蹤,其中一路奔寶應湖雙岔港火雲莊,此處近來時有江湖異人出沒,莊主武勝文早年曾浪跡江湖,在北方橫行數年,或許劫鏢人就藏身於此。另一路則由喬茂帶紫旋風閔成梁、沒影兒魏廉、鐵矛周季龍三人尋訪他當初被囚的古堡,他們來到李家集,終於發現了一個可疑的古堡,四人闖進去,與堡中大漢交了...
氾水鎮,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下轄鎮,地處寶應縣南部,東與柳堡鎮接壤,東南與夏集鎮相連,西南瀕高郵湖,西與金湖縣塗溝鎮隔寶應湖相望,北與安宜鎮毗鄰,東北與小官莊鎮相接。行政區域面積172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氾水鎮戶籍人口78006人。民國十七年(1928年),為寶應縣氾水區氾水鎮,後三次劃屬高郵縣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