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塔子嶺

《過塔子嶺》是明末清初詩人黃宗羲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過塔子嶺
  • 出處:《南雷文定》
  • 作者:黃宗羲
  • 創作年代:明末清初
  • 作品體裁:七言絕句
作品原文,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過塔子嶺
西風颯颯卷平沙,驚起斜陽萬點鴉。
遙望竹籬煙斷處,當年曾此看桃花。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西風颯颯,卷揚起漫天的黃沙
夕陽時分,驚飛起無數隻老鴰。
遙望前村,煙塵遮籠籬笆之處,
前年,曾到這兒欣賞灼灼桃花。

創作背景

作者於秋暮過塔子嶺,滿目荒淒,遂憶及前年春花競放之時過塔子嶺的情景,有一種滄桑之感。
呂晴飛,李觀鼎主編,中國歷代名詩今譯,中國婦女出版社,1991.04,第1371頁
黃宗羲在明末清初以仁人志士和文獻大家著稱,寫詩本非其所長。但不是說其詩一無所取,有時候也偶有佳作,本詩即其一。此詩前兩句營造了一種蕭瑟荒涼的闊大景象,讀之令人超“古道西風瘦馬”之悲,而結句又以虛擬之灼灼桃花綰結,一實一虛,枯一榮,盡在尺幅間轉換,而藝術的張力也由此顯現。
李夢生編選;史良昭注評,元明清詩三百首 圖文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12,第195頁

作品賞析

文學賞析
過塔子嶺
西風颯颯卷平沙,驚起斜陽萬點鴉。遙望竹籬煙斷處,前年
曾此看桃花。
說明
黃宗羲,字太沖,號南雷,學者稱梨洲先生,餘姚(今屬浙江)人。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史學家、詩人。詩歌一開始,就用“西風”、“平沙”、“斜陽”、“萬點鴉”等淒涼的意象,構成衰颯而頹敗的意境,這畫面中蘊含著作者同樣悽苦的意緒和心境,王國維先生所說的“有我之境”,大概就是指這樣的詩句。
後兩句中,作者巧妙地運用了今昔對比的方式:遠處那為煙霧籠罩的竹籬旁,“前年曾此看桃花”,此句頗有深意,莫作等閒文字看待。“前年”,表明時間不長;¨曾此,強調指出這是自己的親身經歷,絕不是道聽途說;而“看桃花”三字,又寫盡了當年這裡的繁盛,與現在的蕭條冷落已不可�日而語!至於導致這後果的原因,詩人隻字未提,但讀者不難理解――除了兵禍,還有什麼能帶來如此慘烈的後果呢?詩雖短小,但意在言外,餘韻無窮,非大手筆不能寫出。
景宏業編注,學子必背·詩,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05,第337頁
西風颯颯卷平沙,驚起斜陽萬點鴉。遙望竹篙煙斷處,前年曾此看桃花。
這是一首寫景詩,雖然只有短短四句,但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有聲有色的村野圖畫,表達了作者對自然景觀的讚美之情。
先談繪聲。一是實寫。“西風颯颯卷平沙”,“颯颯”形容風聲,這裡直接運用描寫聲音的詞,把西風勁吹,平沙捲動的情景形象地展現出來,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讀者似乎能覺出風吹耳際,沙撲面龐。二是虛寫,“驚起斜陽萬點鴉”這句承接上文,寫“颯颯”風聲使一群野鳥驚嚇飛起。這裡雖沒有用模仿聲音的詞,但“驚起”二字能使人想像出群鴉拍打著翅膀爭先恐後地奮力飛起的情形。這時讀者耳邊傷佛傳來了“啪啪啪啪”振翅之聲,甚至還夾雜著鳥的驚叫之聲。這句雖然是虛寫,但它能充分調動讀者的感受力和想像力,讀起來韻味更濃。
再說繪色。對於色彩的描繪,作者主要運用了虛寫的手法,其作用也促使讀者去想像,在頭腦中進行再創造,從而體味其中的意境。第一句運用了動感很強的“卷”字,似乎黃色的沙塵隨著風勢浮起,股股、一縷縷地在讀者眼前流動。第二句色彩的感覺則更強:風沙中“斜陽”的昏黃,陽光下群鴉飛起的“萬點”剪影,構成了一幅富有裝飾意味的自然圖景。可見,這兩句之間有著緊密的內在聯繫,不
田軍等主編,金元明清詩詞曲鑑賞辭典,光明日報出版社,1990.08,第657頁

名家點評

此詩抒寫了亡國後的悲憤,但含而不露。用斜陽、萬鴉寫悲涼;用
前年在此看桃花來表述今非昔比,江山易主。形象生動,而意在言外。
喬繼堂主編,青年必讀古詩手冊,中國青年出版社,2011.11,第461頁

作者簡介

黃宗羲(1610~1695),字太沖,號南雷,學者稱梨洲先生,浙江餘姚人。明末領導復社成員堅持反閹黨鬥爭,幾遭殘殺。清兵南下時,糾契約志,召募義兵,設“世忠營”,走四明山結寨防守,被魯王任為左副都御史。明亡後隱居著書講學,清廷屢召不就。與孫奇逢、李顒並稱“三大儒”。學問廣博,為明清之際重要思想家和史學家。所著《明儒學案》為中國第一部學術史著作。工詩文,反對明七子復古摹擬之風,強調“性情”,注重反映現實。其詩不事雕琢,直抒真情實感。著有《宋元學案》《明儒學案》《明夷待訪錄》《南雷文定》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