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維管理

運維管理

運維管理( IT Operations Management)幫助企業建立快速回響並適應企業業務環境及業務發展的IT運維模式,實現基於ITIL的流程框架、運維自動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運維管理
  • 外文名: IT Operations Management
核心思想,著眼點,發展方向,

核心思想

隨著國內企業業務信息化的深入, IT運維部門所負責的IT設備及軟體的運行維護工作變得越來越複雜, 技術難度也越來越高。傳統的IT工具和流程集中在技術上,而不是業務目標上。業務服務管理(Business Service Management)使IT能輕鬆滿足業務的需求,轉變企業的環境,使業務部門和IT部門領導者能夠擁有統一的語言,通過統一的界面面對挑戰,理解新變化所帶來的影響。
BSM主要強調從業務的視角來看待企業的IT運維,從而最大化發揮IT對企業業務的推動作用,這就IT運維的核心思想。

著眼點

IT系統的業務服務管理主要著眼點
一、 確立以業務價值為核心,業務驅動管理的管理思想
面向業務要首先在IT管理的戰略層面上建立“業務驅動”的IT治理和管理思想,使得業務部門的目標和IT運維的目標一致,都是為了企業整體戰略目標的實現,把對業務的支撐能力和管理實效,作為評價IT系統效用和IT部門工作的首要指標。只有這樣,才能在全企業範圍內建立“技術服務於業務發展”的意識和文化,是真正實現IT與業務融合,共同為企業的戰略目標服務。
二、 建立關鍵業務服務模型
今天的業務部門對應用程式的依賴性比過去更強了。應用程式軟體可以實現關鍵業務流程的自動化 —自動化既包括付款、資金轉賬、下訂單和訂單履行。由於應用程式故障或性能問題可能導致嚴重的業務影響,因此業務部門迫切需要 IT 部門在發生問題時提供更高的應用程式服務級別和更快的問題解決方案。所以,必須結合企業戰略和業務運營情況,辨識企業業務服務,特別是關鍵業務套用。為這些核心業務系統服務,建立和企業未來發展願景、IT架構、管理模式等相適應的業務服務模型,能夠清晰地描述業務與IT之間的關聯關係和IT服務的關鍵目標。
三、 管理信息共享
出於對IT資源專業化、精細化管理的要求,企業部署了諸多的監控管理工具,如網路監控、系統監控、資料庫監控工具等。一般來說,這些監控工具往往來自於不同的廠商,彼此之間缺乏信息共享的手段。而一個具體的業務是由網路、主機、套用本身所組成,管理信息無法共享,這就造成了當一個故障出現時,無法通過系統直接自動分析並定位故障點,加大了IT故障的分析難度,降低了解決問題的效率。業務服務管理可以有效整合企業已經構建的眾多IT監控系統,將分散的IT管理信息集中到一個單點的管理平台中,從而可以快速進行故障定位。
四、 根源問題定位
隨著企業業務的快速發展,IT環境越來越複雜,IT組件越來越多,同時各組件之間的關聯關係也更加紛亂和複雜。業務服務管理能夠提供有效的根源問題定位能力,它著眼於企業的核心業務系統,通過集中與業務相關的IT信息,根據業務邏輯和IT組件之間的關聯關係進行建模,企業可以在業務模型中的任何一點進行快速的根源問題分析和定位,大大提高了解決問題的速度和準確度。
五、 故障影響範圍評估
當我們發現IT故障時,我們不僅應該關注故障本身,更應該考慮該故障對業務系統的影響。通過建立業務服務影響拓撲,可以快速的了解企業的關鍵性業務及業務故障時的影響範圍,通過了解企業具體的業務環境,優先處理關鍵故障點。

發展方向

隨著統一的管理信息系統覆蓋整個組織,固化需求的傳統管理信息系統運維模式,必然會對整個組織的業務造成衝擊,新一代套用系統(AS2.0)的運維管理必須具備以下基本條件:
一、要能夠運維管理。管理信息系統應該是利用各類通用構件、組件、和工具等搭建構造形成的,它們是具有獨立性的、松耦合、可拆卸、易維護的產品集合,從而使得支持整個組織運行的一體化管理信息系統能夠持續地支持套用的拓展和完善,能夠實現自身能力和效率的可持續發展和提升,特別是其過程對組織運行的影響最小,給用戶體驗帶來持續的提升。
二、要能夠管理變化。運維的目的是確保對業務需求和運行環境變化的,及時有效地支持,所以直接取決於套用系統對變化回響的能力、效率和可管理性。傳統套用系統通過直接修改代碼實現運維的模式已不適應,且不可管理,而是讓用戶能夠通過相應的工具,對相關構件和組件的配置、定義、修改,以實現對業務和環境的運維,並且實現對變化過程的記錄、跟蹤和分析管理。
三、要能夠管理不同。整個組織的套用需求可能會因為地域差異而不同,可能會因為發展進程的覆蓋面而不同,可能會因為環境配置情況而不同。應對這些“不同”,以及支持這些“不同”的能力,是與傳統管理信息系統運維的根本區別,傳統是通過套用系統因為需要固化需求,只能通過不同版本去適應“不同”,而新一代套用系統(AS2.0)則是在統一運行環境中,通過工具的配置和定義實現對“不同”的支持和管理。
四、管理變化和不同。傳統的運維只是通過編碼實現“變化”和“不同”,而新一代套用系統(AS2.0)的運維還要拓展到對“變化”和“不同”的管理。引入數據空間的概念,記錄下對業務和環境運維“變化”、“不同”、“狀態”、“標準”和“歷史”等要素的變更記錄和發展痕跡,從而實現管理信息系統全生命周期、全功能覆蓋、全面質量管理的運維管理能力。如同在數學研究中引入“導數”,拓展了對數據的變化研究一樣,“數據空間”的引入,拓展了對管理信息系統變化的管理能力。
五、專業的管理組織。運維管理不再只是IT部門的職責,而是整個組織都需參與的過程。對於管理者要能夠將管理思路和決策需求加以表述;對於業務骨幹要能夠自行對管理者所表述的思路和需求,進行對管理信息系統的載入和維護,以實現對它們的操作支持和用戶體驗;對於IT部門更側重於運行環境的保障、套用系統構成部分的能力和性能的監控、分析、管控與反饋等;開發商則更關注公共構件、組件、工具產品的能力、性能、體驗的完善和提升。
六、要有管理的制度。運維管理一旦納入整個組織的管理體系中,運維管理制度不再是IT部門的專有制度,而是對整個組織業務發展、管理完善、能力拓展等過程和行為的管控和規範,使得它們發展可持續、完善易有序、拓展能穩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