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點
運城鹽湖黑泥呈深黑褐色或黑青色,內含動植物的殘骸、水藻類、水草、甲殼類等,在缺氧情況下經過多年淤積,由於各種微生物的活動發生了複雜的物理化學變化,由膠質物、有機物及其他分解產生的物質混合而成,黑泥里般不含植物殘餘。
黑泥中的礦物質及微量元素。最新研究表明,運城鹽湖黑泥含有約13%的水溶鹽,20多種微量元素,其中包括人體必備的微量元素鐵、鋅、銅、錳、硒、鉬及碘。黑泥中的有機質。最新研究表明,運城鹽湖黑泥含有約17%的有機質,對人體皮膚有益的黃腐酸含量高達4.24%。
運城鹽池黑泥中含有多種對人體皮膚有益的礦物質、微量元素及胺基酸和腐植酸.黑泥對皮膚中的SOD酶、GSH酶有明顯的酶促作用;在對小白鼠的皮膚試驗中,黑泥對皮膚中的膠原蛋白有促進生成作用,有降低皮膚中丙二醛含量的趨勢,對毛髮鱗片有修復作用.在臨床試驗中對關節痛的有效率為84.8%,對皮膚濕疹的有效率為84.5%。研究結果證明,黑泥對皮膚的抗衰老有著明顯的效果,運城鹽湖黑泥不僅是天然的護膚品,還是一種天然的保健品。
產地環境
運城鹽池黑泥產自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運城鹽池,史稱河東鹽池,面積132平方千米。運城鹽池的形成,經歷了桑田滄海變幻一億多年,分為三個階段。中生代的白堊紀,喜馬拉雅山造山運動致使地層淪陷,中條山的一部分陷入湖底,沉積了厚達2000米的淤積層,奠定了運城鹽池黑泥的物質基礎;第三紀晚期,鹽池地層受張力斷陷,地殼深層稀有物質上侵,為運城鹽池黑泥增加了珍貴營養成分;新生代第四紀,在內外力作用下,運城鹽池最終形成,之後長期的風化剝蝕,岩石風化為細微碎屑。
黑泥受鹽池所處黃河水系乾支流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溶解,其中的氯、鈣、鈉、鉀、鎂等成鹽元素和有機質,風攜水運,不斷地盆地低部遷流、集中,為黑泥儲備了豐富的營養物質。運城鹽池的土質為新生代沉降土,主要為亞黏土、砂、黏土和礫亞砂土。由於長期沉積,由海洋演變過程帶來的動植物殘骸,以及風和雨水帶進來的動物、植物遺骸,還有鹽池水中浮遊動植物殘骸,如藻類、纖毛蟲、輪蟲、甲殼等,在缺氧環境下,發生物理化學變化,使黑泥含有大量的膠質物和有機物。同時,鹽池水中含有高濃度的礦物質,其水溶性和脂溶性的礦物質被黑泥土所吸收。
歷史淵源
運城鹽湖黑泥形成於1.37萬年前;
解放後,圍繞鹽池的保護與利用,運城潞鹽管理局、潞鹽製造場聯合會、潞鹽運銷公司、運城鹽務大隊等組織先後設立;
1985年,經過對運城鹽池資源的充分研究,潞鹽生產基本停止,取而代之的是硫化鹼、工業無水芒硝等產品;
2002年,運城在鹽湖中建起了一處占地約100畝的漂浮浴場。
生產情況
截至2007年底,運城鹽湖湖底黑泥主要分布在湖底0.6~1米以下,平均厚度為10米左右,運城鹽湖黑泥儲藏量為幾億立方米。
產品榮譽
2013年09月26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運城鹽池黑泥”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運城鹽池黑泥產地範圍為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運城鹽池,位於運城盆地南部,東起東郭鎮,沿中條山北坡,向西經南城辦西姚村、席張鄉底張村,北起安邑辦,沿市區南部,向西經南城辦、西城辦、龍居鎮南部,西至車盤辦喬家莊,總面積154.6平方千米。
質量技術要求
原料:產地範圍內內鹽池忽地深層幼稚黑泥。
輔料:抗氧化劑、護膚劑符合國家化妝品相關法律法規要求。
采泥→乾燥→粉碎→滅菌→配製→檢驗→包裝→成品。
乾燥:採用自然晾乾,水分(重量%)≤3%。
粉碎:採用分流粉碎機將黑泥粉碎至粒度達到14微米以下,及1000目以上。
滅菌:採用輻照方式對黑泥乾粉進行滅菌處理,達到化妝品衛生規範要求。
感官特色:外觀呈黑灰色的均勻膏體,具有天然宜人清香氣味。
理化指標:
| |
| |
| |
| |
| |
| | (40±1)保持24小時,恢復至室溫後與實驗前無明顯差異 |
| -5℃保持24小時,恢復至室溫後與實驗前無明顯差異 |
安全和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運城鹽池黑泥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侯馬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山西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審核,報質檢總局核准後予以公告。運城鹽池黑泥的檢測機構由山西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在符合資質要求的檢測機構中選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