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動覺
- 外文名:kinesthetic sense
- 感受器分布:人體肌肉,肌腱等部位
- 意義:使人體實現動作協調
- 定義:對自己身體運動狀態等的感覺
運動感覺一般指本詞條
運動感覺預測是指以運動物體提供的個別屬性為感覺信息進行的思維預測。以思維的間接反映能力為基礎。構成事物的各種屬性分別以不同時間、空間,或早或晚地從不同方位起作用,形成超越性信息。在激烈的運動對抗中,運動者如能超前預測對手或本體動作或運動物體的變化。即可及時作出正確反應,發揮高超技藝而取勝。位於大脯...
肌肉感覺又稱筋肉感,體育術語。肌肉運動感覺,主要指導肌肉收縮的程度和四肢位置變化的感覺,一般靠肌肉,筋腱和關節中的專門感受器得到。1.概念 肌肉運動感覺在體育活動的審美意識中發揮著特殊作用,是感受運動美的基礎之一。有過運動經歷的人,因回味自己肌肉活動時產生的生物學效果及其感覺,而引起共鳴和聯想,更容易...
感覺運動(sensorimotor)是刺激作用於感覺神經而傳至大腦,再由運動神經作出動作的活動。發生在大腦感覺運動皮質區,即中央前、後回。其中,中央前回負責發動感覺運動;中央後回負責接受運動反饋信息,受損傷會出現共濟失調症狀。由刺激系列和反應系列的差異引起。在自然和社會環境中,各種物理、化學刺激作用於人的感官...
感覺一運動反應(sense--motor response)是有機體對刺激的有意識的應答行動。心理結構 可分為反應的準備、中心和結束三個時期。反應的準備期包括等待信號和準備應答。反應的中心期亦稱反應的潛伏期,包括從執行信號到應答動作開始。反應的結束期亦稱反應的效應期,包括從應答動作開始到效應動作結束,這一時期實現的應答...
運動員的知覺是在實際運動中所產生的感覺的基礎上形成的,運動員的知覺與運動員的運動經驗有密切關係。運動員的知覺可以分為空間知覺和時間知覺。運動員的空間知覺 運動員對認識對象空間特性(如形狀、大小、遠近、方向等)的知覺。空間知覺是通過若干種感覺信息的聯合和分析而產生的複合知覺。物體大小和遠近的知覺,...
肌肉中的稱為肌梭,肌腱中的稱為腱梭,關節中的稱為關節小體。這些感受器的適宜刺激為肌肉的狀態和伸展情況,關節的角度變化等。它們受到刺激時,神經衝動沿脊髓的後索上行,經丘腦達到大腦皮層的中央後回,從而產生運動感覺,使人能感知到自己身體在空間的位置、姿勢和各部分運動的情況。
運動覺(motor sensation):檢查者輕捏患者的手指或足趾兩側,上下移動5°左右,讓病人說出肢體被動運動的方向(向上或向下)。幅度由小到大,以了解其減退的程度。正常值 正常人能正確說出肢體被動運動的方向。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運動覺障礙說明傳導深感覺的神經纖維或大腦感覺中樞病損。需要檢查的人群:有深感覺障礙的...
運動覺發展是指個體感覺發展的一個方面。主要體現在意識性、準確性和靈敏性三個方面。從生命全程來看,在兒童及青少年時期呈迅速增長狀態,在成年早期到中期呈緩慢局部增長和維持原水平的狀態,在成年後期呈衰退狀態。在兒童青少年時期,個體運動覺在意識性、準確性和靈敏性上不斷提高。其中,大關節動覺發展較早,小...
感覺一運動反應(sense-motor response)是指有機體對刺激的有意識的應答行動。其在時間上是一個短暫的過程,但在心理結構上可分為反應的準備、中心和結束三個時期。反應的準備期包括等待信號和準備應答。反應的中心期亦稱反應的潛伏期,包括從執行信號到應答動作開始。反應的結束期亦稱反應的效應期,包括從應答動作...
本體感覺可分為三個等級,一級:肌肉、肌腱、韌帶及關節的位置感覺、運動感覺、負重感覺;二級:前庭的平衡感覺和小腦的運動協調感覺;三級:大腦皮質綜合運動感覺。骨損傷病人的本體感覺缺失主要是一級缺失,運動損傷病人的本體感覺缺失主要是一級、二級缺失;神經損傷病人的本體感覺缺失主要是三級缺失。根據運動功能再...
1遺傳性運動感覺性神經病Ⅱ型家譜圖 例1:男性,64歲,在62歲時發現雙手和雙小腿肌肉萎縮,當時無明顯肌無力。此後肌肉萎縮逐漸加重,在63歲時出現跑步緩慢和易疲勞現象,數月後出現雙手無力,蹲下後起立困難,行走緩慢,不伴有肢體麻木。神經系統檢查:四肢肌力Ⅲ~Ⅳ級,遠端肌力下降明顯,上肢近端肌肉和手大小...
內部感覺又稱機體覺,感覺的一種,是相對於視覺、聽覺等這些反映外部環境的感覺而言的。感受器位於機體內部,反映各內臟器官的狀態、身體平衡狀態和自身狀況,包括運動感覺、平衡感覺和內臟感覺。定義及介紹 內部感覺(internal sensation):刺激來自有機體內部,反映各內臟器官狀況、身體平衡狀態及自身狀況的感覺。其感受...
運動空間知覺是指人腦對運動中客體的大小、形狀、方位、深度等空間特性的反映。主要通過視覺、聽覺、運動覺、膚覺、平衡覺等的聯合活動實現。涉及各種相對靜止的客體及各種運動物體的空間關係。包括客體運動知覺和本體運動知覺。按內容,可分為運動方位知覺、運動大小知覺、運動深度知覺等。動員在實際或想像中體驗到危險或...
當運動產生後,通過感覺神經元,將運動產生的感覺傳入大腦,大腦對運動的執行、完成情況做進一步的分析,形成一個完整的環路。我們可以根據運動的執行、完成情況進行運動的繼續或調整。第四部 大腦分析產出的樣本與紋狀體、小腦分析產出的運動樣本是不同的,大腦分析產出的樣本主要是激活丘覺產生運動意向,是大腦額葉、頂...
內部感覺 運動覺 運動覺又叫動覺,其感受器分布在肌肉、肌腱和關節中,分別叫肌梭、腱梭和關節小體,反映身體各部分的位置、運動以及肌肉的緊張程度。身體運動時,動覺感受器受到刺激,產生神經衝動,神經衝動沿感覺神經並經脊髓後索上行,再經丘腦最後到達中央後回,產生運動感覺。視知覺、觸摸覺、言語動覺的產生以及...
大多數慢跑者習慣於在早晨訓練,因為跑步後身體所分泌的腦內啡能給人帶來愉悅的感覺,讓一天都有好心情。但是根據專家的建議,一天中跑步的最佳時間在17點到18點之間,因為一天中這個時段人的體溫最高。運動節奏 慢跑時,全身肌肉要放鬆,呼吸要深長,緩緩而有節奏,可兩步一呼、兩步一吸,亦可三步一呼、三步一...
《感覺和運動系統》由多位美國科學院院士參與,其中兩位曾經擔任過神經科學學會的主席,由100多位神經科學家共同編著而成。全書內容覆蓋神經科學領域的各個方面,第三版增加了神經科學發展較快的領域,如樹突的發育、化學感覺、小腦、眼動、睡眠和夢,以及意識等。全套書包含530餘幅圖例和照片,書內增加了大量背景性...
並非所有忡經都具有傳導感覺刺激和運動衝動的機能,而有不同的分工。 該定律的提出為神經單向傳導、感官神經特殊能說,以及理解反射概念提供了基礎。其在神經生理學上的重要性可與哈維發現血液循環相媲美。在心理學上,使感覺理論從概念之爭深人到生理機制的研究,為實驗心理學的產生提供有利條件。
則須依靠本體的感覺,即由感知重力方向的平衡覺和肌肉運動的感覺來辨認方位。有時也依靠聲音源到達兩耳的時間差和強度差來判斷方位。研究表明,人在無照明或照明條件不足時,主要依靠本體感知覺辨別運動方位。有鍛鍊經驗的體操和跳水運動員比缺乏鍛鍊經驗者具有更準確的動覺定向能力,其運動方位知覺能力更強。
速度感是賽跑運動員對自己的跑速在時間上的反應和對肌肉用力與放鬆程度的本體感覺。任何運動項目都需要熟練掌握專項技能,形成運動技能離不開正確的本體感覺。精確的速度感可使運動員辨出不同強度跑速中肌肉用力的大小和技術的正確程度,在高速跑中有效調控主動肌、協同肌和對抗肌的收縮與放鬆,而不致造成肌肉用力紊亂...
kinesthesia,英語單詞,主要用作名詞,作名詞時譯為“運動覺,動覺;肌肉運動知覺”。短語搭配 kinesthesia chinese 運動覺 verbal kinesthesia 言語動覺 language-gesture kinesthesia 語姿動覺 figural aftereffect in kinesthesia 運動感覺圖形後效 athletic kinesthesia idea 運動動覺表象 kinesthesia short term ...
體感又可分類為:皮膚感覺、運動感覺和內臟感覺。其中前兩種是了解得比較清楚的類型。內臟感覺傳遞關於體腔內部的信息,例如腹痛。體感技術一般需要藉助體感設備如手柄、腳帶、感應帽等完成人體動作、表情的捕捉,如最為大眾所知的wii遊戲。但是也已經有了更尖端的技術,不需要藉助設備,只需動手、動腳,即能通過識別器...
器械感 器械感(sememe of equipment),體操或武術運動員對運動器械的專門化知覺。表現為對器械的大小、形狀、彈性、性能的精確感知能力,對持械運行的速度、方向、幅度等的精確反應能力。觸覺、視覺、運動覺(尤其是肌肉運動感覺和觸覺的精細分化與結合)對器械感的形成起著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