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動作的解剖學分析是運動形態學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是人體運動學的解剖學部分(見運動生物力學),其目的是從人體結構的角度分析運動動作的規律性,為學習和提高動作質量提供理論依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運動動作的解剖學分析
- 性質:運動形態學的一個組成部分
- 目的:分析運動動作的規律性
- 特點:為了便於分析,將動作分幾個階段
學科目的,分析,原因分析,具體措施,
學科目的
運動形態學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是人體運動學的解剖學部分(見運動生物力學),其目的是從人體結構的角度分析運動動作的規律性,為學習和提高動作質量提供理論依據。
分析
運動動作雖然有多種多樣,但從人體結構角度分析,它具有一定的規律性。任何動作都是以肌肉收縮為動力,牽引骨骼,圍繞關節而運動的。骨與關節是運動的被動部分,肌肉則是主動部分。肌肉在人體運動中處於重要位置。分析運動動作時,其重點為肌肉。因此,在進行動作分析之前,必須先了解肌肉的功能。
肌肉由許多肌纖維構成。在做動作時,肌纖維可以縮短,也可以被動地伸長,還可以處於既不縮短也不伸長的狀態。肌纖維處於縮短狀態時所做的工作叫做克制工作,這是運動動作中較常見者,如三角肌纖維收縮就可使兩臂側平舉。肌纖維處於伸長狀態時所做的工作叫退讓工作,在負重的情況下緩慢地屈肘關節,使上臂後面之肱三頭肌纖維被拉長時所做的工作,就屬此類。做克制工作和退讓工作時,肢體是處於運動的狀態,所以這種產生運動的工作又稱為動力工作。與此相反的另一種工作為靜力工作,即肌纖維長度不變,既不縮短也不伸長,可是肌肉的緊張程度(張力)增加,如兩臂保持側平舉時,三角肌纖維長度不變,但其張力增加,以克服兩臂下垂的重力,就屬此類。
每個關節的運動,都不是單純地由一塊肌肉來完成,而是由一群肌肉完成的。而在這一肌群中各個肌肉所起的作用又不完全一樣,其中直接完成動作的肌肉叫原動肌,與其作用相反的肌肉叫對抗肌。例如屈肘時,上臂前面的肱二頭肌、肱肌和前臂外側的肱橈肌是屈肘的原動肌,而上臂後面的肱三頭肌是屈肘的對抗肌,其肌纖維被拉長,但保持一定的緊張度,使屈肘時的原動肌在收縮過程中免於因動作過猛而受傷。有時在做某個動作時,只需一個關節運動,要求鄰近的關節固定不動。以便使活動這個關節的肌肉能充分發揮力量。這種使鄰近關節固定不動的肌肉,叫固定肌。如用力屈肘時要求肩關節固定,所以肩關節周圍的肌肉則稱為固定肌。
在分析運動動作時除了要注意肌肉收縮力以外,還要注意重力和摩擦力等。這些力產生於身體外部,因而稱為外力。肌肉收縮力產生於身體內部,所以稱為內力或肌力。內力和外力往往同時作用於人體,其作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如果在肢體上兩種力的方向相反,肌力大於外力時,肢體則朝著與外力相反的方向運動。例如作高抬腿跑時,大腿於髖關節處做向上屈的動作,其原動肌就是與重力相反的一側的髂腰肌、股直肌(圖1)等。若負重蹲起時,身體需由蹲位伸直向上,這時為了克服槓鈴和身體各部分向下運動,則蹲起的原動肌主要為臀大肌、股四頭肌和小腿三頭肌(圖2)。如果作用於肢體的兩種力的方向一致,肢體運動速度則快,其原動肌則是位於肢體運動方向同一側的肌群。例如,排球運動員在跳起正面扣球時,上肢在肩關節處作伸與內收動作,其重力也有使上肢向下的作用,所以上肢內收和伸的速度要超過重力向下的速度。這時扣球動作的原動肌,就是使上臂在肩關節處伸和內收的肌群,即胸大肌、背闊肌和三角肌(圖3)等。如果作用於肢體時兩種力的方向相同,而肢體運動速度慢於重力,則原動肌是位於肢體運動方向相反的一側的肌群。例如在雙槓上做雙臂屈伸慢落下時,上臂在肩關節處外展和伸,重力也是使上臂在肩關節處外展和伸;為了提高訓練效果,使身體下落速度小於重力速度,原動肌就是位於與肢體運動方向相反的一側,即使上臂在肩關節處內收和屈的胸大肌和背闊肌。
了解肌肉的工作以後,就可著手對運動動作進行解剖學分析。運動動作比較複雜,又因有連貫性,動作過程較快,所以用眼睛觀察往往不易發現問題。若要做確切的分析,最好能用電影或錄相將動作記錄下來,然後製成連續電影圖片,這樣才可以對動作進行詳細的觀察分析。
為了便於分析,可將動作劃分成幾個階段。如單槓上的引體向上動作,可劃分為懸垂、引體向上和還原3個階段等。然後,根據圖片描述各階段身體各部分的動作姿勢,說明各個階段動作中肢體在關節處的運動方向,這樣才能分析出在關節處運動的原動肌。例如,引體向上的開始姿勢,即懸垂階段,上肢伸直,懸於單槓上,兩手距離與肩同寬,手掌面向身體,拇指與其他四指相對。引體向上階段:上臂在肩關節處伸,原動肌為胸大肌、大圓肌、背闊肌與三角肌後部,做動力工作;肩胛骨下迴旋和內收,原動肌為斜方肌、菱形肌與胸小肌,做動力工作;上臂在肘關節處屈,其原動肌為肱二頭肌、肱肌與肱橈肌;橈尺關節保持外旋位置;腕關節保持微屈,原動肌為屈腕肌群,做靜力工作;指關節保持微屈,原動肌為屈指肌群,做靜力工作;第一掌指關節,保持內收姿勢,原動肌為拇指內收肌,做靜力工作。還原階段:肩關節由伸到屈;肩胛骨由下迴旋變為上迴旋,內收變為外展;橈尺關節、腕關節、指關節和第一掌指關節保持靜力工作。
原因分析
除了分析原動肌以外,還應分析妨礙動作完成的一些消極因素,如重力、對抗肌、韌帶等。例如,在引體向上階段,原動肌主要用來克服身體下垂的重力。引體向上是發展肩關節伸肌、肘關節屈肌和使肩胛骨下迴旋、內收的肌群力量的一種簡易的練習。為了進一步發展這些肌肉力量。
具體措施
在做動作時可以在身體上增加一定負荷(沙袋槓鈴片等),或加大兩手握槓距離。通過動作分析,可以找出動作的積極因素(原動肌)和消極因素(重力、對抗的肌力和韌帶阻力等)。在做動作時,如能充分利用這些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就可以提高動作質量,並可避免發生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