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走:從少年到青年》一書,以自傳形式,記錄了張煒從少年到青年時期的文學成長曆程。作者以平實而內蘊深厚的語言,展現了懷有夢想的文學家不懈追尋,充滿奇遇的文學成長曆程。懷有文學夢的青年掮著背囊,在山區和平原間遊走,居無定所。這幅極具浪漫和古典主義色彩的畫面,就是張煒少年到青年求學歷程的寫照。堂·吉歌德式的青年執拗地選擇用放逐的流浪方式進行文學創作,用自己最深切的感受解讀叢林、河流和世間萬物,思索價值、精神和意義,以安頓自己的靈魂。在那段貧瘠而迷茫的歲月里,心急火燎地尋師訪友、與每一個志同道合的人探討文學、在政治環境轉好的時候義不容辭選擇深造,並在出名以後,孜孜不已地奔走詩歌博物館和創立萬松浦書院,那份執著之中的喜悅和歡樂、阻礙和困惱都無不令人動容。
基本介紹
- 書名:遊走:從少年到青年
- 作者:張煒
- 出版日期:2012年9月24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9522859
- 外文名:From Thejuvenile to the Youth
-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頁數:230頁
- 開本:32
- 定價:34.8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名人推薦,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遊走:從少年到青年》編輯推薦:我們看到了一代文豪如何在窘困的境遇里完成自己從少年到青年時期的成長蛻變。因為從小獨居叢林,作者敏感而寂寞的心靈在很早的時候就種下了大自然的種子。這顆種子的力量讓他在極其痛苦的幼年時期,得以免遭苦難。下著雪的清晨,作者背起行囊一口氣翻過兩座大山。他站在山頂回望身後白白的混沌世界,好像站在了另一個成長的分界線上。
離家的少年開始了文學追夢旅程。在那個一切都很單純又荒蠻的年代,“遊歷”成了文學青年們最為廉價和快捷的通往理想的路。不同於時下的浮躁網路時代,那個時代的年輕人,憑著一腔熱血,聚集在一塊創辦文學社和各種文學刊物。這段時期活躍的文學活動,為他之後的文學成就奠定了基調。文學讓他更珍視友情。
幾十年過去了,這個世界變了,作者再談文學往事,總覺得一切都像夢境。夢境既美好又遙遠。唯一真切的,是作者這一路走來,留給我們的一部一部優秀的作品。《古船》《九月寓言》《你在高原》……《古船》被兩岸三地評為“世界華語小說百年百強”和“百年百種優秀中國文學圖書”。《九月寓言》被評為“九十年代最具影響力作品”,作者也因此被評為“九十年代最具影響力作家”。《聲音》《一潭清水》《九月寓言》《外省書》《能不憶蜀葵》《魚的故事》《醜行或浪漫》等作品分別在海內外獲得全國優秀小說獎、莊重文文學獎、金石堂選票最受讀者歡迎圖書獎、中國最美的書獎、暢銷書獎等多種獎項。新作《你在高原》反響強烈,先後獲得華語傳媒獎年度傑出作家獎、鄂爾多斯獎、出版人獎、中國作家出版集團特等獎、茅盾文學獎等十餘項。
離家的少年開始了文學追夢旅程。在那個一切都很單純又荒蠻的年代,“遊歷”成了文學青年們最為廉價和快捷的通往理想的路。不同於時下的浮躁網路時代,那個時代的年輕人,憑著一腔熱血,聚集在一塊創辦文學社和各種文學刊物。這段時期活躍的文學活動,為他之後的文學成就奠定了基調。文學讓他更珍視友情。
幾十年過去了,這個世界變了,作者再談文學往事,總覺得一切都像夢境。夢境既美好又遙遠。唯一真切的,是作者這一路走來,留給我們的一部一部優秀的作品。《古船》《九月寓言》《你在高原》……《古船》被兩岸三地評為“世界華語小說百年百強”和“百年百種優秀中國文學圖書”。《九月寓言》被評為“九十年代最具影響力作品”,作者也因此被評為“九十年代最具影響力作家”。《聲音》《一潭清水》《九月寓言》《外省書》《能不憶蜀葵》《魚的故事》《醜行或浪漫》等作品分別在海內外獲得全國優秀小說獎、莊重文文學獎、金石堂選票最受讀者歡迎圖書獎、中國最美的書獎、暢銷書獎等多種獎項。新作《你在高原》反響強烈,先後獲得華語傳媒獎年度傑出作家獎、鄂爾多斯獎、出版人獎、中國作家出版集團特等獎、茅盾文學獎等十餘項。
作者簡介
張煒,山東省作家協會主席,被視為中國創作力最強、作品最豐、獲得榮譽最多、最受讀者歡迎的中年作家之一,三十歲之前即獲得了除茅盾獎之外的國內所有重要獎項,成為聲譽卓著的青年作家;爾後又在2010年內獲得文學最高獎“茅盾文學獎”首獎等十餘次,成為中國目前創作最豐富、最為引人注目的中年作家。發表作品一千三百餘萬字,被譯成英、日、法、韓、德等多種文字。在國內及海外出版《張煒文集》等單行本三百多部,獲獎六十餘次。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古船》《九月寓言》《外省書》《遠河遠山》《柏慧》《能不憶蜀葵》《醜行或浪漫》《刺蝟歌》及《你在高原》十九部;散文《融入野地》《夜思》《芳心似火》;文論《精神的背景》《當代文學的精神走向》《午夜來獾》等。
《古船》被兩岸三地評為“世界華語小說百年百強”和“百年百種優秀中國文學圖書”。
《九月寓言》被評為“九十年代最具影響力作品”,作者也因此被評為“九十年代最具影響力作家”。《聲音》《一潭清水》《九月寓言》《外省書》《能不憶蜀葵》《魚的故事》《醜行或浪漫》等作品分別在海內外獲得全國優秀小說獎、莊重文文學獎、金石堂選票最受讀者歡迎圖書獎、中國最美的書獎、暢銷書獎等多種獎項。
新作《你在高原》反響強烈,先後獲得華語傳媒獎年度傑出作家獎、鄂爾多斯獎、出版人獎、中國作家出版集團特等獎、茅盾文學獎等十餘項。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極具出版和收藏價值。
《古船》被兩岸三地評為“世界華語小說百年百強”和“百年百種優秀中國文學圖書”。
《九月寓言》被評為“九十年代最具影響力作品”,作者也因此被評為“九十年代最具影響力作家”。《聲音》《一潭清水》《九月寓言》《外省書》《能不憶蜀葵》《魚的故事》《醜行或浪漫》等作品分別在海內外獲得全國優秀小說獎、莊重文文學獎、金石堂選票最受讀者歡迎圖書獎、中國最美的書獎、暢銷書獎等多種獎項。
新作《你在高原》反響強烈,先後獲得華語傳媒獎年度傑出作家獎、鄂爾多斯獎、出版人獎、中國作家出版集團特等獎、茅盾文學獎等十餘項。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極具出版和收藏價值。
圖書目錄
序
第一章
第一章 少年紀事
第二章 求學今昔談
第三章 山地和平原
第四章 一些歷險和奇遇
第五章 書里書外
附錄
一、童年三憶
二、綠色遙思
三、我跋涉的莽野——我的文學與故地的關係
四、從蘆青河走向高原——陳占敏
五、張煒文學創作活動年表
第一章
第一章 少年紀事
第二章 求學今昔談
第三章 山地和平原
第四章 一些歷險和奇遇
第五章 書里書外
附錄
一、童年三憶
二、綠色遙思
三、我跋涉的莽野——我的文學與故地的關係
四、從蘆青河走向高原——陳占敏
五、張煒文學創作活動年表
後記
作為一個寫作者,在漫長的文學創作道路上有點像一個人迎著北風趕路,有時候難免會感到疲憊、寒冷、沮喪,有時候也會興致勃勃,有一種行走的快感。在這個時候給他一杯滾燙的酒,可能會把他身上的疲憊驅走一些,給他帶來一點溫暖。不過,即使沒有這杯酒,他還是要趕路的,因為這是他的命運,他一定要奔向自己的人生目標。只是喝酒也不要喝醉,喝醉了就走不了遠路。一個寫作者對待榮譽,對待來自他人的寶貴鼓勵,就像趕路人對待這杯酒一樣。張煒老師就是這樣的一個趕路人。
張煒老師在他的很多作品裡都寫到了“行走”。“行走”在他的作品裡,甚至在他的整個人生里都是一個無法脫離的影子。他不停地走,不停地跋涉,天南地北、山區平原地細細地走。這個過程里伴隨著閱讀、記錄和寫作。這些經歷滋生出極其珍貴的當代文學大家——張煒。
張煒老師在他的很多作品裡都寫到了“行走”。“行走”在他的作品裡,甚至在他的整個人生里都是一個無法脫離的影子。他不停地走,不停地跋涉,天南地北、山區平原地細細地走。這個過程里伴隨著閱讀、記錄和寫作。這些經歷滋生出極其珍貴的當代文學大家——張煒。
序言
以前,我對寫作者的自述類文字總有些不解,因為他們年復一年,為讀者寫下的東西已經足夠多的了,無論是虛構還是其他,最後作者在文字中並沒有給自己留下多少隱匿的空間——一個將大部分時間用來書寫的人,完全沒有必要進一步交待自己了。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的看法有些改變了。就是說,我理解作者在某個階段寫寫自己、自己的過去,總會有些原因的,有十足的理由。現在的這本《遊走:從少年到青年》,只寫了我的少年和青年時代。為什麼要應約寫這樣一本小書?
人在很長的一段時期內,總認為自己是世界上受苦最多的人——雖然有的從來沒有這樣說過,但心裡是這樣看的。當然我們也知道,只要是把苦難掛在嘴上的人,一般來說都有些可笑。所以他們閉口不說,卻要自覺不自覺地將自己與他人的經歷作比,結果很少發現有誰比自己經受了更多的痛苦。這也是我的情形,是我曾經有過的認識。
當年齡漸大,經歷增多,新的覺悟總會來臨的,這覺悟對人來說也許是至為寶貴的。我開始明白:世上的人各有各的痛苦,而且真正的痛苦許多時候是落在心底的,它們並不像外部看上去的完全一樣,所以有時候真的難以作出對比。如果換一個角度去看,我或許會發現自己不是受苦最多的人,而且還那么幸運。我有時甚至想:少年和青年時期啊,要能夠從頭重新經歷一遍就好了。可惜這是不可能的,一切都不再復返了。結果,我的回憶怎么也無法令自己沮喪,相反卻是產生了難以抑制的欣悅和感激。我真的是懷著感激的心情訴說一件件往事、那些極其特別的歲月……我筆下流瀉的,更多的還是青春、青春的歡樂。
這就構成了一種懷念——懷念流逝的時光。我也許害怕一切都遺忘和淹沒在渾茫的思緒之中,所以才要一遍遍地打撈往昔。與紙上的刻記同步進行的,還有另一份工作,那就是回頭翻看自己的照片。這一切在過去是最不被理解的事了,如今卻在一一做起來。當然這也不僅僅是懷念,還有總結。這是關於人生的階段性小結。這種小結的出現,一方面是為了更好地向前,另一方面也說明自己真的不再年輕了——這個事實好像第一次擱在了面前似的,讓人心頭一沉。撫摸這些文字和照片,就像撫摸自己的青春……
新的歲月正不可遏止地湧來,我要掮起背囊再次出發了。
2012年5月22日
人在很長的一段時期內,總認為自己是世界上受苦最多的人——雖然有的從來沒有這樣說過,但心裡是這樣看的。當然我們也知道,只要是把苦難掛在嘴上的人,一般來說都有些可笑。所以他們閉口不說,卻要自覺不自覺地將自己與他人的經歷作比,結果很少發現有誰比自己經受了更多的痛苦。這也是我的情形,是我曾經有過的認識。
當年齡漸大,經歷增多,新的覺悟總會來臨的,這覺悟對人來說也許是至為寶貴的。我開始明白:世上的人各有各的痛苦,而且真正的痛苦許多時候是落在心底的,它們並不像外部看上去的完全一樣,所以有時候真的難以作出對比。如果換一個角度去看,我或許會發現自己不是受苦最多的人,而且還那么幸運。我有時甚至想:少年和青年時期啊,要能夠從頭重新經歷一遍就好了。可惜這是不可能的,一切都不再復返了。結果,我的回憶怎么也無法令自己沮喪,相反卻是產生了難以抑制的欣悅和感激。我真的是懷著感激的心情訴說一件件往事、那些極其特別的歲月……我筆下流瀉的,更多的還是青春、青春的歡樂。
這就構成了一種懷念——懷念流逝的時光。我也許害怕一切都遺忘和淹沒在渾茫的思緒之中,所以才要一遍遍地打撈往昔。與紙上的刻記同步進行的,還有另一份工作,那就是回頭翻看自己的照片。這一切在過去是最不被理解的事了,如今卻在一一做起來。當然這也不僅僅是懷念,還有總結。這是關於人生的階段性小結。這種小結的出現,一方面是為了更好地向前,另一方面也說明自己真的不再年輕了——這個事實好像第一次擱在了面前似的,讓人心頭一沉。撫摸這些文字和照片,就像撫摸自己的青春……
新的歲月正不可遏止地湧來,我要掮起背囊再次出發了。
2012年5月22日
名人推薦
張煒是思想底蘊上最為深厚和深邃的小說家之一,自魯迅以後,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中像張煒這么注重作品的思想性和哲學內涵的作家,已經不多了。
——嚴家炎(《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他是一個優秀的文學領域的長跑選手,他用心跑過了一千多萬字,這是空前絕後的,他對土地、歷史、文化、精神的關懷,這種堅守讓很多讀者感動,也是我學習的榜樣。
——著名作家韓少功
文壇不乏才華橫溢者,可語言能到這種自由、放鬆、揮灑自如、句句見彩的境地,也確乎太難了。張煒把狹小的、原始形態的、蕪雜的方言變成了如此美妙、有力、前無古人,也許將後無來者的現代文學語言,他無疑是這個時代最優秀的天才性作家。
——著名作家陳應松
在三十餘年文學創作的歷程中,張煒對文學始終葆有一顆赤誠之心、虔敬之心,孜孜不倦地大量讀書,潛心有難度的寫作,有時不惜將自己逼入困境。
——著名作家、作協主席鐵凝
張煒是大自然的兒子,是無所不容的大自然教會了他一切,成為一名作家。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邱勛
張煒是中國當代創作最豐、最受推崇的作家之一。在西方,張煒一直是個謎一樣的人物。
——美國著名漢學家HowardGoldblatt(葛浩文)
在我的長期檢索、閱讀和研究中,在我長達50多年的出版生涯中,我可以肯定無疑地說,張煒是亞太地區最優秀、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
——美國著名索引家、美國前索引委員會副主席羅伯特.鮑曼
‘鑒於您在現代小說、詩歌、批評等方面的突出成就,您的超過600萬字的風格犀利的現代文學著作,為所有文化領域包括美洲地區的作家樹立了傑出的典範,您的理想主義和對於大自然的熱愛滲透於您的全部作品,也沉澱於您細緻敏感的寫作之中。儘管您的寫作保留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印記,但我們仍然認定它具有全人類的普世價值及意義’。
——美國總統亞太裔顧問委員會給張煒頒發傑出成就獎的授獎詞
他既不太注重形式的別致,也不願以特別好看的故事譁眾取寵,他很本色,很真,他追求的只是心靈的表達,是力求清晰的陳述和思辨,是懇切的訴說,是忘情的自吟。在張煒的寫作中,這一切常常到了固執的、無暇他顧的程度,所以在許多人看來,就有些不可理喻。
——作家、評論家洪浩
我曾把張煒的一個人物比作葡萄園裡的哈姆雷特。張煒自己何嘗不也是一個哈姆雷特式的人物。他固守著寧靜的葡萄園,默默地思考生與死,功利與永恆,技術與道德律的終極問題,以筆為矛,抗辯著市場化和現代工具對精神家園的侵襲,進攻的規模越大,他的抗爭越決絕而有力。
——文學評論家雷達
張煒的思想並不高蹈,它始終貼著大地內部跳躍的心臟,從中我們可以讀出自然的豐盛、傳統的韌性、現實的疼痛、靈魂的赤誠,從中我們還可以讀出雨果的人道、托爾斯泰的溫潤、里爾克的敏感、卡夫卡的驚悚,當然還有蒲松齡於平原枯槁、夜色荒涼中對生命的不離不棄和對愛情火熱、激越的想像。
——中國作協創研部副主任何向陽
他的作品充滿理想主義的光彩,他以詩人的情懷,抒寫他對大地的深情與對大自然的摯愛,抒寫豐富複雜的中國經驗與多姿多彩的傳奇人物,為當代漢語寫作樹立了美好的典範。張煒是中國當代具有經典意義的傑出作家。
——《當代作家評論》主編林建法
——嚴家炎(《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他是一個優秀的文學領域的長跑選手,他用心跑過了一千多萬字,這是空前絕後的,他對土地、歷史、文化、精神的關懷,這種堅守讓很多讀者感動,也是我學習的榜樣。
——著名作家韓少功
文壇不乏才華橫溢者,可語言能到這種自由、放鬆、揮灑自如、句句見彩的境地,也確乎太難了。張煒把狹小的、原始形態的、蕪雜的方言變成了如此美妙、有力、前無古人,也許將後無來者的現代文學語言,他無疑是這個時代最優秀的天才性作家。
——著名作家陳應松
在三十餘年文學創作的歷程中,張煒對文學始終葆有一顆赤誠之心、虔敬之心,孜孜不倦地大量讀書,潛心有難度的寫作,有時不惜將自己逼入困境。
——著名作家、作協主席鐵凝
張煒是大自然的兒子,是無所不容的大自然教會了他一切,成為一名作家。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邱勛
張煒是中國當代創作最豐、最受推崇的作家之一。在西方,張煒一直是個謎一樣的人物。
——美國著名漢學家HowardGoldblatt(葛浩文)
在我的長期檢索、閱讀和研究中,在我長達50多年的出版生涯中,我可以肯定無疑地說,張煒是亞太地區最優秀、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
——美國著名索引家、美國前索引委員會副主席羅伯特.鮑曼
‘鑒於您在現代小說、詩歌、批評等方面的突出成就,您的超過600萬字的風格犀利的現代文學著作,為所有文化領域包括美洲地區的作家樹立了傑出的典範,您的理想主義和對於大自然的熱愛滲透於您的全部作品,也沉澱於您細緻敏感的寫作之中。儘管您的寫作保留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印記,但我們仍然認定它具有全人類的普世價值及意義’。
——美國總統亞太裔顧問委員會給張煒頒發傑出成就獎的授獎詞
他既不太注重形式的別致,也不願以特別好看的故事譁眾取寵,他很本色,很真,他追求的只是心靈的表達,是力求清晰的陳述和思辨,是懇切的訴說,是忘情的自吟。在張煒的寫作中,這一切常常到了固執的、無暇他顧的程度,所以在許多人看來,就有些不可理喻。
——作家、評論家洪浩
我曾把張煒的一個人物比作葡萄園裡的哈姆雷特。張煒自己何嘗不也是一個哈姆雷特式的人物。他固守著寧靜的葡萄園,默默地思考生與死,功利與永恆,技術與道德律的終極問題,以筆為矛,抗辯著市場化和現代工具對精神家園的侵襲,進攻的規模越大,他的抗爭越決絕而有力。
——文學評論家雷達
張煒的思想並不高蹈,它始終貼著大地內部跳躍的心臟,從中我們可以讀出自然的豐盛、傳統的韌性、現實的疼痛、靈魂的赤誠,從中我們還可以讀出雨果的人道、托爾斯泰的溫潤、里爾克的敏感、卡夫卡的驚悚,當然還有蒲松齡於平原枯槁、夜色荒涼中對生命的不離不棄和對愛情火熱、激越的想像。
——中國作協創研部副主任何向陽
他的作品充滿理想主義的光彩,他以詩人的情懷,抒寫他對大地的深情與對大自然的摯愛,抒寫豐富複雜的中國經驗與多姿多彩的傳奇人物,為當代漢語寫作樹立了美好的典範。張煒是中國當代具有經典意義的傑出作家。
——《當代作家評論》主編林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