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民文化與中國社會(增修版)》是2014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學泰。
基本介紹
- 書名:遊民文化與中國社會(增修版)
- 作者:王學泰
-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10月
- 頁數:738 頁
- 定價:78 元
- ISBN:978-7-203-08731-1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劉、關、張桃園結義前,為何關羽張飛要殺掉對方一家老小?綠林好漢手中的朴刀是一種介乎農具和兵器之間的器具?殺人放火可以當官?窮人靠著力氣和膽量也能吃香喝辣?香港影片中,為何警察和地下秘密社團都要拜關二爺?
江湖是遊民生活的空間,也是乾犯法紀、為非作歹的淵藪,凡是敢於與主流社會對抗的秘密組織成員、打家劫舍的綠林豪強、闖蕩江湖的各類人士,乃至稱霸一方、為人所懼的痞棍,都會被畏懼者恭送一項“好漢”的帽子。逼上梁山是“造反有理”的過程與歸宿。不義之財,取之何礙,是遊民動驚生涯中的一個重要的“理論”,總的說來,它仍是“強盜邏輯”。
本書全面系統地論述了遊民、遊民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傳統文學的密切關係,遊民文化對於文學創作,特別是對於通俗文學的創作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他們的思想意識,習慣作用,也因通俗文藝的流傳而深入到了各個階層,本書闡述深刻,可讀性強。
作者簡介
作者王學泰,原籍山西清源(現名清徐),1942年底生於北京。2003年退休前任文學研究所古代室研究員,後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王學泰“遊民文化”,與吳思“潛規則”、余英時“士文化”被稱為中國當代三大人文發現。
目錄
序言
第一章 緒論
一、被學術界忽視的遊民與遊民文化
二、遊民意識是不是真正存在?
三、什麼是遊民?
四、本課題研究的理論意義與實踐意義
第二章 中國社會結構的特點及其成員的地位
一、聚族而居的自然與社會背景
二、宗法國家時期的社會結構及其解體
三、漢至唐——族居與地主莊園經濟的結合時期
四、宋代及宋代以後宗法家族制度的確立
五、鄉土社會造就了鄉土意識
第三章 脫離了宗法與家族秩序的人們
一、什麼是“脫序”?
二、社會動亂的主力軍——流民
三、游士的輝煌與解體
四、自命為社會良心的遊俠
五、歷代統治者對待流民、游士、遊俠的態度
第四章 城市遊民群體的形成
一、五代戰亂對傳統的衝擊
二、宋代社會風貌的變遷
三、遊民群體形成的初期——兩宋、元到明中葉
第五章 江湖藝人與通俗文藝作品
一、“江湖”——遊民生活的空間
二、兩宋時代的江湖藝人
三、早期通俗文藝作品所反映的遊民生活與遊民意識
第六章 遊民情緒與遊民意識的載體
一、《水滸傳》和《三國志演義》
二、遊民意識在《水滸傳》和《三國志演義》等通俗作品中的表現
第七章 從遊民到帝王——一個個案的分析
一、談所謂對農民的“背叛”
二、朱元璋的生平和造反實踐
三、朱元璋的治國之術
四、從遊民到帝王的思想轉化
五、《英烈傳》等通俗小說中的朱元璋和朱元璋集團
第八章 通俗文藝與遊民意識的傳播
一、通俗文藝傳播的存在
二、通俗文藝的傳播
三、“三教”之外,還有一教——通俗文藝中遊民意識的影響
四、小說教中的英雄崇拜
五、傳播中的反傳播力量
第九章 遊民意識與通俗文學的演變
一、“說唐”小說系列的構成及其早期作品
二、遊民知識分子與文人共同創作的《隋史遺文》
三、作為遊民知識分子作品的《說唐》
四、背離了社會主流思想的遊民意識
第十章 明中葉以後遊民的發展和組織化過程
一、明中葉以後的人口、流民與遊民
二、社會的遊民化與遊民的社會化
三、在通俗文藝影響下的遊民結社
第十一章 天地會與通俗文藝
一、兩種不同的秘密會社與安清幫
二、天地會的產生與通俗文藝作品的關係
第十二章 遊民、遊民組織與通俗小說
一、遊民的分化與通俗小說
二、會黨活動的公開化及其在通俗文學中的反映
三、武俠小說中的幫會
結語
附錄:遊民政治
中國政治革命不成就及社會革命不發生之原因
引用書目
後記
增修版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