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鼠效應是指以個人的感受和認知能力為判斷標準時所產生的自我認同與事實所存在的偏差,是指面對同一事物不同人所做出的非統一性反應, 往往人與人因事或因物所產生的爭執和矛盾就是在自我認同與事實存在偏差前提下發生的,在生活中如果有一隻老鼠突然出現在眾人面前,一定有人感到驚訝,有人視而不見,有人避而遠之,也會有人試著追打,那么,我們該如何來定義老鼠的形象呢?它是不驚不恐者眼中的不懼之物,還是避而遠之者眼中的可怕之物,還是試著追打者眼中的可恨之物,但是,老鼠還是那隻老鼠,為什麼同一隻老鼠卻使人對它做出了不同的看法和反應,是老鼠在作怪,還是我們自己在作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遇鼠效應
- 範疇:社會現象,哲學
- 基本概念:不同人所做出的非統一性反應
- 提出人:婁傑
效應由來,效應啟示,效應表現,對與錯,美與醜,生活中,企業中,避免方式,
效應由來
遇鼠效應是由中國死亡教育第一人婁傑提出,河南省永城市人,主持人,婚詩創始人,THPT創始人(The host Personal tailor主持人私人訂製),他提出了握拳法則、逐光效應和死亡方程式,同時也是一名作者,遇鼠效應就是出自他的同名在創長篇小說《遇鼠效應》。遇鼠效應是婁傑於2009年做的一個實驗,他將一隻肥大的老鼠在人口密集的廣場突然從鼠籠里放生,這時看到老鼠的人們作出了幾十種不同的表情和行為反應,通過這次實驗他得出一個結論,就是不受人的思想、感覺等主觀手段的影響而能保持其真實性客觀性的事物,逐漸被以個人因素為評判的標準所取代。
效應啟示
在這個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不斷取得成就的時代,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類逐漸擺脫了無物可食對生命的威脅,隨之人的行為方式和評判標準直接受到感情和利益的影響,在感情和利益的影響下不受人的思想、感覺等主觀手段的影響而能保持其真實性客觀性的事物,逐漸被以個人因素為評判的標準所取代,受利益影響方面例如:趙高試圖要謀朝篡位,為了試驗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順從他的意願,特地呈上一隻鹿給秦二世,並說這是馬。秦二世不信,趙高便藉故問各位大臣。不敢逆趙高意的大臣都說是馬,而敢於反對趙高的人則說是鹿。後來說是鹿的大臣都被趙高用各種手段害死了。通過這個故事可以把鹿看做是過街的那隻老鼠,凡是言馬者都是以趙高為利益中心,言鹿者都是以秦二世為利益中心,由此可見,利益直接影響著人的行為方式,甚至可以鹿馬不分,顛倒黑白。
受感情方面的影響例子很多例如:辦事托關係找熟人,例如:如果你發現不遠處有人摔倒了,你會直接跑過去將他扶起嗎,你還是視而不見,如果是你的朋友或親人你又會怎么做,難道就沒有人去幫他嗎?再例如:和珅受寵於乾隆,縱然乾隆知他貪贓枉法,由於和珅投其所好左右了乾隆的行為方式,乾隆死後,嘉慶帝宣布和珅的二十條大罪,下旨抄家,亡命獄中,我們可以把和珅比作那隻過街老鼠,由此可見,感情直接影響著父子兩位皇帝的不同行為方式。
效應表現
對與錯
一件事和一個人的是與非對與錯是很難區分的,就像那隻老鼠一樣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看法,在馬哲辨析題中有這樣一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是對客觀真理的否定。 答:這個觀點是錯誤的。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的認識,講真理是客觀的,主要是指真理有著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內容,但是,作為反映真理的人的形式是主觀的,由於人們的知識結構、認識能力和認識角度等不同,人們對同一事物的認識會有主觀差異性,因而會造成“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美與醜
一個人的美與醜在不同人的眼中是不同的,有人認為善良的人是美的,有人認為知性求真的人是美的,也有人認為相貌出眾,身材傲人的人是美的,那么美的標準是什麼,醜的標準又是什麼,有句古話:“情人眼裡出西施“那么也就是說美的標準基於愛她的人,而不是基於美的標準。
生活中
1. 當有人乞討時,有人會給予幫助,有人會無視的走過,也會有人認為是騙子。
2. 當你和某人發生爭執,有人認為你是對的,也有人認為你是錯的。
企業中
1. 當企業在員工大會上提出試行新的政策,同意的往往有助於個人利益的發展,相反,不同意的往往有礙或有損個人利益的發展。
2. 當員工對某管理人員的管理方式表示不滿時,可能是因為抗議者對被抗議者的人本身就不滿,但同時被抗議者可能還有很多支持者。
避免方式
我們即是那隻老鼠還要面對那隻老鼠。
1. 換位思考
2. 擺脫個人因素(得失,愛恨等等)
3. 求真,不與假想中事實保持一致
4. 不要以個人的感受和認知能力等為判斷標唯一準,更不要對這一標準盲目的自我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