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中國(2022年1月中信出版集團出版的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遇見中國》是2022年1月中信出版集團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遇見中國
  • 作者: [美國] 麥可·桑德爾、 [美] 德安博 編
  • 譯者:朱慧玲、賈沛韜
  •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 出版時間:2022年1月
  • 頁數:332 頁
  • 定價:68 元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21736984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中國讀者早已不會因為一位外國學者的到訪而感到新奇,但哈佛大學哲學教授麥可·桑德爾的到來仍讓中國讀者興奮。桑德爾因為網路公開課《公正》而為中國公眾所熟知,在2007年到訪中國後,更是獲得了“通常只有好萊塢明星和NBA球員才能享有的受歡迎度”。
桑德爾說:“我去過很多國家,可能除了美國之外,中國有關自由市場的構想和道德直覺是最深刻的。”桑德爾一直期望能更深入地了解中國哲學,並從中汲取資源。2016年,桑德爾專程來到中國,與中國哲學領域的國內外學者進行了為期兩天的探討。與會專家從中國哲學當中有關德性、家庭、共同體等觀念出發,反觀桑德爾的政治哲學思想,指出它與中國哲學思想的可能性關聯和衝突。桑德爾針對這些批評或思考,給了出自己的回應。後來,各位學者的與會論文與桑德爾的回應結集成冊,就形成了這本《遇見中國》。
《遇見中國》是一部具有啟發意義的中西哲學平等對話之作。它體現了自晚清、五四以來,中國文化的兩個轉向:一是中國對西方思想文化由全盤接受走向反思與辯證,二是中國對自身傳統思想文化,由批判、全盤否定走向重新發現與求證。與桑德爾的相遇,為我們重新發現傳統的價值,提供了契機。
麥可·桑德爾在《向中國哲學學習》中總結道:“中國哲學和西方哲學之間任何一種相互學習的方案,均應該從接受某種不對稱開始。我的朋友、前哈佛大學同事杜維明先生曾經說過,中國是一種學習型文明,而西方是一種教導型文明。他在這樣說的時候,並不是在稱讚西方。我認為他是在說,那些認為自己是在給世界上其他國家傳達指令的社會,終會陷入一種狂妄自大。他們的學說會墮落為布道。一種一心從事教導和布道的文明,不僅會招致普遍的憎恨,自己也會喪失面向世界、聆聽世界並向世界學習的能力。我很感激這本書的對話者,他們慷慨地貢獻了自己的思想,饋贈了批判性的互動。”

圖書目錄

引言 桑德爾與中國的相遇\ 歐逸文
第一編 正義、和諧與共同體
第1章 無和諧的共同體?—對麥可·桑德爾的一種儒家式批評\李晨陽
第2章 個人、家庭、共同體及其他—對桑德爾正義觀各主題的若干儒家式反思\白彤東
第3章 作為美德之正義、依據美德之正義以及/抑或關於美德之正義—儒家對桑德爾正義觀的修正\黃勇
第二編 公民德性與道德教育
第4章 桑德爾的德性觀念\朱慧玲
第5章 關於桑德爾論共和主義德性的思考\陳來
第三編 多元主義與完美:桑德爾與道家傳統
第6章 性別、道德分歧和自由—中國語境中桑德爾的公共善政治\王蓉蓉
第7章 滿足、真實的假裝以及完美—桑德爾《反對完美》與道家\德安博
第四編 個人觀念:桑德爾與儒家傳統
第8章 儒家倫理中“人”的理論化\安樂哲
第9章 如何不考慮道德主體而思考道德\ 羅思文
第10章 對儒家角色倫理的一種桑德爾式回應\德安博
第五編 桑德爾的回應
第11章 向中國哲學學習\麥可·桑德爾
致謝
譯後記

作者簡介

麥可·桑德爾(Michael Sandel)
哈佛大學政治哲學教授,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社群主義的代表人物。近年來,他因為哈佛大學公開課《公正》的傳播而為中國大眾熟知,並曾多次來中國講學、演講,其亞里士多德式的互動風格深受學生歡迎,為中國的公共哲學討論開啟了先河,掀起了“桑德爾熱”。他的著作涉及正義、倫理學、民主和市場等主題,其作品被翻譯成30種文字,暢銷全球並引起熱議。其代表作有《自由主義與正義的局限》《公正》《金錢不能買什麼》《公共哲學》《精英的傲慢》等。
德安博(Paul J. D’Ambrosio)
美國波士頓人,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副教授,主講中國哲學。他發表了大量有關儒家、道家、新道家以及當代比較哲學的文章,並將諸多書籍從中文翻譯成了英文。與其師德國漢學家漢斯-格奧爾格·梅勒(Hans-Georg Moeller)合著《游心之路:<莊子>與現代西方哲學》。
【作者簡介】
麥可·桑德爾
哈佛大學政治哲學教授,他的著作涉及正義、倫理學、民主和市場等主題,先後被翻譯成30種文字。他曾在北京、上海、西安、廣州、廈門、深圳、香港等多個地方的大學和公共場館做過講座。桑德爾有多部著作被翻譯成中文先後出版:《公正:該如何做是好?》《金錢不能買什麼:金錢與公正的正面交鋒》《反對完美》《民主的不滿》《公共哲學》《自由主義與正義的局限》《精英的傲慢》等。
德安博
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副教授。他教授中國哲學,還擔任該大學英語碩士和博士項目的負責人、跨文化中心主任。他發表了大量有關儒家、道家、新道家以及當代比較哲學的文章,並將諸多書籍從中文翻譯成了英文。他與其師德國哲學家漢斯—格奧爾格·梅勒合著《游心之路:〈莊子〉與現代西方哲學》,並完成書稿《中國古代哲學中的虛偽、撒謊和假裝》。
安樂哲(Roger T.Ames)
北京大學人文講席教授、漢學家、博古睿學者。他做了諸多有關中國哲學和文化的解釋性研究,最近的研究是《儒家角色倫理學:一套特色倫理學辭彙》。他還與其他學者合作將很多中國哲學經典翻譯成英文,包括《論語》《道德經》《孝經》等。目前他倡導儒家角色倫理,試著根據該傳統自身的術語來加以理解。
白彤東
復旦大學教授、東方學者、哈佛大學埃德蒙·薩夫拉倫理中心2016—2017年度博古睿學者。他的研究興趣包括中國哲學和政治哲學,並出版了兩本專著:《舊邦新命:古今中西參照下的古典儒家政治哲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和《中國:中央之國的政治哲學》(China: The Political Philosophy of the Middle Kingdom, Zed Books, 2012)。目前他致力於修訂和擴充第一本書,並準備用英文出版。他還是復旦大學中國哲學(中國哲學與文化)英文碩士項目負責人。
黃勇
復旦大學哲學博士、哈佛大學神學博士,現為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教授。出版多部著作,發表中英文論文百餘篇。因學術出版物的質量和數量得到雙重認可,於2005年獲得“錢布利斯研究獎”。黃勇教授目前正在完成另一部書稿《差異倫理:向道家莊子學習》。
陳來
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他在儒學研究,尤其是宋明儒學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最著名的作品有:《朱子哲學研究》(1988)、《朱子書信編年考證》(1989)、《有無之境:王陽明哲學的精神》(1991)和《宋明理學》(1992)。除此之外,他還發表了大量論文。陳來教授還是中國其他11所大學的榮譽教授,16家學術期刊的編委會成員。
李晨陽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哲學系創系主任兼哲學教授。著有《儒家和諧哲學》(2014)、《道與西方的相遇:中西比較哲學重要問題研究》(1999)、《多元世界中的儒家》(中文版,2005),發表論文百餘篇。他還編輯了《聖人與第二性》(2000)、《東亞對民主的挑戰:比較視野中的政治賢能主義》(與貝淡寧合編,2013)、《道德教化與儒家品質:與喬爾·J. 考普曼商榷》(與倪培民合編,2014)、《中國形上學及其問題》(與富蘭克林·珀金斯合編,2015)等著作。他還是北美中國哲學家聯合會的創立者兼主席、香港城市大學高級訪問學者(2005—2006)、ACE(美國教育理事會)學者(2008—2009)、史丹福大學行為科學高級研究中心第一位博古睿學者(2015—2016)。目前,李教授擔任國際中國哲學會主席,是20多家學術期刊與組織的編委會成員。
歐逸文(Evan Osnos)
《紐約客》雜誌特約撰稿人、布魯金斯學會成員;常駐華盛頓特區,撰寫外交事務與政治的相關文章。著有《野心時代:在新中國追求財富、真理和信仰》,並獲得2014年美國國家圖書獎。他在北京生活了8年,2008—2013年擔任《紐約客》駐中國通訊員;在此之前,他擔任《芝加哥論壇報》北京分社社長,策劃了一系列文章,並獲得了2008年普利茲調查性報導獎。
羅思文(Henry Rosemont Jr.)
美國漢學家、宗教學家、馬里蘭州聖瑪麗學院喬治·維爾馬·里夫斯人文杰出教授。自2002年起一直是布朗大學宗教學研究的訪問學者;曾任上海復旦大學富布賴特高級講師,為時三年。著有《中國之鏡》、《理性與宗教體驗》、《有沒有一種普遍性的宗教語法?》(與休斯頓·史密斯合著)、《莫把〈論語〉作書讀》等作品。編輯或翻譯多部作品,包括《萊布尼茲:論中國》(與丹尼爾·庫克合著)、《〈論語〉的哲學詮釋》(與安樂哲合著)。
王蓉蓉
史丹福大學行為科學高級研究中心2016—2017年度博古睿學者、洛約拉·馬利蒙特大學哲學教授。曾任亞洲與比較哲學協會主席(2016—2018),著有《陰陽:中國思想和文化中的天地之道》,編有《全球化時代的中國哲學》與《中國思想與文化中的女性形象:從先秦到宋代》,另外還發表了多篇學術論文,並在中國開展了有關當代女性道家的調查研究。經常在北美、歐洲、亞洲各地做學術講座,是多家媒體、律師事務所、博物館、K-12教育者和醫療機構的顧問,是電影《龍威小子》(2010)的文化顧問。
朱慧玲
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哲學系副教授、清華大學哲學博士、哈佛大學 2009—2010年度訪問學者、哈佛大學政府系2017—2018年度高級訪問學者。翻譯多部著作,包括《公正:該如何做是好?》《道德之維》《正義的前沿》《公共哲學》《保守主義的精神》,逾百萬字;另發表和翻譯多篇學術論文。
【譯者簡介】
朱慧玲
首都師範大學哲學系副教授,哈佛大學政府系高級訪問學者。研究方向為倫理學、政治哲學,代表譯著有《公正》《保守主義的精神》等。
賈沛韜
清華大學哲學博士,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學院及天行教育哲學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