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規模
計算機、多媒體語音教室、自然、勞動、美術、音樂、書法、少先隊活動室等專業教室的安裝及投入使用;閉路電視系統的重新安裝;課件室、多媒體教室的添置,校園區域網路的建設,使該校從硬體上向辦學現代化邁進了一大步。
“我愛中華”、“幸福童年”、“中華古詩文”、“創造天地”“看世界”、“翱翔”“名言警句”“熱愛大自然”等浮雕的設計創作與亮相充分體現了以美興校,構思學校未來發展的辦學思想。
目前學校有16個教學班60名教職工。有國小高級教師28人,青年教師34人(市級骨幹3人,區級骨幹10人)。現在該校40歲以下的教師全部參加每周兩個小時的英語學習,全校教師參加每周一次的課件製作的培訓,以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
學校發展
學校重視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人才觀、質量觀,努力探索適應未來發展需要的人才培養途徑和方法。在課程設定上注重學生多種素質的培養。隨著“非遺”傳承教育的發展,1——6年級全部開設了栩栩如生的京劇、書法、泥塑等課(課外班);1——3年級開設了一節閱讀課;學校還在全校開展了中華古詩文誦讀活動,平均每天有10分鐘的古詩誦讀時間(現已停止),學校還被中國青少年發展基會評為首批“全國古詩文誦讀優秀校”。另外,現在學校的一至三年級的學生還會學習吹奏葫蘆絲,為同學們增加了一門才藝。
學校重視與家長形成合力,構建家校同步教育的辦學方向。深受家長、學生喜愛的每年一次家長開放課活動已堅持了16年,新近開通的17部166語音信箱更好地溝通了家長與學校、老師之間的聯繫。
所授榮譽
僅三年里,該校先後被評為北京市先進教職工之家,北京市少先隊特色工作示範學校,少先隊大隊獲北京市“星星火炬獎”,東城區教科研先進校、培養青年教師先進校、家教工作先進校、軍民共建先進校、東城區文明校園,95重點課題成果三等獎、課間操評比示範校、北京市“非遺”文化傳承校,並連續13年獲得北京市小黃帽路隊制先進校。
學校還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開展的JIP實驗校,中澳音樂項目實驗校,《中國少年報》社東城區小記者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