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賢縣第一初級中學

進賢縣第一初級中學

進賢縣第一初級中學是在原進賢縣第一中學高中部與國中部分區辦學後,被剝離出來的一所獨立縣屬國中。原進賢縣第一中學創建於1941年,原名“進賢縣立初級中學”。1953年改名為“江西省進賢初級中學”。1958年再次更名為“江西省進賢中學”,1978年後定名為“江西省進賢縣第一中學”,即“江西省進賢一中”。2014年8月,原進賢縣第一中學被剝離為進賢縣第一中學(位於中山大道新校區)和進賢縣第一初級中學(位於鐘陵路老校區)兩所獨立學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進賢縣第一初級中學
  • 外文名:No.1 Middle School of Jinxian
  • 簡稱:進賢第一國中、進賢一中國中部
  • 創辦時間:1941年
  • 辦學性質:公立國中
  • 地址:江西省進賢縣民和鎮鐘陵路137號
  • 所屬地區: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
  • 現任校長:張志華
辦學歷史,民國時期,解放後至今,辦學條件,大事件,所獲榮譽,

辦學歷史

民國時期

清末民初時期,進賢縣並沒有一家完備的新式教育,都是一些私塾教育,只能提供初級教育。一些富家子弟讀完私塾後,便前往南昌、撫州等地完成中學教育,如果要讀大學的話,還要前往北平、上海等地。
進賢縣沒有中學的歷史,一直維持到國民黨政府北伐勝利後。當時南昌有一家進賢人胡毅(進賢三里樓下村人)辦的洪都中學(解放後改為南昌三中),進賢人讀書可以便宜一點,許多進賢人便前往就學。但是,進賢縣沒有自己的中學,這始終不是長久之計。1938年,進賢士紳聯合臨川著名紡織實業家朱仙舫(現進賢長山晏鄉人),與國民党進賢縣黨部在進賢白圩鄉與當時臨川縣長山鄉(今進賢長山晏鄉)交界處聯合辦了一家“同人中學”,由臨川朱仙舫出資,並由朱仙舫的弟弟擔任法人代表,由國民党進賢縣黨部負責召集老師,由國民党進賢黨部書記張景齡擔任教務長,全權負責學校的管理工作,學生從進賢縣、臨川縣中挑選就學。但是“同人中學”的註冊始終沒有獲得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輝的批准,朱仙舫、張景齡等人屢屢向省府申述。但是由於1938年底,日寇攻陷南昌,江西省政府遷往泰和縣,此事遂被擱置。此時張景齡調往泰和國民黨江西省黨部擔任乾訓班老師。“同人高中”學生見學校遲遲得不到省府的批准,便開始天天鬧事,學校一時間無法管理。學校老師便立刻通知身在泰和的張景齡。張景齡接報,憂心忡忡,便向熊式輝建言“同人中學”改為國立中學,終於獲得熊式輝的批准。
熊式輝同意後,便向進賢縣政府下了一個訓令,設立一所縣立中學。張景齡也從泰和回到了進賢,於是“同人中學”帶著全部老師與學生來到縣城,重組學校,定校名為“進賢縣立初級中學”。這是為了與當時國民政府每縣一個國中(國中)的教育目標相匹配,首任校長為當時的校長饒澍(前清優貢生,曾在北大肄業),當時教務主任吳圖東,訓育主任胡景行(進賢二塘鹿塘村人,上海同濟大學畢業,後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肄業),事務主任萬善沛。
當時的校長、主任都兼課,1941年全校教職員工14人(又有說法稱7人)。學生秋季始業,每年招收新生兩個班,1944年1月開始招收春季班(春季始業),以後每年招收新生一個春季班,兩個秋季班。1944年夏,第一屆學生國中畢業,同年秋季,開始招收簡師班,從高小畢業生中錄取,學制為一年,分配為保學教師。當時全校8個班,學生400餘人。這時,正當抗日戰爭時期,南昌淪陷,南昌市內中學都已遠遷贛南等地,當時南昌洪都中學在南昌淪陷在日寇前,南遷到進賢潤溪金剛廟(進賢鐘陵鄉潤溪渡),相比之下,當時進賢人都願意去洪都中學讀書,但是由於“進賢縣立初級中學”受國家補貼,學生不收學費,洪都中學則需每年四擔稻穀或十五塊光洋,還是能夠招收一些成績優秀但是家境清貧的學生,而且戰亂學生無法外出升學,所以生源較多,各班人數平均達50人以上。有的班僅10多人。
1945年後由於當時日本已投降,南昌已被國民政府收復,學生紛紛往南昌求學,生源大大減少。1945年8月,饒澍校長引退,由周壽銘(進賢羅溪舊下村人)繼任校長。周壽銘北大畢業,曾任“國立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解放後在中國科學院任職,曾任國家地震局研究員。教務主任周桂芳,訓育主任陳經,事務主任許友帆。當時教職員120餘人,學生人數下降,全校9個班,共僅有360人,各班人數少,特別是春季1947年簡師班停辦,自此直到解放前夕,都是9個班,而學生人數卻愈來愈少,到解放時僅170多人。
當時學校的教員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年紀校大的,他們在縣裡都有一定的地位,多數是“縣參議員”,他們接受的都是清政府和北洋政府時期教育,他們一般在校上課以訓話、講話為主,講究中國傳統的禮義廉恥,兼講解國民黨的“三民主義”課,並不負擔具體的上課任務。一種是剛剛畢業的年輕人,他們之中有些人好玩,工作潦草塞責,但是也有一些人比較認真負責,對待教學一絲不苟。隨著學校的發展,1943年興建了磚木結構的四棟教室,共8個教室,1946年又興建了教工宿舍一棟5間。當時學校圖書館藏書近3000冊,包括《中學生文庫》數百冊。在自然科學的教學上,已有一部分標本、儀器和實驗藥品,也進行過一些理化實驗,在體育方面,也有一些器械和場地設備。在教學上有一定的師資力量。這些基礎設施的加強也證明進賢縣立中學正在茁壯成長。
民國時期,學生流行鬧學潮,1947年進賢縣立中學的學生在學生自治會主席饒振緯的帶領下,校內張貼了反內戰、反飢餓的牆報。1947年下半年,縣長程慕灝散發美國“救濟”物資,引起學生不滿,用石塊打在台上,’嚇得縣長狼狽逃竄,隨後縣府下命令,帶頭學生被開除,縣裡士紳作保釋放學生,一場學潮就這樣被平息了。

解放後至今

1953年改名為“江西省進賢初級中學”,1958年更名為“江西省進賢中學”。學校發展至1966年,全校共有18個教學班,在校生800餘人,老師47人。十年動亂時期,進賢一中受到嚴重衝擊,在校學生曾經一度縮減到155人,全校教職工只有17人,學校陷於一片混亂之中,瀕臨絕境。1978年開始,學校定名為“進賢縣第一中學”。同年,進賢一中被列為全省8所重點中學之一。1982年,白棟材省長簽署命令,把進賢一中命名為“先進學校”;1988年,被確定為“省傳統項目體育學校”,並被列為“江西師大實習學校”;1995年,榮獲全國青少年“中國精神”讀書教育活動組織獎;並被評為青年老師工作先進單位;2000年,被評為江西省普通高中新課程方案試驗“先進集體”和南昌市民眾體育活動先進單位。
2014年8月,原進賢縣第一中學被剝離為進賢縣第一中學和進賢縣第一初級中學兩所獨立學校。進賢縣第一初級中學在原進賢一中的校址上繼續辦學。

辦學條件

校園占地面積80畝,有一座圖書館、一座綜合樓,多座教學樓和多處籃球場、桌球場等運動場地。校內有眾多草坪、樹木和石亭。
學校有數理生化實驗室、多媒體教室、階梯教室、微機房、語音室等,並建有500平方米的植物園。
進賢縣第一初級中學還於2015年在原體育場的基礎上新建了塑膠操場。
進賢縣第一中學

大事件

2013年9月起,原進賢一中國中部將高一年級劃分為A部及B部。
2014年9月,學校國中部正式從原進賢一中剝離出來,成為一所獨立學校,並定名為“進賢縣第一初級中學”,並任命了新的校領導。據稱,學校曾擬改校名為“進賢縣第五中學”。拆分及改名事件均引起縣內民眾爭議。
2015年,學校新建塑膠跑道操場。
2016年5月,進賢縣第一初級中學教師就原進賢一中拆分、新進賢一中計畫增設國中部、第一初級中學內增辦幼稚園等事件向縣委、縣政府、縣教體局提出合理建議及相關訴求。

所獲榮譽

2021年11月,被江西省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列入“ 第二屆江西省文明校園”候選公示名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