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藏熬茶,西藏境外信奉喇嘛教各民族進藏布施的一種宗教活動。濫觴於16世紀末,隨格魯派在蒙古地區傳播而漸盛。早期常與西藏教派鬥爭、政治情況始有轉變。以蒙古族布施活動為最頻繁,規模最大。衛拉特蒙古尤為活躍,常至數百人,甚至上千人;布施物品最豐富,自牲畜、金銀、綢緞、布疋、茶葉、至各種手工藝品等,應有盡有。17世紀中前期,有為數頗多的大封建主甚至親自率眾入藏,以示虔誠。清朝政府統一西北地區後,蒙古各部均被編入盟旗或駐防旗,封建主勢力有所削弱,加之規定進藏熬茶學經,10人以上須請票,由駐藏大臣給予執照,規模逐漸縮小。喀爾喀、漠南蒙古封建主則多採取化整為零辦法。世俗封建主的活動雖被削弱,而上層僧侶的布施卻呈現上升趨勢。土、藏、羌、納西等族封建主派人進藏,一般都只有數人、十數人,超過百人的極少。滿族統治階級為攏絡西藏寺院集團,從乾隆時起,凡皇太后逝世,也遣人攜金銀、茶葉等前往布施。它是西藏寺院經濟賴以發展的重要支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