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鶴

連鶴

是用一張紙折出數隻連線在一起的千紙鶴,是日本三重桑名非物質文化遺產。起源於日本江戶時代寬政九年(1797)。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連鶴
  • 外文名:Even the crane
  • 起源:日本
原始定義,歷史起源,

原始定義

用一張紙折出數隻連線在一起的千紙鶴

歷史起源

日本江戶時代寬政九年(1797年),伊勢國桑名長円寺11世住持義道一円所著《秘傳千羽鶴折形》出版。這部世界現存最古老的專門介紹摺紙的文獻收集了49種“連鶴”的折法。
地位:日本三重桑名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進一步理解而修正的連鶴概念
連鶴應該指這樣一種摺紙方法:它在一矩形(包括正方形)紙張上進行縱橫兩種軸向的剪刻,使紙張形成相對獨立而又互相連線的一系列在二向上規則的單元,將每一單元獨立或有限合併進行成鶴後得到最終作品。
古代的連鶴作品更像是先方案後結果,現代的連鶴則是根據目的而設計方案。
關於合併成鶴的紙張極限
最厚部位:頸部轉折成喙處=16(2^4)倍紙張厚度。
一張紙的摺疊次數的吉尼斯記錄=12折,即2^12(4096)倍紙張厚度。
一張普通紙張的厚度為0.1mm左右。
理論紙張極限為256張,由於存在摺疊後的對線漂移現象,實踐以2張為標準進行設計。
進一步理解而新建的概念
原料純利用率:用來成鶴的基本必須單元格(包括必須的翻折合併單元格)占紙張面積的比率。
原料保留率:用來成鶴的所有單元格(包括基本必須單元格和多餘的翻折合併單元格,即作品復原成原始紙張後得到的單元總和)占紙張面積的比率。
亞連鶴:原料保留率不達100%,但連線為裁剪時天然預設的連鶴作品。
終極連鶴:連鶴製作成型後所有紙張連線均保留。
鶴串:先單只製成,然後用諸如線、膠水等進行串並聯而得到的作品,不屬於連鶴的範疇。
拓展對連鶴的理解
連鶴法應該隸屬於連折法的範疇,連折法是一種以保留角的折型(原始紙張的角,尤其是連線用角,在摺疊的過程始終保持外顯)為基本元素,根據一定目標結構,進行方案設計、裁剪、布線、成型的拼折法,其精髓在於絕對地依賴紙張本身的連線而構造的設計,布線則作為加固及整型的補充。
連折法的命名
[中]我改謎紙
[英]orgamiz ,源於origami(摺紙)、maze(迷宮)、organize(組合)
[日]御紙圖(お がみ ず ogamizu)
連折法的展望
數學問題
自動化設計程式的開發
開發兒童智力及手眼協調
傳情介質
材料的改進
推廣與市場化
藝術表現的運用
第一次追加的資料
其他名稱
連體紙鶴。
其他解釋
在Wikipedia找到中文版、英文版和日文版的相關解釋,做為參考添加到擴展閱讀3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