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雲港東海

東海縣位於江蘇省東北部,地處北緯34°11′-34°44′,東經118°23′-119°10′,屬暖溫帶濕潤季風氣候,日照充足,雨熱同季,四季分明,全年無霜期達225天,年平均日照2394小時,年平均降水913毫米。全縣總面積2250平方公里,耕地193.82萬畝,地屬黃淮海平原東南邊緣的平原崗嶺地,地形東西長、南北短,東西最大距離70公里、南北最大距離54公里;地勢西高東低,中西部平原丘陵、起伏連綿,東部地勢平坦、湖盪連海。東海縣地處淮沭下游,境內河流均屬沂、沭河下游水系,主要擁有新沭河、淮沭新河、薔薇河、魯蘭河、石安河、龍梁河等16條幹支河流。東海縣為“百庫之縣”,共興建大中小型水庫63座,總庫容為8.9億立方米,其中石樑河水庫和安峰山水庫分別為全省第一和第四大水庫。全縣轄1個省級開發區、1個旅遊度假區,14個建制鎮、8個鄉,共有366個行政村;全縣總人口115.1萬人,其中非農人口39.6萬人,是江蘇省面積較大、人口較多的縣之一。
春秋為魯之東境,郯子國地;秦至元為朐縣、朐山縣等,明清為海州地。民國元年撤州建縣,改海州直隸州為東海縣。1948年11月,東海全境解放。1950年5月,東海縣與新海連市合併為新海縣,12月又分置,隸屬山東臨沂專區。1953年1月由山東省劃歸江蘇省徐州地區。1957年搬縣城由海州至牛山。1983年,市管縣,東海縣隸屬連雲港市。境內有大賢莊舊石器文化遺址、房山的摩崖石刻、羽山的殛鯀泉、曲陽的漢代古城遺址、溫泉尹灣的漢代古墓群等,為東海史冊增添了光輝的一頁。傳說舜登羽山、孔夫子望海、秦始皇東巡,都曾駐足這裡。著名的散文家朱自清、版畫家彥涵皆出生於此。東海地處蘇魯兩省交界,北控齊魯、南屏江淮,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東海人民都付出重大犧牲,作出重大貢獻,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首首壯麗的詩篇,劉少奇、陳毅、粟裕、谷牧等老一輩革命家都曾在東海大地上留下足跡。
東瀕黃海,南鄰宿遷,西通彭城,北界齊魯,是國務院批准的首批沿海對外開放縣,也是新亞歐大陸橋東橋頭堡西行第一縣,位於國家“陸橋經濟帶”、“星火開發帶”、“徐連經濟帶”範圍之內,更是江蘇省開發的三大產業帶之一——沿東隴海線產業帶上的重要節點,連雲港和徐州兩大城市的重要連線點。東海縣水陸空交通兼備,鐵路、公路、航運、航空都十分便利。東隴海鐵路橫貫全縣,境內有5個火車站、4條鐵路專用線。國道、省道及普通公路構成立體交通網路,全縣道路總里程1769.4公里,連霍、同三高速,310、204國道,323、245、236省道等乾支線公路38條,境內縣鄉村道路全面暢通。連雲港民航機場坐落東海境內白塔埠鎮,已開通廣州、北京、上海等40多條航線。內河擁有等級航道2條、等外級航道3條、碼頭5個,航道總長130多公里,可抵長江、京杭大運河。中國八大海港之一的連雲港港口距縣城僅70公里,年吞吐能力4000萬噸以上,已與世界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千餘個港口建立了航運關係,貨櫃和雜貨輪可直達日本、韓國,通達東南亞及歐美國家。特殊的區位優勢和發達的交通網路,使東海已經具有較強的對外輻射能力。向西,可以新亞歐大陸橋東橋頭堡為依託,向內陸地區縱深輻射;向南,可覆蓋蘇北等廣闊地區;向北,可向魯南和膠東半島輻射。
礦產品資源量大質優,迄今已發現和查明的礦種37種,其中非金屬礦29種。水晶、石英、蛇紋石、金紅石、白雲石等儲量較大,居全省或全國前列。水晶總儲量達30萬噸,石英儲量3億噸,儲量、質量均居全國之首,是聞名中外的“水晶之都”。現存國家地質博物館的“水晶大王”即出自東海縣,毛主席的水晶棺也主要是由東海水晶原料精製而成。另有玄武岩儲量10億噸,金紅石(鈦礦)為全國大型礦藏之一。
農副產品十分豐富。是全國農業綜合實力百強縣、首批五十個商品糧基地縣之一,是全國綠化模範縣、經濟林建設先進縣,是江蘇省花生生產基地、瘦肉型豬基地和果品基地。年產糧食90萬噸、油料10萬噸、瓜菜100萬噸、果品6萬噸,生豬100多萬頭,大牲畜25萬頭。
旅遊資源得天獨厚。具有“一石、一水、一湖、一井”四大特色。“一石”就是水晶石,中國水晶工藝禮品城是全國最大的水晶及其製品集散中心。成功舉辦七屆中國東海水晶節,在更大範圍內打響了東海水晶品牌。“一水”就是溫泉水,東海溫泉被譽為“華東第一溫泉”,溫泉旅遊度假區是遠近聞名的旅遊療養勝地。“一湖”就是海陵湖,為江蘇省第一大人工水庫自然景區。“一井”就是中國大陸科學鑽探井,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三深井,是科普地質游和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